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一些明军将领投降了农民起义军,成为推翻明朝的先锋队。
同样,还有明朝招募的农民起义军将领。他们转身,拿起刀枪,向一起喝大碗、吃大块肉的兄弟们砍去。
事实上,大多数农民起义领袖都或多或少有过投降明朝的经历。
张献忠和罗汝才都成功被明朝征召。
包括两位起义王高迎祥和李自成,也有过在车溪峡投降的经历。
然而,对于明朝眼中的这些豪门来说,所谓的投降或者招安都是假的,只是形势不利时的一个骗局。
他们注定无法与明朝相处。当情况好转时,他们会立即背弃,继续造反。
例如崇祯七年车溪峡之战,各路首领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短短几天内就从投降到闹翻。
本文将盘点一下这些武将中比较知名的武将,供对明末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1:高杰
在投降明朝的农民起义军将领中,最有名的就是高杰。
他不仅主动投降明朝,而且还竭尽全力帮助明朝镇压农民起义军,不给自己留下任何退路。
原因只有一个:他给李自成戴了绿帽子。
《明史高阶列传》记载:
高杰是米脂人。他与李自成住在同一个城镇,一起做了贼。崇祯七年八月……与掌管军源、每日供给粮食的邢氏吴多之结婚。桀经过营寨时,分成两路。他容貌出众,若是与之相连,说不定会变得不自在,图谋投降。次年八月,盗邢家而归。
他与李自成是同乡。他们早年一起叛乱,可以带兵打仗。如果他能成功打通大顺王朝的建立,他的地位恐怕不会比柳宗敏差。
可惜他勾搭上了李自成的妻子邢氏。如果他不投降明朝,他们的关系一旦被发现,他们就只能等死了。
崇祯王朝灭亡前后,不少曾经是农民起义军投降明朝的将领也投降了李自成。但高杰无论如何都无法投降李自成,只能死战到底。
他曾经想利用李自成被清军击败、没有强兵镇守中原的机会,试图帮助南明收复中原失地。
但高杰起兵之前,他去见了已经秘密投降清朝的清朝总司令徐定国(徐定国当时驻扎在贵德府,如果高杰想的话恢复中原,大军必须回德府,需要徐定国的配合),被徐定国杀了。
高杰死后,剩下的几万人本来可以继续为南明朝廷所用。然而,当妻子邢氏想让赴江北督军抗清的南明首席辅佐石可法收养高杰的儿子为养子时,石可法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而且史可法提出让高杰的儿子拜太监高启谦为养父。
史可法的行为让高杰的遗孀和将领们心寒。他们终于知道,南明朝廷不会将他们视为自己的一员。
二:白关根
崇祯初年,白关根随土匪“混天猴”叛乱。被明朝三边总督洪承畴击败后投降。
白关根很早就投降了明朝,大概是崇祯四年左右。他在歼灭农民起义军的战争中也立下了不少功劳。到崇祯十三年,他已在明军中为官,寓居冀州。总司令的地位很高。
崇祯十四年,白关恩被洪承畴任命为援剿总司令,与洪承畴一起参加了“松津之战”。
当年八月,明军形势不利,白关根跟随吴三桂等人,率部逃离战场。结果,洪承畴率领的明军被清军包围在松山城内。 “松津之战”的结果是明军惨败。
“松津之战”时,白关根逃跑,其子白良弼却被清军俘虏。
清朝要求白良弼写信劝降白关根,白关根没有回信,也没有拒绝,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
随后,白关根跟随孙传庭与势力日益壮大的李自成作战。崇祯十六年十一月,李自成攻克潼关,孙传庭兵败,白关根投降李自成。
白关根的投降,对李自成来说是一大利好。
因为他很可能是明朝第一个投降李自成的将领,而白关根也有农民起义军的基因,所以他“大喜,握手,共饮,被封为桃源叔叔”。 ”。
在李自成麾下作战时,他帮助李自成招降了陈永福和明朝统帅姜相,也算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但李自成战败后,白关根投降了清朝。反正儿子在清朝做官的路已经铺好了。
白关根后来的事迹不得而知。清军攻克南明期间,并未见到他的身影。他本应该主动放弃兵权,好好死去。
三:王关根
王关根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被昵称为“花冠锁”。
