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中,为何后20史不出名?
创始人
2024-11-03 10:06:43
0

原标题:《二十四史》中,为何后20史不出名?

说起正史,我们可能都会想到公认的“二十四史”。然而,当问及“二十四史”包括哪些内容时,很少有人能给出完整的答案,大多数的答案都是“《史记》”、“汉书”、“后汉书”或“三国志”。

这四史,称为“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都是民间编撰的史书。这种情况难免会让人感到奇怪:每一段历史都很重要,但为什么《三国志》之后的史书名气远不如前四史呢?

1、前四史与后二十史有很大区别。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二十四史是如何产生的。

—— 最早,“二十四史”被称为“三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和《东莞汉集》。唐代,由于《东莞汉集》逐渐失传,“三史”成为《史记》、《汉书》和《后汉书》。

唐代又增加了《三国志》等十史,成为“十三史”。同时,《三国志》之后的史书都是由历史学家或皇帝编撰的。它们是正史,与前四史的私人著述有些不同。

宋代又增设四史,称为“十七史”;元代又增编三史,成为“二十史”。明代增编《元史》,成为《二十一史》;直到清代,“二十四史”才最终形成。

读完“二十四史”的形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细节:前四史和后二十史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那就是修行的人不同。这个特性恰好是问题的关键。

《前四史》是作者经朝廷许可,采用官方书籍编撰而成,带有一些个人主观想法。作为官方史书,后二十史相对“客观”。

另外,负责修史的地方都是高级官员,比如宰相或者学士,也有一些是著名的文人和官员。这就导致了一种现象,除了皇帝和参与编史的大臣之外,没有人知道内容的真假。

而且,正史书的作者大多是“挂名”的,用一个大数字来表达这部史书的重要性。这样的操作也导致后面二十史的学术价值略低于前四史,名气自然也比前四史要小。

史书的修订彻底从私人修订变为官方修订,这也将解释前朝历史的权力交到了皇帝和大臣的手中。皇帝和大臣想让人们看到的,就是人们看到的……

这样一来,人们的思想就被皇权所控制,这对于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后人学习史书来说却不是一件好事。

2、《史记》的优点

民间修史与官方修史两种不同的编史方式,也导致了前四史与后二十史的评论与赞誉存在巨大差异。论赞作为一种文学艺术风格,与思想文化方面有很大关系。

前四史中的评论和赞扬可以说是充满活力,各有千秋。

《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被誉为“史家的绝唱,无韵的离骚”,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知名度。他的评论和赞颂的形式和风格与他的政论和评经密切相关。

论政与注经是先秦以来讨论的两条发展主线。汉初,随着刘邦下令总结历代帝王得失、张学诚总结经籍历史、注解之后,政论、经注成为西汉时期的流行题材。

除文字外,经文注释也广泛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判断是非、判案,成为当时社会的量刑标准之一。

司马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写成《史记》的,所以《史记》中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政治评论和评论。 《史记》中,几乎所有的评论和赞扬都是“自注”,即司马迁对其写作的目的和目的的说明。

这些“自注”完美地表达了司马迁希望通过澄清和分析六经及诸子百家的材料,能够正确处理天人关系,了解古今变化规律,对前人的事情做出褒贬评判,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可恶的写作目的。

这种赞扬之风,在这个充满议论潮流的时代孕育了成就,为后人提供了榜样。这就是为什么《史记》是“二十四史”中最著名的一部。

三、《汉书》的特殊性

至于对《汉书》的推崇,则与阐经论难的思潮密切相关。

在光武帝及后来几位皇帝的推动下,东汉王朝掀起了论难之风,涌现出一大批善于论难的人才。班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自然受到阐经论难的熏陶,而且善于讨论疑难问题。

在宫廷大事辩论中,班固多次因能辩疑解难而受到嘉奖,足见他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班固在注释《汉书》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来自于儒家经典中的一些观点。

另外,班固特别喜欢在《汉书》中总结、画出一些通则,这与东汉时期流行的讨论困难的归纳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正是这种独特的讨论困难的方式,让《汉书》享有很高的声誉。

四、《三国志》与《后汉书》的独特性

东汉末年,讲经的难度逐渐下降,以前的实质性文字变成了空话。加之战争频繁,注重个人灵性成为当时的主流趋势。

人们谈论的内容也从以前的经文变成了人的才干,讨论才干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诞生于这个时代的《三国志》评注,主要评价历史人物的才华和能力,并给予相应的名称。

比如,称刘备为“英雄兵器”,就是一种独特的赞美方式。它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历史人物的形象,而且为后来的统治者提供了用人的经验,弘扬了“尽其所能治理天下”的原则。 “运用”历史写作传统。

与前两部相比,《三国志》在评论和好评上更加独特,而且后来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所以它的声誉自然更高。

论人才的风潮直到三国之初才被宣风所取代。玄谈风格强调知识渊博、反应敏捷、口才敏捷。不善于口才的人,就会用笔说话,写文章作为论据。

《后汉书》中的评论和赞扬都受到了这一影响。其中有许多著名理论和新颖概念的详细分析,在当时受到高度评价。也正是这些巧妙的解释,增加了《后汉书》的知名度。

总结

纵观前四史的评论和赞誉,都各有特色,深入人心,必然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近二十史的评论和赞扬却因流于形式而呈现衰落之势。

这可能与后来的社会环境不如前四史的思想活跃有关,但即使社会风气不变,修史权掌握在皇帝手中,也是如此。历史学家很难有自己的观点,更不用说社会风气的影响了……

正是这一重要变化,编史权从个人手中落到了皇帝手中,才导致前四史得以流传千古,令人印象深刻,而后二十史则被很少出名。

相关内容

官方数据:美旅游业遭重创 ...
据德新社4月18日报道,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称,3月赴美外国游客...
2025-04-19 16:34:43
原创 ...
时隔两年多,新一季“杜兰特去哪儿”的连续剧又要揭开帷幕了…… 两年...
2025-04-18 16:09:09
济南居民区煤气爆燃致1死5...
4月17日22时20分左右,山东济南天桥区板桥庄 某居民楼二层发生...
2025-04-18 15:14:36
丽江古城木府风云深度游:纳...
走进自然雕琢的外星世界 在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地方,它仿佛是从科幻电...
2025-04-18 07:07:00
官方披露:某国在我境内经营...
编辑丨董鑫 4月16日,国家安全部披露,渔民老陈在捕鱼作业时打捞出...
2025-04-17 14:12:06
封面评论 | “菜市场游”...
□蒋璟璟继“骑行游”“文博游”“赛事游”等等之后,“菜市场游”成为...
2025-04-17 13:33:54

热门资讯

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 原标题: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名小卒,多年后成为匈奴克星 题记 中原和...
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 原标题: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解决德川家康?结果被他反扑 提及万历年间...
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 原标题: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张“不要动”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
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 原标题: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嫁给唐睿宗,一女李隆基养母 窦孝谌有墓志...
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 原标题: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居然是兄弟,秦始皇应该叫赵政! 秦国和赵...
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 原标题: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到台湾,在台命运如何 大家都知道,自三大...
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 原标题: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5人不是!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这个人物的...
马未都4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 原标题:马未都4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究竟值多少钱,一般不轻易透露 马未都4...
从《太祖皇帝钦录》入手看朱元璋... 原标题:从《太祖皇帝钦录》入手看朱元璋屠戮功臣时,晋王朱棡所起的作用 前言:《...
李自成的山海关之败,看似败在时... 原标题:李自成的山海关之败,看似败在时间的延误,实则败在战略判断失误 公元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