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虽然他的皇位来的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名正言顺,但他的确有很好的政绩。人到中年的朱棣也面临着挑选继承人的问题,而他选出的太子就是朱高炽。
朱高炽很胖,但是朱棣觉得作为皇帝应该有威仪,所以他很嫌弃朱高炽这一点,甚至不让他吃饱饭。但是朱高炽为人沉稳又是皇后的长子,不管是从性格上还是身份上都是太子的不二人选,所以后来朱高炽就成了明朝的第四位皇帝。
01朱棣称帝中国古代是一个十分封建的社会,十分讲究血统,在那个时候人们的意识当中,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天定的。有的人生来就身份尊贵,有的人生来就身份低贱。在这种情况下皇权就变得高不可攀,所以在皇权的更迭的过程当中就十分讲究一个名正言顺。
正常情况下皇帝应该把发妻的大儿子立为太子,这样就符合传统意义上的立长不立幼。但是皇权是一个所有人都向往的东西,所以在很多情况下皇位的传递过程当中,涉及到一些暴乱,通过这样的手段得到的皇位在世人眼中,看来就名不正言不顺。
就比如说明成祖朱棣,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大明王朝是由明太祖朱元璋一手建立起来的。朱元璋儿子很多,但他最属意朱标,所以他一心要将太子之位传给朱标,但是朱标很早就去世了。但好在,朱标还有一个儿子。隔了一代之后,朱元璋更是疼爱这个孙子,所以就一意孤行要将皇位传给孙子,但是朱允炆是一个性格比较软弱的人。哪怕这样朱元璋还是让朱允炆当了太子。
朱元璋亲手造就了一个盛世,所以只要他还在明朝的控制权就牢牢的握在他的手中,但是后来朱元璋去世了之后,朱允炆就失去了保护。在这种情况下,朱允炆又认不清局势还是一意孤行的要削藩。最后反被朱棣拿下,其实,朱棣是很出色的一个领导者,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在政事上表现得都出类拔萃,相比较起来反而朱标显得有些软弱。但是由于血统的原因在加之朱元璋特别喜欢朱标,最后还是选择了朱标。
朱元璋对明朝各个方面的管理十分得当,使得明朝的国力达到了一个空前强盛的状态。但是他的管理当中也存在一些弊病,这在他之后的几代皇帝之中就慢慢显现了出来。比如说藩王的问题,朱元璋当时为了加强对边界各地的管理,便派遣自己的儿子和亲戚到偏远的地方。但是由于天高皇帝远,后来这些藩王实力越来越强大,会危及中央。古代的皇帝肯定是想把权力都攥在自己手里,所以肯定想打压藩王。但是削藩之事,兹事体大,哪怕是朱元璋这样有谋略的人,也没有强硬的将削藩推行下去。
反而是朱允炆没了庇佑还硬要削藩。早先的时候,拿几位实力弱的藩王试手,后来直接对朱棣下手。就直接导致的朱棣谋反,发动了后来历史上很有名的靖难之役,直接把朱允炆从皇位上推了下来,后来朱允炆在战争当中下落不明。02朱棣三子
朱棣虽然有文韬武略,但是他从自己侄子的手里拿到了皇位,就成了世人口中的名不正言不顺,但这并不耽误他是个好皇帝,历史上很有名的郑和下西洋,就是在这个时期发生的。
如果当时明王朝没有很强的海军实力和经济实力也不可能让太监郑和几次三番地出海。像之前的每任皇帝一样,朱棣后来随着年纪渐长也面临着要立太子的问题,他所属意的主要是有三个儿子。当然,他的每个儿子都有不一样的特点。大儿子朱高炽是皇后的长子,所以由他继承皇位名正言顺。朱棣的二儿子叫朱高煦,十分勇武,小的时候就喜欢舞刀弄枪,长大之后更是久经沙场。小儿子朱高燧聪明机灵,很受朱棣喜爱。
03胖太子高炽由于朱高炽血统正宗,所以朱棣后来就将朱高炽立为太子,但是哪怕在这之后,他的另外两个儿子也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尤其是小儿子朱高燧,仗着朱棣喜欢他,多次用一些卑劣的手段想要将太子朱高炽从太子之位上挤下来。
他的这种手段多了之后,朱棣也渐渐的认清了他,慢慢地也不再疼爱他。太子朱高炽虽然没有自己的两位弟弟这样骁勇和机灵,但是他是一个十分稳重的人,而且又比较亲和。
自己的两个弟弟多次对自己的诬蔑,想要争夺自己的太子之位的情况下,在他父王要惩戒两个弟弟的时候,他甚至还为朱高燧说过好话。而且当年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就十分喜欢自己的这个孙子朱高炽原因是当时在几个孙子检阅军队的时候有一个士兵不小心摔倒。这个时候是朱高炽将他扶起来起来,并且询问他有没有受伤,后来这个事情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当中,朱元璋就觉得朱高炽将来一定会有大成就,不得不说朱元璋看人的本事很强。到后来朱棣造反的时候,他自己率兵前往南京,而当时留守后方的就是朱高炽。
当时朱高炽并没有羡慕两个弟弟可以随父亲四处征战,而是将后方的政事都处理的很好,免去了父亲的忧虑。所以多方权衡之下,朱棣最后立朱高炽作为太子。但是朱高炽这个人很胖,朱棣四处征战,他觉得作为皇帝应该有威仪注重外观,所以他也挺嫌弃朱高炽这一点。04总结
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帝王。有的人聪慧,有的人沉稳,有的人冷酷。有的人很有事业心,喜欢开疆拓土。有的人安于现状,喜欢享受当下。
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就是一个沉稳,又为人亲厚的皇帝。从他和两位弟弟争夺太子之位的过程中就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除此之外,他并不像朱棣一样喜欢征战。所以他当了皇帝之后,明朝再没有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为 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