长津湖战役:都强烈想去一线指挥,宋时轮最终为何没有争过陶勇?
创始人
2024-11-06 16:50:16
0

原标题:长津湖战役:都强烈想去一线指挥,宋时轮最终为何没有争过陶勇?

长津湖战役的战役部署一出,却因为9兵团司令部位置较远而面临指挥上的困境。为了高效顺畅地指挥、及时掌握战局并处置各种情况,9兵团副司令员陶勇向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提出了一个建议:他建议在一线开设前指,指挥第一梯队20军和27军的作战。然而,这个建议却遭到了宋时轮的拒绝。

宋时轮认为,陶勇一直患有胃病,而且入朝后由于秘密开进,后勤保障跟不上,导致部队在一片炒面一把雪的情况下,陶勇原本就存在的胃病异常发作,使得他痛苦难受。因此,宋时轮担心陶勇在前线指挥的情况下身体吃不消,无法承受压力。于是,他提出让陶勇留在兵团部,而他亲自上前线指挥。

然而,陶勇却并不甘心就此罢手,他坚持要上前线指挥。这引发了宋、陶之间的争持,双方都希望能够亲自指挥第一线的战局。最终,宋时轮没有争过陶勇,这让人不禁思考,一个一向性格倔强、刚强好胜的人为何会在这个关键时刻选择退让呢?

首先,宋时轮强调自己是主帅,而主帅不能离开“中军帐”。这是他的第一点理由。他认为主帅需要在指挥中军的过程中随时掌握全局,不能远离指挥中心。陶勇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向宋时轮表示,整个兵团需要宋时轮的全面掌控,他需要亲自坐镇中军,并及时向主席和志司的彭德怀司令员请示和报告战况。陶勇作为副司令员,在直接面对主席和彭老总时,可能显得不那么得心应手。

陶勇的第二个理由是他对20军和27军更加熟悉,指挥起来更为顺手。对于20军,陶勇不仅了解领导和部队,还有着深刻的战斗经验。20军是新四军老部队,由战将叶飞一手带起,陶勇与这支部队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有多次的合作经历。他在黄桥决战、车桥战役、天目山反顽战役等战斗中,与20军紧密协作,共同完成了一系列的战役任务。这使得他对20军有着极为深入的了解。

对于27军,陶勇虽然了解没有那么深入,但他对军长彭德清非常信任,彭德清曾是他的得力部下。这种信任和默契让陶勇在第一梯队的指挥上更为得心应手。他的第三个理由是他的直接行动,未等宋时轮同意就立即开拔。陶勇一向以干脆利落、机断果决著称,这一次也不例外。而面对这样的自行决断,宋时轮最终“无可奈何”。

陶勇的勇挑重担、深入一线、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宋时轮。毛泽东主席对长津湖战役的成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9兵团在极困难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在回忆战役时,宋时轮对陶勇的赞誉更是溢于言表,他称陶勇是自己的得力助手,是一个指挥经验丰富的虎将。这次长津湖战役,正是陶勇和宋时轮紧密配合,共同完成了艰巨的战役任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要说打起仗来就变“疯子”的人,大家很容易就想到了王近山,确实,王近山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将才,打起仗来...
原创 大... 前言 在初高中的历史课本上,对尧、舜、禹三代君王的描述是,他们在去世之前通过禅让制的方式把自己的王位...
原创 整... 按国民党的相关设计,军委会是指导、指挥国民党军队进行抗战的至高军事机关,这种体制下,身为“委座”的蒋...
原创 此... 1930年6月,红军主力整编,罗瑞卿担任红11师政委。 10个月后,红军面临着蒋介石的第二次“围剿”...
原创 为... 为了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总有一些人会舍弃自身的利益,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国家和人民。尽管在家庭里,这些人...
原创 外... 严正声明:本文素材来自《中国最后的女人》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 郑和下西洋...
原创 董... 在毛主席眼中,西北战场的敌人主要有两块:一块是蒋介石的嫡系胡宗南集团;一块是由马步芳、马鸿逵和马鸿宾...
原创 她... 她是一代女侠,16岁嫁60岁“老男人”,却生下一个儿子人人皆知 在国外问一个老外对中国的什么最好奇,...
原创 从... 这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照片。 谭嗣同看上去慈眉善目,温文尔雅。 谭嗣同(右一双手合十者) 可你...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仪式...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仪式7日上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