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陵墓是皇帝的千年吉祥之地。在死如生的封建社会,皇家贵族、权贵的陵墓里藏有无数的宝藏。这里也成为了很多盗墓贼经常光顾的地方。虽然盗墓行业是有损道德的。但里面的无价之宝依然吸引了无数人。三国时期,盗墓贼被曹操封为摸金都尉,盗墓活动开始更加猖獗。
皇家陵墓是盗墓贼最喜欢去的地方。一般本朝的坟墓都戒备森严,但前朝的坟墓最有可能成为盗墓贼或者当代贵族的宝库。
清朝灭亡后,军阀混战时期,清朝陵墓遭到大规模盗掘。清代九座皇陵中有五座被盗,分别是康熙竟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光绪崇陵。
在这些被盗的皇陵中,只有乾隆裕陵和光绪崇陵对外开放。五座被盗墓中,以康熙、乾隆最为严重。
1928年,孙殿英以军演为名,率部进军马兰峪,趁机掠夺清陵。孙殿英用炸药炸毁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并洗劫了里面的所有财宝。据记载,孙殿英盗窃的珠宝足足有30车。
此外,康熙的竟陵也遭到破坏。康熙竟陵建成后,曾遭遇严重渗水。渗水问题,居然让康熙的竟陵躲过了这场灾难。在孙殿英的盗墓活动中,渗水问题成了竟陵的保护伞,只有墓门被损坏。
孙殿英炸毁陵墓后,竟陵的渗水问题越来越严重,最深处达到2至3米。景陵长期被水浸泡,地宫的清理和开放也成了问题。
考古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主动挖掘皇陵。而这个规则是从血淋淋的经验和教训中得来的。
1956年10月,考古部门要发掘朱棣长陵。但由于长陵规模太大,没有得到批准。最终只能退而求其次,挖掘相对较小的万历定陵。结果,由于技术不成熟,很多出土文物直接变成了废品。这可以说是考古史上的一大失败。这次考古的发起人是著名作家郭沫若。
也正是因为这个规定,相关部门才没有对荆陵进行清理。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避免二次伤害。毕竟已经在水里泡了几十年了。没有人知道地宫内的情况。文物被盗并长期浸泡后,价值多少不得而知。而且,如果贸然挖掘,还可能有倒塌的危险。如果把水排掉,即使没有塌陷,如果找不到渗水原因,再次出现积水问题也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不清理和挖掘竟陵,乾隆裕陵为何能对外开放呢?
乾隆王朝是中国最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鼎盛时期。乾隆在位60年,一生收藏无数珍宝。他将许多文人古玩字画带入墓中。除了乾隆之外,他的裕陵还藏有两位皇后和三位妃子,为中国古代帝王的陪葬规范提供了丰富的研究价值。
乾隆地宫设计独特,内壁雕花,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除文物被盗外,乾隆地宫整体框架结构保存完好,墓基未受破坏,清理也不困难。
清理完毕后,裕陵打开了通往清东陵的窗口。每年可接待数十万中外游客,让现代人更好地了解古墓结构。同时,还可以带动旅游经济,支持旅游周边文化输出。
近年来,不少人呼吁发掘康熙陵。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呼吁只是为了发展旅游业,满足一些人的好奇心。
如果康熙陵被挖掘出来,不主动挖掘的铁律就会被打破,更多的皇帝陵墓可能会被打开。到时候就会有人呼吁开放秦始皇陵,然后就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文物。它可以解开许多历史谜团,但同时也存在许多文物因技术缺陷而被无形破坏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