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麻辣读史(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科举制被发明以前,平民百姓想要当官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都知道科举制始于隋朝,发扬于唐朝,而在隋唐之前,朝廷的官员都是怎么任命的呢?
隋唐之前,国家官员的选举,除了世袭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制度来的。这些制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任命的时候通常看的不是这个人的真才实学如何,而是看什么人推荐了他。虽然说原则上只有当一个人具有了特定的才干,才可以得到推荐,但是在具体的执行层面,那些当官的往往只推荐自己的亲朋好友。对于普通平民百姓来说,想要通过这些制度实现阶层的飞跃,几乎不可能。
这一现象的打破就是在科举制发明之后。虽然科举制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毫无疑问,它的出现给了底层百姓一个向上跃迁的绝佳机会。
从隋唐到清末,通过科举制,一共诞生了接近六百名状元。像我们所熟知的文天祥、杨慎、申时行这帮人,就都是状元出身。但是虽然历史上状元那么多,但似乎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女状元。
确实,因为封建社会中女性的附属地位,女性几乎不可能参加科举考试,更别说拿到状元了。因此我们也只能在电视上看到大家闺秀资助落魄书生考取状元的故事,却见不到世家公子帮助聪颖姑娘考取功名的佳话。
但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是有过女状元的,她就是傅善祥。
傅善祥能够考上状元其实也是有着天时地利的因素。她是清朝人,公元1833年出生在江苏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因为从小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聪明伶俐,因此深得父亲喜爱。为了不辜负女儿的天赋,父亲也有意对其着重培养。
可惜的是,她的父母英年早逝。都说长兄为父,父母死后,她的哥哥成了一家之主,将她许配给了一户姓李的人家。而当时傅善祥只有十三岁,娶她的丈夫只有七岁,还是一个懵懂之中的孩童。虽说傅善祥是媳妇儿的身份,但实际上她嫁到李家都是一个丫头片子,干着丫鬟的活。好不容易熬到十八岁,丈夫还因为一场麻疹死了。她连圆房都还没有圆房就已经成了寡妇。
丈夫死后,李家也难以为继,再加上李家根本就没把她当成儿媳妇过;因此儿子一去世,便决定把傅善祥卖掉,换些银两过生活。
当时恰逢乱世,太平天国以席卷之势占据了清王朝的半壁江山,定都天京,也就是傅善祥的故乡南京。走投无路的傅善祥思前想后,毅然决然地加入了起义军。
因为洪秀全一生都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秀才,因此他对科举极为看重,并且在定都之后决定修改科举制度,允许女性考科举,为了体现男女平等还特定规定科举考试男女同卷。当时主持女性科举考试的就是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
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傅善祥立刻报了名。因为从小就饱受诗书熏陶,再加上天资聪颖,所以在当年的科举考试中,她坐在考场,提起笔来便觉得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写了上万字。在后来阅卷初评的时候,便得到了考官的一致好评。
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的主考官东王杨秀清被她的才华所折服,把当年的状元给了她,她也因此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状元。
本来才华横溢的傅善祥应该在获得状元之后大展宏图,事实上她后来在政事上的表现也确实证明了她有能力处理当朝的事务。
可惜的是,因为她的才华和美貌深深地迷倒了杨秀清,才貌双全的她成了杨秀清这个太平天国“九千岁”的私人秘书。但实际上,在那个封建的年代,一个女秘书的工作绝对不仅仅是秘书那么简单,她后来还被迫成了杨秀清的私人生活助理。至于一个“九千岁”为什么如此浪费人才,把一个堂堂状元收为生活助理,想必也是不言自明了。
因为杨秀清和洪秀全之间的密切往来,再加上傅善祥出色的处理政务的能力,这个“九千岁”身边才貌双全的女状元也很快引起了洪秀全的注意,时常将她召到身边“辅佐国事”,还封给了傅善祥丞相的头衔。
就这样,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状元,虽然展示了其非凡的才华,但最终还是沦为了权力的玩物。可惜又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