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佬同志,
不要拿乌克兰/寻找乐子。
你们可知道
乌克兰的夜晚?
不,
你们不知道乌克兰的夜晚![1]
此地的
天空
因烟气
而发黑,
五角星打磨、刺入了
国徽。
烧酒[2]、
鲜血
和勇武
在扎波罗热
西奇[3]激昂,
电线的笼头
把江水驯服,
第聂伯
被驱使
朝涡轮流淌。
第尼伯罗[4]
化作电光
沿铜丝唇髭[5]
流向楼房。
看来就连果戈理
也想吃方糖![6]
我们知道
卓别林是否
喝酒抽烟;
我们知道
意大利那些无臂的废墟;
我们知道
范朋克[7]
领带上的花纹斑点……
可关于乌克兰的面貌
我们又知道几许?
俄罗斯人的
知识储备
一片空旷——
给身边邻人的
敬意太少。
只知道
乌克兰有红菜汤,
还知道
乌克兰有猪油膘。
至于文化只够
捞一层奶皮:
除去
两个
著名的塔拉斯——
布尔巴和谢甫琴科[8]
尽人皆知。
再怎么费劲
也榨不出新东西。
要是被逼急——
难免面红耳赤,
再提出一项
新的论点:
讲一讲想起的
两三个段子,
开开玩笑,
关于乌克兰语言。
我告诉自己:
莫斯科佬同志,
不要拿乌克兰
寻找乐子。
看看旗帜,
这鲜红的词典,
好好学会
上面那语言,
这门语言
朴素又庄严:
“奋身,万苦千辛嘅世人!
奋身,冻冰冰饥饿嘅人……”[9]
难道还有
什么词语,
会比穿破的
“起来”
更褴褛、
沉寂?!
我
为你们发明过不少新词,
权衡斟酌不已,
但我唯一的渴望
就是要让
我
所有
诗行的用词
都堪比这声“奋身”
的分量。
很难把
所有人
捣碎成一团,
别太自傲,
对他人轻慢。
我们可知道乌克兰的夜晚?
不,
我们不知道乌克兰的夜晚。
1926
[1] 语出果戈理的短篇小说《五月的夜》。
[2] 伏特加的乌克兰语名称(horilka)。
[3] 扎波罗热哥萨克常在第聂伯河中下游流域各地建立要塞,名曰“西奇”。其中最重要的要塞位于今扎波罗日城的霍尔季查岛,也就是后来第聂伯水电站所在地。
[4] 此处使用了第聂伯河(Dnepr)的乌克兰语形式(Dnipro)。
[5] 乌克兰哥萨克往往都蓄留很有特色的唇髭。
[6] 制糖业是乌克兰食品工业的一个重要产业。
[7] 即著名美国影星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1883—1939),他的许多电影曾在1920年代的苏联上映。
[8] 即果戈理著名中篇小说《塔拉斯·布尔巴》的主人公,以及乌克兰民族诗人塔拉斯·谢甫琴科。
[9] 原文此处引用的是乌克兰语《国际歌》副歌的前两句:“你听到吗,吹响了号角,/偿还的时刻已来到”,随后将乌语的“你听到吗”(chuiesh)与其对应的俄语形式(slyshysh’)进行对比。我们在此化用了粤语《国际歌》主歌的前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