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
不知道。
但应该很勇敢。
我们的老祖宗什么开始吃螃蟹的呢?
也不太清楚。
不过,最迟在南北朝时期,富阳人已经就开始吃螃蟹了。
南北朝分为南朝和北朝,南朝又分为宋齐梁陈四朝。就在刘宋朝的元嘉初年,也就是在公元424年,有一个富阳人,姓王,名字不知道,我们姑且叫他老王。
老王就是捕蟹为生。他会在一些湿地、沼泽这些地方放上“蟹簖”。蟹簖是一种捕螃蟹的器具,状如竹帘,横置河道之中以断蟹的通路,故名蟹簖,或叫蟹断。
(蟹簖)
一般都是傍晚放好,第二天早上来检查收获。可是有一天早上,老王过来一看,发现蟹簖破了,里面一只蟹都没有,倒是有一个怪物在里面呼呼大睡。这个怪物长什么模样,也不太说得清楚,看上去个头也就是二尺有余。
老王看了半天,也看不出是个什么东西,估计不能吃。
我们古代的老百姓,对动植物的研究,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能不能吃;第二个方面,哪部分能吃。这可是很重要的学问啊,神农就是因为在这方面有突出的研究成果,所以一直被后世所崇拜。
即使在物质已经非常丰富的今天,这个基因依然很顽强的存在。不信,你们把《新华字典》找过来看。只要翻到动植物的字,它就会告诉你,哪些部位可以食用。
举个例子,“莲”。
草本植物,又叫荷,生长在浅水中。叶叫荷叶、莲叶,大而圆,花主要为粉红、白色两种。种子叫莲子,包在倒圆锥形的花托内,合称莲蓬。地下茎叫藕。种子和地下茎都可以吃。
书归正传。
老王看着这东西,忒恶心,指定不能吃,于是就把它随手一扔,扔到了岸上。然后又把蟹簖给补好。心想,今天就算了,明天再来看吧。
结果,第二天一大早,老王再过来看,跟前一天一模一样。
老王是个好脾气,把怪物扔掉,把蟹簖修好,又走了。
第三天,老王再过来看,跟前一天一模一样。
老王是个好脾气,可就算是泥菩萨也有三分火气。心想,肯定是你这个东西在搅乱,一次我忍了,两次我让了,但是事不过三,第三次我就不能再便宜你了。
于是,老王就把它装进了蟹笼里,用绳子把蟹笼的口子给绑严实了,挂在扁担的头上,然后把扁担搭在肩膀上就回家了。一边走还一边说:“回去我就烤了你。”
等到家还有三里路的时候,老王就听到身后有淅淅索索的声音,回过头去一看,发现这个怪物变形了。
这居然是一个会变魔术的怪物。好神奇哦!
会变化的怪物,那就不是普通的怪物了,是妖怪。
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人面猴身,一手一足。
眼尖的朋友可能就已经认出来了。在《山海经》《抱朴子》,还有东方朔的《神异经》中,对这种妖怪都有记载,叫山魈。不过叫法不一,有叫山精的,有叫山臊的,也有叫神魂的。南北朝时期成书的《荆楚岁时记》还说,正月初一燃放爆竹,就是为了驱赶山臊。
老底子的人还有一个说法:宁遇财狼,不遇山魈。
这说明,山魈是一种很凶狠的妖怪。但是很奇怪,老王抓住的这只山魈就很老实,而且还跟老王有商有量。
山魈说:“这位大哥,实在不好意思。我特别喜欢吃螃蟹。螃蟹很好吃,那个肉啊那个黄啊那个膏啊,想起来都流口水。所以每次蟹簖里抓住了蟹,我就过来偷吃。当然了,我知道偷吃是不对的。而且,每次偷吃,还都把你的蟹簖给搞破了。对于这件事情,我只能跟你说声抱歉了,也希望能够得到你的谅解,把我放了。你可能不太清楚,我可是山神,你把我放出来之后,我帮你,我帮你抓蟹,我可以帮你抓很多很多的蟹。”
老王没见过这么嘴碎的山神,跟大张伟似的。
老王听了,毫不动心,说:“你这个家伙,做坏事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我饶你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回我绝不饶你,你的命运可以用一个外国网站来形容,那就是face book。”
山魈见老王油盐不进,转而又问他:“这位大哥,你叫什么名字啊?”
老王不理他。
老王越是不理他,他越是要问。他越是要问,老王越是不理他。都是这么轴。
山魈为什么这么固执,一定要问他名字呢?其实,山魈有个很神奇的技能,就是只要他知道这个人的名字,他就可以非常轻轻松松地伤害这个人。这个技能实在是太厉害了,就是有点鸡肋。再加上山魈智商不在线,所以无法启动这项技能。
眼看着离老王家越来越近,山魈心想,完了,这回真玩完了,都是贪嘴惹的祸,非死不可了。
等回到家之后,老王点了一团火,把山魈给扔了进去。结果,山魈就这么被烧死了。
后人听说这个故事后,有诗为赞:
深谷无人踯躅行,偷来蟹簖喜还惊。早知变木遭烹炙,不若空山赋月明。
这个故事被记录在南北朝时期南梁著名文学家任昉的《述异记》。在东晋陶渊明编的《搜神后记》中我也找到了这个故事。但是,这个就有点夸张了。陶渊明能预见刘宋时期的事情?显然是后人伪造的。
后来,这则故事被唐代高僧道世所编的《法苑珠林》、宋代李昉所编的《太平广记》等书收录,篇名就叫《富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