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戎昱见和亲盛行,写下一首五律进行讽刺,没想到得到唐宪宗认可
创始人
2025-06-09 18:31:57
0

中华上下五千年,“和亲”政策长盛不衰。据史书记载,第一次和亲发生在周襄王时期。周襄王想要伐郑,于是娶狄女为王后,与戎狄兵一同伐郑。此后几千年,和亲之事便常见于史书。汉初刘邦与匈奴冒顿单于和亲,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都是大家熟知的和亲之举。

安史之乱后 ,唐王朝实力大减,和亲的举措也越来越多,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都采取过和亲政策,可是得到不是安宁,而是越来越多的滋扰。有感于此,诗人戎昱写下一首《咏史》诗,对和亲进行了批判与讽刺。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就事论事,没有其它的描写,却成为了一首十分精彩的诗。

首联诗人开门见山,以汉朝的和亲发起议论。纵观整个汉王朝,和亲的事确实很多。诗人直接挑明观点: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和亲是十分拙劣的计策。在某些特殊时期,和亲或许真的有用,它能让弱小的王朝得到喘息、发展的机会。但是它并不能作为一项长治久安的政策来实施,一味的退让,只能让他人得寸进尺。

颔联表明观点:国家的强盛,依靠的是君主的英明,而不是把国家的安危托付给和亲的女子身上。实力是说话的资本,国家强盛了,别人自然不敢乱动。

颈联更进一步,诗人眼见中唐多位君王的和亲之举,深感这样下去对国家的发展无济于事,于是他大声疾呼:不要妄想用美丽的容颜,去停息敌人的进攻。这样的声音,不知当时唐王朝的君主们是否听得进?

如果颈联是诗人对君王的警醒,那么尾联就是诗人对国家辅弼重臣无能的讽刺。看看以前的历史,有哪一个支持和亲的成为了国家重要的辅佐之臣?这一问,让人胆战心惊,它是那么的有力,简直发聋振聩。

据《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书记载,唐宪宗的时候,北狄频繁骚扰边境,于是大臣们提出古代和亲有五利而无千金之费,这时唐宪宗背诵了戎昱的这首《咏史》诗,并说:“此人若在,便与朗州刺史。”于是大臣们便不再提和亲之事。

诗人写下此诗的时候,是针对当时情况,自然有着深刻的意义,且他提出的观点大抵是正确的。可是关于和亲,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觉得它是拙劣的政治策略。和亲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像周襄王娶狄女为王后,便是一种主动的计策。而有些被迫,在当时看确实憋屈,却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取得了难得的机会,像越王勾践送西施入吴宫、刘邦与冒顿单于和亲。

此外,和亲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不同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对民族融合起到了一定作用。

戎昱这首《咏史》诗的好,不只在于它对和亲提出了比较正确的 判定,还在于他敢于对唐王朝的和亲举措提出反对,在于他敢谴责朝廷的无能。一首好的诗,大概就是用恰当的方式,说出心里话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史上最大合同彪马10年10亿续... 直播吧07月15日讯 曼城官方宣布与赞助商Puma(彪马)完成续约,官方并未透露新合同的年薪和金额,...
女篮亚洲杯-张子宇8中8韩旭1... [搜狐体育战报]北京时间7月15日消息,2025年女篮亚洲杯在深圳继续小组赛角逐。A组次轮较量,坐镇...
原创 隋... 隋朝故事:佞臣上下齐联手,太子杨勇终被废 会隋主幸仁寿宫,将要回銮,段达往胁姬威道:“东宫罪恶,皇...
原创 唐... 义宁二年(618年),李渊得知隋炀帝杨广遇弑后,逼杨侑禅位于己,建立唐朝,年号武德。唐高祖晚年未能妥...
原创 苏... 1990年,苏联政治、军事、经济全面崩溃,苏共中央对加盟国掌控力削弱,以至于曾经世界的一极走向毁灭深...
众润多APP:探索智能科学的奇...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智能科学如同一扇神秘而迷人的大门,引领我们踏入一个充满无限可能与想象的新世界。...
原创 刘... 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刘晓庆竟然偶遇了曾为国民党高层的沈醉。更令人震惊的是,沈醉竟然告诉她:“你母亲曾...
原创 三... 三国的历史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每一个政权搭建的舞台上都涌现出了太多的强者,各位谋士、...
原创 不... 靖康之耻中被掳走的皇室成员和 近臣、各种工匠等14000多人,其中皇室妇女和宫女大约3000人。另外...
原创 唯... 在世界历史上,有很多强悍家族,主导一个国家的发展。 所不同的是,有的家族统治期间,带领国家走向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