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君一臣”。在我国古代,新皇帝即位后,往往会清理前任皇帝时期权势太大而无法统治,或者只是单纯不悦的旧臣,并取而代之。利用你信任的大臣来完成换血,从而巩固你的统治。即使没有被清洗,前任皇帝的大臣也常常因为年老等原因而被新皇帝抛弃和不喜欢。最终,他们要么退伍还乡,要么被贬、被杀。
比如清朝嘉庆帝即位后,就对两位受乾隆朝宠信的重臣深恶痛绝。凭借影视剧中的经典角色而被如今所熟知的和珅就是其中之一。
乾隆年间,担任内阁首席学士、兵部尚书等数十个要职。甚至在乾隆晚年病重时,他还能传达政令。然而,嘉庆帝掌权仅十天,他就被没收并斩首。由此可见嘉庆皇帝是多么的恨他。那么,除了和珅之外,乾隆王朝另一位被嘉庆皇帝痛恨的重臣是谁呢?答案是福康安。
乾隆十九年(1754年),福康安出生在北京东安门乾隆皇帝赐予的宅邸中。这宅子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刚刚在金川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被授予一等忠勇主称号的富察傅恒。
富察氏出身镶黄旗,世代为满族名将。福康安的曾祖父米思汗为平定三藩做出了贡献。升为太子、太保。其子李荣宝被授予察哈尔总经理称号。后来,傅恒成为了乾隆皇帝的特殊待遇。
作为乾隆皇帝的妹夫,傅恒一开始担任兰陵侍卫,后来指挥了金川之战、金川之战、平定准噶尔、督办了青绵之战。最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为了表彰傅恒的贡献,乾隆帝授予他一等忠勇、军机大臣领班、太子太保、保和宫学士。将他排在紫光阁功臣之首,获得了无数的奖励。
但如果把傅恒和他的儿子福康安相比,那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前面说过,傅恒是乾隆皇帝和皇后的弟弟,那么福康安自然就是她的侄子了。富察皇后和乾隆皇帝都很疼爱这个侄子,从小就将他养在宫中。后者还亲自向他传授知识。
据《清史稿》载,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刚满十三岁的福康安被授予三等侍卫军衔,衔云栖卫。三年后,晋升一级保镖。守卫。就这样,十八岁的福康安就已经达到了黄旗户部尚书、满洲副都的级别。
随后几年,福康安足迹遍及吉林、盛京、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担任过许多要职。
四川“土匪”被消灭后,军事才华得到认可的福康安被紧急调往甘肃平息撒拉族起义,安抚回民。他再次启程前往台湾,负责镇压林爽文反清明起义。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福康安成功擒获起义军首领林爽文,但因他在战争中掩护亲戚恒瑞,乾隆帝并未赏赐他。
次年,福康安调任两广总督。然而,当年7月,湖北巡视员李天培因走私公务船只而被弹劾。福康安向他要钱,因此受到处分,被革职。然而,乾隆皇帝毕竟还在位。他非常宠爱他,很快他就释然了。
在两广停留不久,福康安就赶走了侵入西藏边境的廓尔喀小国。面临过多次大场面的福康安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收复了失地,甚至还入侵了廓尔喀境内,迫使对方仓促投降。
福康安赶走了侵略者,不仅被乾隆皇帝封为武英殿大学士、中瑞嘉雍公,而且还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嘉庆元年(1796年),福康安因长期跋涉、从事军政事务,积劳成疾,病逝于军中。乾隆皇帝为了表达对福康安的哀悼,封他为嘉庸郡王,并享有祠堂的权利。
然而,嘉庆皇帝并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喜欢福康安。他真正掌权后,曾多次斥责过他。
嘉庆帝对此深恶痛绝,每次谈到军中厉行节俭、赏赐不重的事情时,他都会斥责福康安。在笔者看来,福康安的过度奖励确实不值得鼓励,但他的做法可以让士兵们更加积极地战斗,这不能归咎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