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52年底,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重新控制了法国,并在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基础上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虽然路易拿破仑建立的帝国也可以称为“拿破仑帝国”,但这个“帝国”并不是那个“帝国”。无论是军事上还是经济上,第二帝国都不如第一帝国。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经济陷入泥潭,工业化进程停滞不前呢?
法国资本不愿投资工业企业
从法国资本的偏好来看,其实可以看出法国资本的投资方式还不成熟。确实,投资奢侈品曾经让法国资本获得了巨额利润,而且这种红利持续了很长时间。然而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欧洲局势的剧变和法国内部经济体系的崩溃,导致奢侈品失去了销售市场。即使你对奢侈品投入再多,也很难获得相应或理想的回报。
但即便如此,法国资本依然流向奢侈品,而真正需要流动资金注入的大企业和工业企业则面临“钱荒”,这也为这些企业后来被高利贷所困埋下了伏笔。
小农经济尚未转型,在法国经济结构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公元18世纪,法国因经济结构崩溃、货币体系解体而逐渐陷入混乱。高物价让老百姓望而却步,地主阶级日益剥削农民,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危机。与此同时,法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下降。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法国终于爆发了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农民或多或少获得了部分土地,再次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为了不让自己的统治地位受到动摇,法国统治者也极力维持法国的小农经济。直至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小农经济在法国经济结构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即使法国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他们的生活水平仍然停留在温饱水平,有时甚至低于这一水平。法国经济结构尚未改善,高利贷已渗透到经济的各个角落。这些都是限制法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缓解法国农民处境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法国想要加快工业化进程几乎是不可能的。
法国农民虽然勉强保证能吃饱饭,但至少是“业主”。毕竟,他们拥有自己的土地。这也意味着法国农民不必出卖劳动力来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从而延迟了工人阶级的形成,工人阶级的数量无法迅速扩大。
由于法国工人阶级规模还不大,法国工业企业无法招募足够的工人参与生产。由于小农经济还根深蒂固,大量劳动力固定在土地上,工业化进程自然会放缓。
金融环境不佳制约法国大企业发展
法兰西第二帝国初期,帝国确实因社会秩序的恢复而逐渐稳定,这无疑为法国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环境的改善并不意味着金融环境也会同步改善。这主要与法国金融体系中的“高利贷”有关。
在法国进入近代之前,高利贷已被法国人普遍接受。当时各行各业筹集资金的方式基本上都是通过高利贷。进入帝制时代后,高利贷在朝廷的支持下进一步发展。对此,《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历史地位》一书曾提到:
……帝国时期,为了帮助工商企业发展,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金融业率先发展。 “动产信贷”、“土地信贷”、“巴黎贴现银行”、“工商信贷银行”、“里昂信贷银行”、“综合银行”等相继成立,原有的银行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从以上材料可以发现,这些由朝廷扶持的银行都是‘信用银行’。这些银行在帝国政府的支持下,扩大了法国的高利贷规模。
从客观角度来看,高利贷确实可以为法国大中型企业提供可观的流动资金,但法国大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也被高利贷的利率压得喘不过气来。最终,大企业光是偿还每年高利贷的本息就已经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更不用说利用盈利的资本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加速法国的工业化进程。
综上所述,法兰西第二帝国经济崩溃、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业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资本没有得到合理利用。法国资本的不成熟为高利贷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
与此同时,帝国政府并没有意识到当前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环境不利于工业化的发展。相反,朝廷也极力维持现状。比如,各种信用银行的不断设立就是比较有利的证明。因此,法国经济一直停滞不前,工业化进程基本陷入停滞。
当然,作为第二帝国的君主,拿破仑三世自然对此负有责任。作为君主,您不应该将目光局限于军事和对外扩张。人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恢复和进一步发展经济是当务之急。从这一点来看,拿破仑三世的个人能力与拿破仑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
参考:
[1]《浅析法兰西第二帝国政权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冯德新着
[2]《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历史地位》,郭华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