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陕西老农家藏9道圣旨,博物馆借走展览却丢了2道,损失由谁承担?
创始人
2025-06-12 00:32:08
0

1993年,一位风尘仆仆的陕西老农,紧张地找到《西安日报》的高级编辑郭兴文,张口就说出了一句惊世之言——“我家祖传下来9道清朝皇帝的圣旨,你能不能帮忙将这些文物公之于众?”

张振华

圣旨?还是九道?郭兴文好笑地打量了一下这个穿着朴素的老农,认为他肯定是被一些文物贩子骗了,不知道是花了多少钱收了一堆赝品呢。想到这里,郭兴文心里升起了同情,他关心地问:“大爷,您从哪买来的圣旨啊,八成是被骗了啊。”

一听这话,老农不高兴了,信誓旦旦地说这些圣旨都是自己祖上传下来的,肯定是真品。

将信将疑的郭兴文来到了老农家,令人震惊的是,这9道圣旨经鉴定竟然全部都是真品!

九道圣旨的一同问世震惊了世界,很多人不远万里跑到老农家想要一睹圣旨真容,老农家被围的水泄不通。最终,经人建议老农决定将这9道圣旨借给博物馆展览给世人看。然而,就是这一决定,最终却导致2道圣旨在展览时丢失。

这是怎么回事?圣旨为何会丢失?文物在展览时丢失,这个损失又应该由谁来承担呢?

13道圣旨变9道

1993年4月,《西安晚报》上刊登了一条震惊世人的大新闻:陕西省长安县斗门镇丰店村村民张振华家中现存9道圣旨!

消息一出,惊动了无数的文物学家和收藏爱好者们。要知道圣旨作为极为珍贵的文物,西安市多年考古收集也不过现存4道,但是如今却曝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中竟然收藏的有9道!这让大家在震惊的同时也非常好奇,这个张振华到底是什么人,他家中为何会有9道圣旨呢?

事实上,张振华家中的圣旨可不止9道,而是13道!而且别看张振华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的祖上可不一般,可以说是正宗的官宦世家。

明朝时期张家祖先就曾出仕做官,十分显赫。张振华的宗祖张鼎和张鼎的儿子张汝洪都做过大官,甚至做到了总兵的职位。

到了清朝时期,张家始祖张鹏程又当上了总兵,还被康熙帝亲自敕封为“荣禄大夫”。张鹏程之子张玉麟承袭父职,也做了总兵。不仅如此,他还曾经救过康熙帝。因救驾有功,康熙帝赐给他两块御笔金匾“机宜果断”和“世泽堂”。

之后张家的七代子孙都承袭世职,出仕做官。直到清王朝衰弱,张家第八代子孙只受皇家荫蔽,没有再出仕做官。

可以说整个清王朝时期,张家一直都是官宦世家,深受皇家优待。几代清朝皇帝都曾给张家下过圣旨,而这些圣旨全部被张家人小心地保存收藏了起来。在张家人看来,这是他们的荣耀,也是对未来子孙的激励。

康熙皇帝画像

事实上,在1927年时,张家保存下来的圣旨还有13道。之所有传到张振华手中时只剩下9道,其中的原因还要从军阀混战时期说起。

1927年,中华大地上战火频燃,军阀之间混战不休。镇嵩军将领刘镇华在混战中来到了陕西省长安县斗门镇丰店村,决定在这里驻军休整。刘镇华一眼就看中了张家大宅,不顾张家人的反对强行住进了张家大宅。当时张家大宅的当家人就是张振华的祖父,他敢怒不敢言,只能在心里暗暗祈祷刘镇华带着他的土匪兵早日离开。

就在刘镇华驻军在张家大宅的这段时间里,张家藏得有圣旨的消息不知道怎么泄露出去被刘镇华得知了。没过几天,张家祖传下来的13道圣旨就有4道不翼而飞了。张振华的祖父怀疑是刘镇华偷走了,震怒之下找刘镇华对峙,却被刘镇华手下的士兵拿着枪顶到了脑门上。

手枪顶在自己脑门上,张振华的祖父吓出了一身冷汗,也突然明白跟刘镇华这样的土匪军阀哪有什么道理可讲,那丢失的4道圣旨根本不可能找回来了。但是,他也同时也意识到,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难保刘镇华最终会得知自己家的圣旨可不止4道,到时候全被他抢走了可真是哭都没地儿哭了。于是,张振华的祖父连夜带着剩下的9道圣旨离开家藏了起来。

刘镇华

此时的刘镇华只知道张家有圣旨,却不知道具体有多少。毕竟不论在谁看来,能有4道已经了不得了。刘镇华也以为自己将所有的圣旨都弄走了,便没有再深究张振华祖父的离开。

刘镇华撤军离开后,张振华的祖父才带着圣旨回来。但是经历了这件事儿后,张家人觉得文物一直留在家里十分不安全,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更是没有一点儿保障。

在传到张振华这一代时,张振华便将家中所有的珍贵文物都藏了起来。两块御笔金匾被他用泥土封起来藏在别院的夹墙里,字画之类的文物全部装在化肥袋子里,然后埋到土里藏起来,其他所有的珍贵文物也都被张振华想方设法的藏了起来。

“9道圣旨”一同现世!

