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83年,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掀起了一场激烈的国际战争,即雅克萨之战。起因可以追溯到1632年,明朝崇祯帝五年起,俄罗斯频繁试图侵略中国边境。长达50年的时间里,中国陷入了一片混乱,既要应对清军与大明、南明政权的战争,又要面对吴三桂等清朝藩王的叛乱。这给了俄罗斯人在黑龙江沿岸进行入侵活动的机会,尤其是在1650年,俄罗斯人哈巴罗夫侵占了黑龙江北岸的雅克萨地区,导致当地达斡尔族敖拉氏居民流离失所。哈巴罗夫趁机修筑城堡,将雅克萨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
尽管清朝多次命令俄罗斯撤离,但俄罗斯侵略军置若罔闻。直到公元1683年9月,康熙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乱,统一了中国后,认为单纯的言辞已无法解决问题,必须诉诸武力。康熙帝在发动对俄罗斯的战争前一年,通过侦查敌情、调动军队等准备工作,展现了出色的谋略。
在开战前2个月,康熙帝派遣一代名将萨布素统兵攻打俄罗斯侵略军。公元1683年9月,清军向雅克萨的俄罗斯侵略军发出撤离中国的命令。然而,俄罗斯侵略军领导人托尔布津不仅不理会,反而率军抢掠。萨布素统兵成功击败侵略军,焚毁了雅克萨成为孤城。
不久后,康熙帝派彭春去收复雅克萨。于是,在1685年1月23日,彭春率领水陆两支军队攻打雅克萨,最终迫使俄罗斯侵略军托尔布津宣布投降。中国成功收复雅克萨地区,标志着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然而,胜利的喜悦还未来得及沉淀,更大的战争随即爆发。不久后,托尔布津战败的消息传到莫斯科,俄罗斯彼得大帝和摄政王索菲娅公主怒不可遏,决定增派大军夺回雅克萨。在清军撤走之际,托尔布津率领俄罗斯大军再次入侵雅克萨。
公元1686年,康熙帝得知情况后,决定反击。在1686年7月24日,清军派遣2000人围攻雅克萨,托尔布津不再选择投降,而是顽强抵抗。清军在城东、北、南三个方向围困,同时在城西巡逻战舰,切断了俄罗斯的外援。一年的围攻后,俄罗斯侵略军死伤700多人,托尔布津无奈宣布投降。于是,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然而,这场胜利让欧美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在雅克萨之战中,中国成功击败了俄罗斯帝国的伟大帝王彼得一世。从此,中国在西方人眼里成为亚洲强国,列强之一。在接下来的数百年中外贸易中,中国不断制定政策,西方列强也不敢公然违抗。不过,这份强大的地位也在后来的鸦片战争中岌岌可危,中国逐渐失去了当初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