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良渚古城遗址举行的国际古迹遗址日世界文化遗产主场活动上,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名誉院长单霁翔在主题报告上,通过丰富的案例讲述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昨天、今天、明天,生动阐释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创新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中也要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以下为主题报告内容节选:
我国的大遗址分布非常的广泛,从东海海岸到青藏高原都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考古学家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中央社科部门包括文物部门下达了两个重大的专项:一个是中华文明探源,一个是指南针计划。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价值发掘与展示,上百个研究机构,数千名研究人员在中华大地做了艰苦卓绝的十几年探索,从辽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满天星斗般的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
我认为,遗产保护不是目的,过度地强调保护,远离老百姓的生活,一个古建筑修好了锁起来,认为是很好的保护,但其实腐朽得更快;一处遗址回填了,这也不是真正的保护,保护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过分利用遗址会灭失。
传承才是真正的目的,把祖先创造出来的灿烂文化在我们手里,在我们的时代,健康地走向未来,走向子孙后代,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对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有很多可以探讨,但其中最棒的就是良渚遗址。
2019年,良渚遗址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年中国一跃成为全世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和意大利并列都是55项,但是意大利国土面积比较小,一个葡萄园、一个教堂就是一处遗产,但是我们的遗址有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等,体量、价值、责任远远大得多。
在城市化加速进程的历史阶段抢救保护了大量珍贵文物,良渚就是最生动的一个例子。十七八年前,良渚遗址就是普通农村的景象,遗址上有废品回收站等企业,当时莫角山上立着水塔、大型印刷厂以及不断增加的居民住宅,良渚遗址的环境不是现在的绿水青山。
2006年,考古学家在这片土地上发现了城墙,沿着城墙找城门,沿着城门找道路,沿着道路找格局,三年时间居然揭开了良渚遗址神秘的面纱,中间是宫城、外面是内城、再外面是外城,内城就将近三平方公里,是紫禁城的4倍。
良渚遗址的价值令人瞩目。八九年之后,在良渚遗址周围发现了13条水利工程的遗址,高坝、低坝、长堤,世界遗产大会在申遗这个项目的时候给予的结语是“改写了世界的水利史”,因为是五千年前人们建造的水利工程。
就在良渚遗址揭开神秘面纱,变成古城遗址后,在古城遗址上召开了“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我在论坛上获得了发言的机会。,并喊出:“让我们的考古遗址像公园般美丽”的口号,这样的口号来之不易,但在这次会议上达成了共识。严文明教授、黄景略教授、张忠培教授等等都参与了,人们看到了考古遗址成为公园。
会后,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名单(12个),良渚遗址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概念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么多各类遗址,是否都能成为公园?大遗址可分为8种主要的规划类型,今天几乎这些都成为了公园。
一是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泥河湾遗址,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万寿岩遗址,北窑遗址。二是新石器时期大型聚落遗址,仰韶村遗址,河姆渡遗址,牛河梁遗址,石峁遗址,喇家遗址,哈民遗址。三是大型古代城市遗址,包括二里头遗址、盘龙城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常州淹城遗址、统万城遗址、城村汉城遗址、古格王国遗址、海国遗址、元中都遗址等。四是大型古代建筑群和园林遗址,凤阳明中都遗址、安徽凤阳明皇陵、南京古城东水关、清代石舫遗址、圆明园遗址等。五是大型石窟寺和石刻遗址,敦煌莫高窟、乐山大佛、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大足石刻等。六是大型古代工程遗址,长城、都江堰、新疆坎儿井、蓬莱水城、阳山碑材遗址、龙州小连城、大运河南旺枢纽遗址、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等。 七是大型古代手工业遗址,很多都是生产陶瓷,上林湖越窑遗址、景德镇御窑遗址、定窑遗址、大窑龙泉窑遗址、铜官窑遗址、南京宝船厂遗址、琉璃渠遗址等。八是古代帝王陵寝与各类大型墓葬群,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临淄东周墓葬遗址、龙山越国贵族墓群、靖江王陵等。
今天,考古遗址公园的内容非常的丰富,能够覆盖我们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甚至更高,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绵长的历史进程中在今天得到展示,人们在现实的参观研学活动中享受。
通过良渚遗址的变化,认识到考古遗址昨天是什么样,今天是什么样,未来是什么样。
良渚古城遗址,在喊出“让大遗址像大公园般美丽”之后是否像大公园般美丽?它恢复了山形水系、地形地貌、稻作农业的景观,展示了城市的格局,五千年前是一座水城,九个城门中八个都是水城门,那时通过木船和广阔的区域产生经济和政治的联系,莫角山宫殿建筑群展示了宫殿的格局。
同时,在遗址附近也建立了漂亮的博物院,把考古80多年出土的以玉器为主的珍贵文物进行了集中的展示。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才开园,非常的努力。
如今这里每天都有几千人、数万人以及还有很多外国人也过来,这里成为了同学们学习的园地,人们通过数字技术了解五千年前人们生活的状况,这里成为生活中的文化绿洲。
每天都有人在这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习古人制作玉器,学习古人用木头盖房子,在秋天时候可以进行稻子的收割。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整体展示春夏秋冬不同景色,周围山林恢复了绿植和环境,包括人与动物的交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
良渚做到了从过去立足于把遗址保起来,经过不断地努力让遗址美起来,像公园般美丽。而今天要活起来,活在人们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考古国家公园能够了解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良渚遗址在这方面作出了功不可没的成就。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今天,要运用新技术,同时考古界与文物界需要有更多的合作,相互的学习研究。而在未来,一定要去拥抱科技,吸收世界的新理念;再者更要让年轻一代成长,他们是未来,也有许多我们不曾掌握的科学技术以及新奇的想法,要让他们能够快乐的成长起来;最后要拥抱国际,把考古与先进技术结合起来,学习世界上优秀的先进技术,交流互鉴,这才是我们的未来。
来源:良渚遗址管理区微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