1993年,张振华见国家一直在提倡保护文物,还出台了众多的文物档案政策,便动了心思,想要借助国家的力量来宣扬自己家的藏品。

于是,张振华找到了《西安日报》的高级编辑郭兴文,告诉他说自己家有9道圣旨、2块御笔金匾和其他众多清朝文物。

郭兴文起初并不相信他说的话,因为张振华看起来就是一个地道的陕西农民,实在是不像一个文物爱好者。另外,他说的数量也实在太夸张了。

张振华一看郭兴文不信自己的话也急了,他拍着自己的胸脯保证自己说的都是真的。郭兴文将信将疑地问:“你确定是康熙帝的御笔牌匾?”

张振华诚恳地说:“确定!”

郭兴文接着问:“9道清朝皇帝下的圣旨?”

张振华点点头回答:“对!”

看张振华这么自信,郭兴文有些信了。

第二天,郭兴文就带着自己的记者同事们来到了张振华家。在众人的期待下,张振华打开一个破旧的木箱,从中小心地拿出了那传说中的9道圣旨。

一道道圣旨缓缓展开,绚丽的色彩映照在眼底,众人仿佛通过这一道道圣旨看到了一个家族几百年的兴衰荣辱,看到了几百年中国历史的沧桑变化。九道圣旨铺满了整个庭院,古朴破旧的张家大宅都透出一股金碧辉煌的富贵气息。

经粗略鉴定,这九道圣旨全部为真品!九道圣旨2道出自雍正,3道出自乾隆,2道出自嘉庆,2道出自道光。除此之外,张振华家中的两块御笔金匾和其他众多字画文物,也都是真品!

亲眼见证了这些珍贵文物的问世,郭兴文和同事们都非常激动,当即对这些文物进行了详细的拍照和记录。当天晚上,郭兴文就加班加点将圣旨的消息刊登到了《西安晚报》头条上。

张家存有9道圣旨和众多清朝文物的消息被公之于众,张振华也借助这次报道表达了自己希望获得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的意愿。

圣旨的消息引起了全西安甚至说全国的震动,无数的专家学者、文物收藏家、平民百姓纷纷闻名而来,将张家大宅围了个水泄不通。所有人都想一睹圣旨的真容,但是为了保护文物,张振华自然不可能谁想看就把文物拿出来给人看看。

这样总是被围观不是个事儿,来到张家准备第二次采访的郭兴文一看这架势都惊呆了。他向张振华建议说,为了文物的安全考虑,最好还是先将圣旨和牌匾这些比较贵重珍贵的文物交给地方帮忙保管。

国家在大力保护文物,地方也在全力支持,市文物局最终与张振华达成协议,无偿帮他代管这批珍贵文物。

1998年,西安市小雁塔文物文物保管所专家鉴定后表示,张家的这9道圣旨全部都是真品。

这次鉴定后小雁塔展览馆与张振华商议,希望可以在馆内展出这批文物,让人们亲眼见证这些文物的“尊荣”。本就是为了宣扬祖先遗物藏品的张振华欣然同意。公众终于能够得偿所愿亲眼见到了传说中的9道圣旨,小雁塔展览馆的这次展览大获成功,在社会上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

这次的成功展览也为其他博物馆和展览馆打开了思路,他们纷纷向张振华提出请求,希望张家藏品能够在自己馆内展示。此后,这9道圣旨先后在广东、江苏等地都进行了展出。

清晏园展出,两道圣旨被盗

2002年12月,江苏省淮安市清晏园向张振华提出请求,希望在园内展出张家的9道圣旨、2块御笔金匾和其他的一些相关文物。

由于此前也已经进行过多次展出,且清晏园的诚意很足,张振华同意了清晏园的请求。张振华与清晏园签订协议:文物展出时间总共两个月,展出期间圣旨等张家所有文物的安全由张家和清晏园共同负责,清晏园负主要责任。

清晏园

随后,张振华按照协定将文物展品送到了清晏园,清晏园“清代九道圣旨真迹展”也拉开了序幕。

无数人慕名而来,展览馆内每天都人山人海。9道圣旨在清晏园的这次展出跟之前的展出一样,顺利又轰动。然而,就在展览还有4天就要结束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由于张振华不放心圣旨的安全,每次展出他都会在展出地看管自己的圣旨,这次也不例外。

展览期间,展厅的钥匙交给了张振华父子保管,他们负责白天开门和晚上锁门的安全工作,清晏园也安排了值班人员轮班看管。

2003年2月24日,展览顺利结束,展馆按照时间闭馆。然而,负责锁门的张振华却因一时疏忽忘了给一楼西侧的偏门上锁。

更巧的是,本应该第二天上午值班的安保人员因为要参加本单位组织的植树活动,在第二天上午也没能到展厅。

于是,从前一天的晚上到第二天的下午三点的这段时间里,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结果就是张振华打开展馆门后发现9道圣旨中的2道已经不翼而飞。这两道圣旨一个是嘉庆年间的一个是道光年间的。

发现丢失后,张振华当时就瘫倒在地,抖着手赶紧报了警。

张振华

一听圣旨丢了,警方高度重视,当即就开始组建侦查组立案侦查。经调查发现,现场没有明显撬痕,排除了暴力损坏门锁实施盗窃的可能。由于展厅的钥匙都是张家父子保管的,警方提出一种怀疑,是不是张振华父子监守自盗,自导自演的这出圣旨失窃案?

