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守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
创始人
2024-11-03 20:10:37
0

原标题:【地评线】黄土风网评:守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到历史性、全局性的高度。

把珍贵遗产留下来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中华大地上,分布着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这些宝贵财富,所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不可估量,它们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也属于子孙万代,因此,守护好这些国家珍宝,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随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转入实地调查阶段,摸清我国文物资源家底,对于开展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具有基础性作用。一方面要基于普查系统预置基础信息,逐一核准每一处不可移动文物现状情况,补充更新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对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要做好文物基础信息采集工作,为开展文物认定提供依据。我们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让历史文化遗产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文化印记。

让千年文物活起来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存。这些文物不仅成为我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见证,而且成为中华文明的独特标识,是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也是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文化自信的物质载体。

走近文物,才能读懂历史。丰富的文物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对话历史、体悟文明的载体,要注重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不断丰富文物宣传形式和手段,运用数字技术,创新文物展示形式,才能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更要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将历史文脉传下去

众多文物遗存的背后,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承载着历久弥新的价值观念。这些“无形资产”成为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传承中华文明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必然要求。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对待文物遗产要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入挖掘和阐发文物资源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此外,要切实把文物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丰沛养分。(爻爻)

(责编:刘洋、李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宋代诗人赵汝鐩的十首诗词,山中... 赵汝鐩,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 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
顺治:被命运捉弄的大清悲情天子 在紫禁城巍峨的宫墙之下,藏着明清两朝无数帝王将相的悲欢离合,而清朝顺治帝福临的一生,堪称其中最令人唏...
原创 荣... #图文打卡计划# 1973年北京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刚冒出花朵,一通电话就搅动了平静...
原创 韩... 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被吕后和萧何合谋以谋反之罪设计致死。 当年,萧...
原创 军... 1974年,在一系列运动的推动下,福州军区召开了“四联会”及扩大会议,会议专注于运动及已经被调往兰州...
原创 契... 曾经有个在北方称霸了两百多年的强大民族——契丹族,说没就没了。他们建立了辽朝,后来还兴起了西辽,结果...
原创 西... 西晋,作为一个短暂的朝代,仅仅存在了51年。公元316年,晋愍帝司马邺在安定城向刘曜投降,宣告了西晋...
半途而废的尝试:回顾一部骑士与... 约翰·克莱门茨 ARMA 主任 大约在 2007 年左右,纽约市一家小型电视制作公司联系我,希望...
原创 李... 人间处处有真情,徐茂公与单雄信不仅是战友,更是挚友。单雄信被帝王处决后,徐茂公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照顾他...
原创 韩... 历史上,韩信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他是西汉初期的杰出人物,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在军事和政治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