崇祯十一年投降明朝。当时,张献忠、罗汝才等农民起义军领导人集体接受明朝征召,王关根也在其中。
崇祯十二年,张献忠叛乱,王关恩拒绝再次叛明,说:“各有派别,既忠叛,我们也叛。”他正在做,我不会做。”
因此,他受到明朝的重视。不仅官职晋升为总兵级别,还被任命镇守连接湖广和四川的重地旬阳。
崇祯末两年,李自成多次攻打旬阳,但未能占到王关根的便宜。
南明弘光元年,王关根随明寻阳巡抚徐其元投降清朝。后来,其弟王光泰(坚持抗清至康熙二年,被迫投降清朝的“魁东十三家”之一)叛变。清朝是被清朝灭掉的。
四:惠登祥
总理惠邓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绰号“郭天行”。
崇祯十二年,罗汝才叛乱,宰相惠登也叛乱。
七月,良玉乘胜,击天星,坠落。过了天星的人,名叫惠登翔……
到了崇祯十六年,宰相惠邓已经升任明军总司令,并一度击败了所镇守的李自成。
南明弘光元年,宰相惠邓病逝。
五:刘国能
刘国能是明末农民起义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绰号“庄桃田”。
据一些史料记载,他似乎是一位学者。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仍然有强烈的投降明朝的愿望。
崇祯十一年,刘国能被负责剿匪的明朝总督熊文灿征召。
当时,刘国能主动向熊文灿表示:“愚民十年蒙冤,来公重生。希望你们都参军,在我麾下服役,尽你所能。”
刘国能投降后,无意继续造反。他从明军驻军做起,跟随左良玉征讨农民起义军,因功升为副总兵。
崇祯十四年,刘国能在河南掖县被农民起义军俘虏。李自成试图劝说他重返农民起义军的造反事业,但刘国能拒绝了。李自成遂杀了他。
《明史刘国能列传》记载:
对于这样一位忠臣,明朝自然要认可他,“赐左都督,特赐大夫,建庙”。
六:李婉清
李万清是明末农民起义军早期领导人之一,绰号“射天”。
李婉清的人生经历非常复杂。他曾是农民起义军的顽固分子。
崇祯十一年,农民起义军力量薄弱。当张献忠和大批农民起义领袖集体接受明朝的征召时,李万清和李自成一样,拒绝接受征召。 “十一年春,国能、献忠投降,万庆等人喧哗而去。”
从他的架势来看,他誓要将农民起义军的叛乱进行到底。
但仅仅一年后,他就因战败投降了明军左良玉部。
当时左良玉怕李万清这个顽固分子假装投降,就派刘国能去鉴定真伪。李万清为了表明自己的真实投降意图,主动递交了投降书。 《明史李万庆列传》记载:
万庆等人在赤美市四平岗,依山筑寨讨降。良玉担心他的欺骗,打算利用文灿……良玉派郭能带着二十名骑兵前去查探,并命令万庆投降。万庆池见状,失去了爱国之心,遂率徐州叛党,投降如祜。有4000人居住在内陆乡村和城下。
所以,在崇祯十一年,当其他人都投降的时候,这个不肯投降的顽固分子终于向明军投降了。
此后,李万清再无谋反之念,一心侍奉明朝,官至副统帅。
崇祯十五年,李万清跟随文官王乔年征讨农民起义军,病逝于河南项城县。
李万清死后,他在明朝所受到的待遇比刘国能略低:“赐总督同治、荣禄大夫,建庙于项城”。
七:马金忠
马金忠是明末农民起义军早期领导人之一,绰号“浑十万”。
在崇祯十二年,明军大败,被迫投降左良玉部。此后,他一直与左良玉部一起征讨农民起义军。
南明弘光元年,左良玉病逝。马进忠与左良玉的儿子左孟庚产生分歧,当年就离开了左孟庚的部落。
马金忠休假,投降了南下追击李自成的清军阿济格部。不久之后,他找到了脱离清军的机会,开始了余生的抗清生活。
南明时期,马金忠先后追随杜允熙、何腾蛟、李定国、孙可望等名臣名将,与清军作战。
虽然抗清作战不尽如人意,但马进忠也立下不少战功,信念坚定不移。永历年间,被永历皇帝封为汉阳王。
南明永历十二年,马进忠病逝。
八:结论
以上介绍的是明末崇祯年间投降明朝的农民起义军著名将领。
因为,到了南明时期,李自成、张献忠的残部开始联合明朝反抗清朝。农民起义军首领变身明朝将领的情况并不少见。
如有遗漏,欢迎了解的读者在评论区补充讨论。
参考文献:《明史》《明末农民战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