张振华父子大感冤枉,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也为了尽快追回丢失的祖传遗物,两人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有问必答。最终,在长达四年的调查过后,张振华父子洗清了嫌疑。

不是张振华父子监守自盗,作案者又会是谁呢?由于丢失的具体时间不确定且当时的监控设施不完善,至今是谁盗走了那两道圣旨还是个未解的谜题。

圣旨被盗,损失由谁承担?

被盗的两道圣旨眼看是找不回来,这个损失又该由谁来承担呢?

张振华认为圣旨是在清晏园弄丢的,当然要找清晏园谈赔偿。但是清晏园可不认这笔账,他们认为圣旨之所以遗失还不是因为张家父子忘记锁门了。况且,遗失的圣旨又不能确定是真品。因此,清晏园拒绝赔偿。双方多次商议都闹得不欢而散,最终闹上了法庭。

2008年6月24日,张振华将清晏园告到了淮安市清浦区法院,主张说清晏园没有尽到合同中写明的确保展品完好和安全的义务,导致自己的两道清朝圣旨丢失,要求清晏园赔偿自己40万元。

而清晏园方则坚持之前的说法,主张圣旨被盗一事应该由张振华全权负责,拒绝赔偿。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在法庭上又闹得不可开交。最终,张振华请求法庭让有关部门为自己的圣旨出具真品证明。

然而,若是圣旨还在,出具鉴定结果自然不是什么大事儿。问题是那两道圣旨已经没了,大多数的鉴定机构都不愿意承担风险去出具无实物的鉴定证明。

最终,还是徐州圣旨博物馆表示自己愿意为双方提供相关咨询,张振华和清晏园双方也终于达成了共识,都愿意由其对被盗的圣旨进行估价。

2009年12月3日,徐州圣旨博物馆向法庭表示,张振华所持有的那两道被盗圣旨,真品价值不会超过每道10万元。

最终,法院判定,张振华忘记锁门存在明显过错,清晏园放值班员没有按时到岗也应该承担责任,双方对圣旨被盗案负相同责任。

至于清晏园一直坚称的“被盗圣旨不知真伪”,法院认为清晏园做过基本审查,且自己定的展出宣传就是“清代九道圣旨真迹展”,因此驳回其主张。参考徐州圣旨博物馆给出的估价,法院酌情认定被盗的两道圣旨价值为18万元。

2009年12月11日,法庭做出一审判决,判决清晏园赔偿张振华9万元。

一审判决之后,清晏园不服判决结果,提出了上诉。但是淮安市法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件详情,驳回了清晏园的上诉。

如今,距离圣旨失窃案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尽管警方一直没有放弃,但是至今这两道圣旨的去向还是个谜。而且在这些年中,这两道圣旨也没有再现世。

圣旨的丢失对张振华一家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在清晏园展览过后,张家再也没有将仅剩的7道圣旨借出展览。我们也不知道,世人下一次再见到这些圣旨,会是什么时候。

祖先小心保存传下来13道圣旨,历经波折后却只剩下了7道,也无怪乎张家最终选择深藏这些圣旨。文物的保存和收藏自古以来就是个难题,这些圣旨中蕴藏的不仅仅是张家几百年的兴衰荣辱,也是中国几百年的历史发展。它们的丢失,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当年日本真子公主要结婚的时候,让日本全国人民兴起了一股当“公婆”的热潮,他们兴致勃勃地挖出准新郎的家...
【博士后】牛津大学博士后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
原创 隋... 不少人对秦始皇的评价是“暴君”,因为他耗费巨大财力、人力、物力修建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广为流...
原创 少... 人常言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意思是人的一生在很小的时候,就注定了未来。 这点,也有无数的历史故事为证。...
原创 幸... 美国杂志《外交政策》最近发表了一篇报道,说的是85年前,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以及一名美国牙医和部分中...
原创 周... 上图拍摄于1965年7月20日,周总理到机场迎接原“国民政府代总统"的李宗仁及夫人郭德洁时,和李宗仁...
原创 十...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庆祝祖国成立75周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75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75年的历程却是一段漫长而辉煌的岁月。今...
原创 明... 很多人都说在明朝做皇子比在清朝更幸福,因为明朝皇子普遍没有学业压力,不用起早贪黑地读书习武,不用为夺...
安特生返还文物首次“回家”展览 今年是马家窑文化发现100周年,马家窑文化考古百年出土彩陶展于9月25日至11月25日在甘肃省定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