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访谈》系列第22期
曾国藩白手起家创建了湘军,所向无敌。他全歼了势头强劲的太平军。他靠的是什么?很多人认为曾国藩是一个文人,能够凭借先进的武器打败太平军。然而,曾国藩自己却知道,曾国藩虽然确实是一件武器,但却是一套独特的思想武器。
曾国藩创建湘军后,麾下不仅涌现出许多勇猛的将领,而且还涌现出许多出谋划策的能人。仅举几个人物,他们都是晚清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如左宗棠、李鸿章、郭嵩焘等。
从曾国藩组建湘军起,直至20多年前去世,曾国藩手下有名字的人员有100多人。曾国藩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将这些人才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因此,曾国藩统治整个湘军,担任两江总督时,并不需要过多担心军务。他唯一要做的就是把不同的人放在不同的位置上。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曾国藩除了善于结识熟人之外,还在于他善于利用“轻财”来聚集人才。
李鸿章的哥哥李含章很早就在曾国藩幕府工作,专门负责湘军的后勤保障工作。李含章虽然能力很强,对于筹集军饷或者借调军粮也有自己的办法,但他也喜欢钱。
负责后勤是一份很肥的工作,曾国藩深知这一点。而李含章经常会做出一些小动作来增加自己的生活开支。当时朝廷财政空虚,许多官员的俸禄无法按时发放。曾国藩看到李翰章有时中饱私囊,却装作没看见。
由于幕府人多,有人在曾国藩面前埋怨,说李翰章腐败。每次,曾国藩都默默压制,从未提及此事,给予了李翰章充分的信任。
曾国藩认为,在两军交战中,很多事情不应该伤人心,因为他对制度管理要求太高。制度死了,人还活着。尤其是在敌我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人的吝啬让部下过得不好,有些人会离开甚至加入敌方阵营。
曾国藩认为,自律是为了服人,轻财是为了聚人。一个人无论多么大度、多么带头,如果做不到“轻钱”这三个字,就不足以吸引人才长期追随他。
曾国藩的聚众思想是湘军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曾国藩当时的生活非常简朴。桌子上几乎没有肉,一件衣服也得穿到破烂为止。可以说,他对自己相当严厉,但对下属却非常慷慨。
正是曾国藩“轻财聚人”的主张,不仅让他的幕府人才辈出,就连湘军中的普通士兵,哪怕欠了几个月的军饷,也没有一个人留下。这说明曾国藩并不是单纯依靠个人魅力来吸引人才,而是更多地通过物质等手段。 (未完待续。图为姊妹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