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出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巧对下联,成了经典永流传
创始人
2025-05-30 06:06:19
0

原标题:和珅出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巧对下联,成了经典永流传

前言

和珅,名弼德,满洲正红旗人,乾隆朝重臣。他博学多才,尤其对满汉文化了如指掌。和珅精通满语、汉语、蒙古语、藏语四种语言,并且通读四书五经,这在满洲八旗子弟中可谓凤毛麟角、罕见之人。

和珅最初只是一介旗人,幸得乾隆赏识,才步步高升,最后成为朝中第一红人。他深得乾隆信任,几乎专断朝政十余年,被称为“和中堂”。

但和珅渐渐变得骄奢淫逸,收受巨额赂礼,还与天主教传教士私通,最终落得个权倾朝野、贪污如山的下场。尽管如此,和珅在文学上的造诣,仍让人佩服不已。

一、满清才子和珅,深得乾隆喜爱

乾隆十分欣赏和珅的多才多艺,甚至有些依赖他处理朝政大事。和珅出身正红旗八大家族,血统高贵,又双亲早逝,小小年纪便显露出过人的聪慧才能。乾隆见他博学强识,勤勉好学,很快就将他提拔为内阁学士,日后更成为领班学士、军机大臣。

在处理朝政时,和珅头脑灵活,运筹帷幄,深得乾隆赏识。他敢于直言进谏,又能妥善执行皇上的旨意,处理起政务来游刃有余。乾隆晚年沉迷于热河避暑山庄,朝政多交给和珅处置。和珅成为朝中第一大权臣,被称为“和中堂”。

和珅不仅政务能力超群,在文学艺术上也颇有造诣。他写得一手好字,工诗善画,对音律亦颇有心得。和珅还热衷收藏,将各地贡品以天价购入,使自己的珍宝馆里珍玩云集、文物荟萃。这与乾隆的嗜好不谋而合,两人常常一同鉴赏古玩、谈论金石书画,颇有共鸣。

虽然和珅深受乾隆宠信,但两人毕竟出身不同。和珅作为旗人,始终不能踏入乾隆的内心圈子。

他们之间保持着一定距离,乾隆不会过分依赖一个汉臣大将军。而这也成为日后和珅败落的远因,因为他终究是可有可无的。

二、汉臣纪晓岚,主编四库全书

纪晓岚,名昀,汉军正白旗人,也是乾隆朝一位极受宠信的大臣。他自幼聪慧,以神童之姿考中县学增广生,年仅二十岁便中式副榜眼,可谓文韬武略。

但后来纪晓岚屡试不第,一度颓废消沉。直到被乾隆征为内阁学士编书,才再次发挥出他的才华。

纪晓岚最著名的功绩,便是主持编撰了《四库全书》这部规模空前的古籍总集。为此,他耗时十余年,聚齐400多位学者,逐一校勘古籍,共编成36000多册,字数高达八亿字,堪称古今罕见的学术大业。《四库全书》使中国古籍遗产得以完整保留,对文化传承的贡献至为巨大。

纪晓岚年少得志,被视为一个神童。他博览群书,过目成诵,对古今典籍了如指掌。深受乾隆器重的纪晓岚,更是把自己视为圣君的知己。他时时照顾皇上起居,献计献策,渐渐取得乾隆的信任,成为皇帝最信任的心腹之臣。

与和珅不同,纪晓岚深谙迎合乾隆的心理,时时以皇上的心意为重。他从不反对皇上的意见,而是曲意逢迎,将乾隆吹捧为文治武功的圣主明君。乾隆见他恭顺谦卑,很受用,更加信任宠幸。

负责编撰《四库全书》可谓纪晓岚一生的功业。为了这部古籍总集,他修改定稿,召集人才,耗费心血。在他的主持下,这部集大成的古籍总集终于编成,对保存中华文化功不可没。乾隆为此多次下诏嘉奖,纪晓岚也从此声名鹊起,成为一代名臣。

三、乾隆带二臣微服出巡,体验民间生活

两人都是才高八斗的奇才,一个汉臣,一个满臣。一个以军功见长,一个以文采见长。一个总理朝政,一个典藏国粹。两人同为乾隆左右,却在很多问题上意见分歧,关系并不十分和睦。

乾隆非常欣赏两人的才华,也爱看他们斗嘴斗智的精彩场面。每每闲暇之时,他就会命二人比拼诗词歌赋,观其争锋相对,自己也颇感兴味。

一日清晨,天色晴朗,微风拂面。乾隆心血来潮,决定带上纪晓岚和珅二人微服出巡,去民间走走看看。

三人换上平民衣着,悄悄溜出皇宫。乾隆仔细打量着街景民情,看上去十分新奇有趣。和珅和纪晓岚也对帝王的这出“隐士皇帝”把戏颇感兴味,骤然之间成为了普通百姓,颇有跌宕起伏之感。

乾隆看到有贩夫赶着两个大笼子,里面装满新鲜蔬菜,遂走上前查问他们是从哪里来。贩夫老实回答是从郊外采买的,要运往集市贩卖。乾隆称赞他们辛苦了,贩夫们连忙跪下谢恩。

三人又遇到几个衣衫褴褛的小孩子,正在街角玩沙,兴高采烈的。乾隆走过去逗弄他们,小孩们却有些害怕,躲到一旁不敢靠近。乾隆愣了一愣,似乎想到自己现在是平民装扮,于是嘱咐纪晓岚取些钱币给他们。小孩子们才又欢呼着凑上来。

