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投降清朝的人那么多,为何只有洪承畴被骂得最多?
在明朝灭亡的混乱岁月里,很多官员选择投降清朝。然而,在这些自首中,两个人的经历却截然不同。一个是洪承畴,一个是祖大寿。为什么同样的投降,洪承畴被骂得最多,还被列入《二陈传》,成为千古罪人?不过祖大寿的结局还算是比较好的吧?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历史秘密?
洪承畴和祖大寿都是明末投降清朝的官员。祖大寿虽然背叛了明朝,但他并没有为清军进攻明朝做出贡献。最终他去世时被清廷追授官职。相比之下,洪承畴的行为就恶劣得多。他不仅主动投降,还积极为清朝服务,劝说多尔衮率军入关,并在执掌江南谋略时,屠杀了抗清者,双手沾满了流着汉族同胞的血。
更不光彩的是,洪承畴还羞辱了被俘的反清将领孙兆奎,强迫他下跪受辱。在平定南明政权的过程中,洪承畴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主张对南明进行军事打击。可以说,洪承畴为清朝统一天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洪承畴的结局却出人意料。他虽然为清朝努力,但清廷给予他的赏赐并不高,只有三等轻车车长,这与他的“贡献”极不相称。洪承畴去世时,清廷在悼词中甚至用了“支持”二字,足见满族统治者对他的不屑态度。乾隆皇帝甚至直言洪承畴“幸大节”,将其列入《二陈传》,与其他背叛明朝的投降大臣一起遭到辱骂。
洪承畴之所以受到如此残酷的咒骂,关键在于他为了讨清朝统治者的欢心,不惜残酷迫害昔日的同僚和百姓。明末清初,虽然很多人选择投降,但像洪承畴这样给家乡带来灾难的人并不多。相比之下,祖大寿虽然背叛,但并没有积极参与对明朝的军事进攻,也没有屠杀同胞的记录。最后的结局比洪承畴更好。
从洪承畴的经历可以看出,像他这样为了讨好新君而残暴迫害旧主子民的投降者,不仅受到汉人的鄙视,连满族统治者也难以接受。真正信任并尊重他们。洪承畴虽然为清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满族统治者眼中,他只是一条听话的狗,可用而不值得信任。这也反映出满族统治者对汉人的不信任和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