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那些风云人物中,英国首相丘吉尔是最全能的,他是一个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功勋卓著,著作等身,可谓最强大脑。最神奇的,还是他对未来准确的研判。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英国都弥漫着和平的气氛,当权者主张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既然和平到了,还养那么多军队干什么?裁军吧。丘吉尔却坚决反对,他高瞻远瞩,说希特勒正在撕毁《凡尔赛条约》,希特勒的法西斯独裁将给整个欧洲带来灾难,如果不立即阻止,甚至可能导致文明的毁灭。所以,英国现在需要的不是裁军,而是整军备战。
可惜,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丘吉尔太超前了,他看到了大家都看不到的东西,大家不愿意相信他的话。结果,只能坐视德国步步扩张,而错失良机。
当然了,丘吉尔最著名的预测就是所谓的“铁幕演说”。
当时,二战的硝烟刚刚熄灭,美苏之间还是盟友。年过七旬不甘寂寞的丘吉尔跑到美国,发表了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其实,不是丘吉尔找事,当时的国际局势已经往这方面发展了,只不过丘吉尔把他提前点破而已。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你看,丘吉尔这么一个优秀的预言家,看问题那么准,却在一件他自认为最有把握的事情上老马失蹄。
1945年5月7日,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丘吉尔高调宣布英国已经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既然战争胜利了,以丘吉尔为首相的战时内阁当然必须解散。那谁当首相呢?重新选举嘛。
英国大选定在7月份举行。而波茨坦会议也在这时候举行。
(斯大林看好丘吉尔 ,认为他一定能够当选)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丘吉尔一定当选,用斯大林的话来说,“人民知道他们需要一个领袖,而谁由能比赢得胜利的人当领袖更好?”丘吉尔自己当然也是信心满满。他不但拯救了英国,还几乎拯救了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英国人民有什么理由不选他呢?所以呢,丘吉尔当时放心去参加波茨坦会议了。
结果让全世界大跌眼镜,丘吉尔所在的保守党只获得了
197席,而他的竞争对手工党却获得了393席。丘吉尔一败涂地。英国人民抛弃了他们的战争英雄。丘吉尔光荣下岗了。
(丘吉尔全家福)
这不是卸磨杀驴吗?丘吉尔只好自我解嘲援引古希腊作家布鲁塔克的话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
一辈子算无遗策的丘吉尔在这件事上真是大栽了一个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