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作为“康乾盛世”的奠基人,一生屡战屡胜,功绩丰厚。在1747至1749年,平定了大小金川;1755年,成功镇压了准噶尔叛乱;1755至1757年,再次远征准噶尔;1758年,成功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1762至1769年,勇往直前对缅甸开战;1771至1776年,再度平定大小金川;1786至1788年,镇压了林爽文的叛乱;1788至1789年,果断对越南开战;1790至1792年,两次战胜尼泊尔。这一系列丰功伟绩,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
乾隆除了事业有成,还以健康长寿著称。从1711年出生到1796年,他的身体一直状况良好,年复一年的征战和南巡使得百姓接连丧生,但乾隆却因为懂得养生之道而依然安享晚年。然而,他心系家国,为了不超过爷爷康熙在位的61年,表达对爷爷的尊敬,乾隆在1796年选择将皇位“禅让”给儿子嘉庆,自己退居养心殿成为太上皇。尽管退位,乾隆仍然勤劳,一生创作了4万多首诗。晚年,他愈发感到有责任为大清朝做出更多贡献。虽然皇位属于嘉庆,但乾隆在政务上仍然为儿子出谋划策,展现了他慈爱的一面。
嘉庆元年,乾隆在圆明园会见各国使臣时表示:“朕虽归政于皇帝,但大事还是我办。”因此,宫中的年号仍然沿用乾隆的,铸造的铜钱年号则由乾隆和嘉庆对半分,体现了嘉庆对父亲的尊重。嘉庆虽然尊重乾隆的意见,但两人在处理和珅问题上存在矛盾。乾隆提拔和珅为首席军机大臣,引起嘉庆的不满,认为和珅过于腐败。尽管孝顺的嘉庆尊重乾隆的意见,但对和珅的不满仍然存在。到了1799年,乾隆的生命接近终点,留下了4万多首诗和一个家产8亿两白银的和珅,成为清朝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