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诸葛亮当之无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后世对他的评价。甚至有人感叹其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堪称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三气周瑜、空城计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他的知识渊博、足智多谋,更应验了他的传奇一生。
这样一位有智慧之人,其面容也是相当英俊,书中描述:身长八尺,面如冠玉,身披鹤氅,身似神仙,貌比宋玉。
当然世上无完人,就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身上也有着很多的缺陷,虽然知人识人,但却不知正确用人,才导致了马谡失街亭事件;甚至因偏见猜忌,借刀杀人,导致了魏延无辜之死;更甚不顾大局,为立军威,处死刘封!
诸葛亮这辈子不该杀的三员大将,若留一人三个邓艾也攻不进成都。
知人识人,却没做到正确用人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时,马谡失街亭便是这次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而这次战役的结果,便是诸葛亮失去重要据点,而这个马谡也因此事被处死。
马谡是个有才干之人,最初跟随在刘备身边,因为他的才能,以及喜欢研究军事谋略,受到诸葛亮的赏识,虽然不是其亲传子弟,但两人时常彻夜畅谈。
马谡为人张扬,甚至在外宣声:就是丞相本人,也得问计于我。有才华却锋芒毕露不知谨慎谦虚是有才之人的大忌。
马谡对蜀国做出过巨大贡献,例如七擒孟获少不了他的神机妙算,或许是人才之间的心心相惜,让诸葛亮对马谡总是高看一眼。
诸葛亮知人识人,任马谡为他的参军,两人时常谈论,理应对他的性格等方面有所了解,甚至刘备临终前也叮嘱过诸葛亮:马谡好大喜功,不堪委以重任,要多多考察。但诸葛亮却有自己的判断,依旧相信马谡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没有做到正确用人,不听诸将的建议,任命马谡领导诸军。
其实街亭并不是难守的阵地,但诸葛亮忽视了马谡的自大轻敌,且他没有很多的实战经验,其计策大都属于纸上谈兵。
马谡自作主张,不按正常军事战略作战,甚至不接受其他将领的规劝,导致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只能为正军纪,处死马谡。
其实马谡展现出来的才能,在军事谋略方面的天赋,诸将有目共睹,但马谡性格确实刚愎自负,如果诸葛亮懂得正确用人,考虑周全,在这场战役中另选领将,或许街亭之战不会败,马谡也不会被处死。
立了军威,却不顾大局
如果说诸葛亮杀了马谡让其失了一个军师,那杀了刘封,就是让蜀国断送了未来。
刘封此人,乃刘备义子,其与刘备相识在一场酒宴中,刘备在酒宴上看到刘封在地上捡起无人理会的肉片,这引起了刘备的兴趣,问其原因,刘封回答:一米一蔬取之不易。
也正是了解到刘封懂得体系百姓,有高尚品质,而决定收取为义子,其后跟随在刘备身边征战沙场。
在刘禅没有出生之前,刘备甚至将刘封视为亲子,极为器重其人,而刘封也确实功劳甚高,汉中打曹操、攻取上庸等城池,都是他的战绩,就是这样一位将领却被诸葛亮为立军威所处死。
起因是当时关羽被令驻守荆州,但他却因判断失误发动襄樊之战,最终东吴乘机攻占荆州,关羽通知刘封援兵,刘封考虑全局,认为因增援荆州敌人会趁其不备占领更多的土地,因此没有派兵前往增援,导致关羽被俘遭斩杀,也正因此事,诸葛亮建议将刘封处死,以立军威。
如果诸葛亮没有为立军威,处死刘封,而是顾大局,保下刘封,其后在看到刘禅的无能时,让刘封执掌政权,相信蜀国的未来会更长久,或者诸葛亮将其才干好好利用,也会是蜀国一员实力大将!
偏见猜忌,借刀杀人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诸葛亮的性格便是天性多疑,魏延其人骁勇善战,是个有理想抱负之人。
魏延原本不为蜀国效力,因不被重视,转而投奔刘备,也因此背上了背主之名,魏延其实力,从坚守汉中时,无人敢来攻取就能晓得,也因此备受刘备赏识,但诸葛亮却仍然对其抱以猜忌。
要知道魏延背主是在主动意识下,而不是被任何手段胁迫,这如何不让诸葛亮怀疑。
且魏延的作战风格和诸葛亮截然相反,魏延是武将,其作战经验丰富,在战事方面更喜欢凭借经验对战,相对没有规划性,行事鲁莽;而诸葛亮属于军师,在作战方面更喜欢提前部署,倾向稳健的打法,也因此诸葛亮更加不待见他。
甚至在临终前,认为将其留下必然易成大祸,于是留下遗嘱,使用计谋,挑拨魏延与其他将领的关系,以此借刀杀人,除去了魏延。
可以说魏延之死最为无辜,从始至终他都没有背叛蜀国的心思,诸葛亮只因偏见猜忌,错杀了这位良将。
而魏延之实力,如果没有被杀害,有魏延在最后镇守蜀国,相信仅凭邓艾一支军队根本不可能直取成都!
三名实力不俗的战将早早退出历史舞台,但凡诸葛亮当时心软留下一名,邓艾攻取成都的道路可想而知有多艰难。
当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这位卧龙先生,诸葛亮抱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心态入世,开始了自己传奇一生。
而他一生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为蜀国创造了一个为官节俭,力戒奢华的时代氛围。
当然世界上没有完美之人,诸葛亮做出的贡献影响极深,但其缺陷也是存在,虽然识人认人,富有智慧,但他在用人、做事方面过于谨慎,事必躬亲,不愿放手让他人去做。
刘备死后,诸葛亮不培养新人,其后继无人,如此诸葛亮死后,蜀国也走向了下坡路,直至走向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