三人漫步在熙熙攘攘的集市,掺杂在人群里。摊贩兜售着各色物件,不时有人为了讨价还价议论纷纷。乾隆听着百姓们的市井口音,看着他们朴实无华的穿着,心里升起一种异样的亲切感。他也终于切身感受到,这些平凡的子民才是帝国的根基所在。

转了一圈,三人都有些饿了。乾隆顺着小巷子走,来到一个两层高的酒楼,招牌上写着“聚缘楼”三个大字,二楼有个大阳台,布置简朴但洁净。乾隆见此不错,便与二臣入座。

四、两臣昂然对对,乾隆连声赞好

店小二热情招呼三位客官就坐,递上菜单。三人随意点了几个家常菜,很快酒水和佳肴就上齐了。乾隆品尝着平民酒楼的菜肴,竟也感到十分美味,连声赞好。

和珅自命才华过人,听帝王使唤,当即应声:“臣愿闻其详!”他内心暗想,这是在帝王面前施展文采的大好机会,必须要抓住橄榄枝,一个妙语惊人的对子,说不定能让皇上笑出声来。

和珅环视桌上的菜肴,拣了个主菜出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这盘红烧肉确实有三斤四两那么重,和珅使用了数字对仗,当即取材眼前,可谓聪明。他还特意了下肉的重量,让对子更加贴合实际,既生动又准确。

乾隆点点头称赞,然后目光转向纪晓岚,等待他的应对。纪晓岚也在脑海中快速思索,希望能出口成章,对得上一个漂亮的下联。

纪晓岚沉吟片刻,然后淡定应对:“五两六钱七把葱。”只见他手指向桌上的拌豆腐,上面放了七八把小葱。这小葱也确实值五两六钱的价钱。他使用同样的数字连成对仗,与和珅的上联呼应。荤菜对素菜,两份料理完美呼应,可谓针锋相对、不容挑剔。

乾隆看到两个文臣即兴对出这样一个妙语连珠的对子,心里十分欢喜。这说明他们都具备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机智头脑。何况对子还生动活泼,取材眼前,既贴近生活又充满诙谐趣味,让乾隆也跟着心情大好。

说罢,乾隆分别用筷子夹起五花肉和拌葱豆腐,品尝着两人的“杰作”,面露愉悦之色。随后,他又兴致勃勃地让二人再对几副对子,但都不及最初的那么巧妙精彩了。

这一副“三斤四两五花肉,五两六钱七把葱”的对子,简直天衣无缝,让三人都拍案叫绝。更难得的是,它取材眼前,贴近生活,又很好地展现出两位大臣的文采才能。

这一天,乾隆带着两大红人溜出宫去,体验平民生活。一顿简单的家常饭菜,因为两位臣子的妙语连珠,竟成就了一段佳话,也让君臣三人在餐桌上欢乐一番。这出人生趣事,让三人在简朴的酒楼里也尝到了难得的文化美学。

五、结语

和珅与纪晓岚是乾隆朝两位才华横溢的大红人,他们之间竞相争鸣,也让乾隆这位文字皇帝颇感兴味。有一天,三人在酒楼对对子的精彩表现,成就了一段传世佳话。

这不仅展现出两位臣子的文采,也反映出乾隆平易近人的亲民作风。一副精妙绝伦的对子,竟然能在餐桌边即兴而生,堪称一段人生趣事。

小小对子中的人生乐趣,令人难忘。两位大臣各显神通,也让乾隆这位读书人皇帝,在普通酒楼就品出了超然的文人风骨。

这一段佳话,道尽了两位臣子的文学才能,也展现了乾隆的雅好与亲民风范。天衣无缝的对子成就不凡的人生,小小故事蕴含大智慧,令人印象深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将... 文人打仗,往往让人摸不着头脑,其中,曾国藩在与太平军的战争中,就发生了清明节休战的事情。 1864...
原创 孙...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曹操认可孙权最高的评价。其实,在曹操之前,袁术还评论过另外一位孙家儿郎,他曾...
原创 他... 众所周知,南宋是被元朝灭掉的。1276年,元朝大军抵达临安城下,南宋朝廷被迫出降。三年后,元朝将领张...
原创 十... 《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的一幕深深吸引了观众,然而,为何最终轮到关羽斩杀华雄呢?这涉及到多方面的原因...
原创 白... 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如长平之战赵军主帅赵括,靖难之役时南军主帅李景隆。在军中,主帅的影响力非...
原创 拿... 事件简概:在18世纪末期至19世纪初期,在欧洲范围内爆发了一轮大规模的反法战争,历史上的反法同盟战争...
原创 张... 有人说“大帅府一宅,民国史一半”, 这里所说的大帅府,就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大帅张作霖的府邸。 张作霖被...
原创 顺... 在顺治皇帝临终前,他做出了一项创举性的决策,即选任了四名亲信大臣辅佐幼帝,并在遗诏中特命这四位大臣—...
原创 关... 众所周知,关羽不仅武功高,脾气也非常傲,以至于三国猛将那么多,真正能入他法眼之人,数来数去也就只有那...
原创 5... 1958年,新中国还是襁褓中的婴儿,百废待兴,稳步发展,中央的各种领导岗位都需要合适的人才来挑起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