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武则天,我们都知道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女皇帝。在封建社会中,女子长期以来都被视为男性的附庸,武则天的登基称帝因而在无形中给了封建礼制巨大的冲击。事实上,男性皇帝所拥有的特权,武则天都毫无阻碍地得到了。
众所周知,古代帝王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广招民女入宫,形成了“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庞大后宫。而武则天称帝后,依样画葫芦,同样广招俊男入宫充当面首。而当备受武则天器重与信任的国老狄仁杰劝武则天戒色时,武则天给他看了两样东西,让狄仁杰哑口无言,劝谏也因此不了了之。这是怎么回事呢?
为偿私欲,广招面首
在逼迫自己的儿子唐睿宗李旦退位后,原本以太后身份独揽朝政、手握大权的武则天最终从幕后走到台前,正式登基称帝,改大唐的国号为武周。尽管武则天的年纪此时已经年过花甲,但依旧雄心勃勃的女帝为了一偿私欲,开始广招面首。
最初,武则天还顾及政治影响,比如她虽然喜欢千金公主进献给自己的面首冯小宝,但也没有明目张胆地直接让冯小宝进宫服侍自己。为了掩人耳目,武则天让冯小宝剃度出家,改名薛怀义,认作太平公主夫家的族人,以诵经的名义传召他进宫私会。
只不过,已经富有四海的武则天逐渐不再满足,开始让自己的女儿替自己挑选更多身强力壮、相貌俊美的年轻男子作为面首侍奉自己。就这样,武则天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明里暗里地招揽面首。除了薛怀义以外,沈南缪、张易之、张昌宗等各色各样的面首先后进了武则天的后宫。
武则天广招面首的行为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一方面,作为女子的武则天登基称帝已经让许多传统的士大夫感到难以接受,肆无忌惮地招纳面首则更让他们觉得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另一方面,武则天所相中的面首往往倚仗武则天的权力,为非作歹,更激起了人们的反感与抗议。被武则天誉为国老的狄仁杰同样对这种现象难以忍受。
面首枉法,国老劝谏
武则天在称帝后树立了绝对的权威,没有人再敢反对武则天。然而,武则天所宠幸的这些面首来源于三教九流,在得到武则天的宠爱后,往往恃宠生娇,甚至狐假虎威借用武则天的威信胡作非为。而武则天对他们有意无意间的纵容,更使得朝野上下有所怨言。
比如,武则天早期所宠幸的面首薛怀义,虽然相貌俊美,实际上却是个不学无术的草包。然而,为了照拂薛怀义,武则天不仅多次授予他高官厚禄,甚至让他插手军国大事。骄横跋扈的薛怀义因此志得意满,甚至敢于当街殴打位高权重的宰相。
尽管薛怀义后来由于与其他面首争宠,遭到武则天的厌弃,最终被杀,可武则天却丝毫没有改变对面首的纵容态度。武则天晚年宠幸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同样也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武则天却对他们宠爱有加,放任他们操纵朝政,胡作非为。
面对这样的局面,一些趋炎附势的大臣甚至心甘情愿地巴结逢迎武则天所宠爱的面首们,希望他们在武则天面前美言几句,为自己换取好前程。而如国老狄仁杰这样刚正不阿的大臣们,则希望通过劝谏的方式,让武则天克制欲望,不再放任面首们胡作非为。
狄仁杰在一次面见武则天时,巧妙地提到人步入老年后,精力衰退,应该克制欲望,才能够颐养天年,活到高寿。狄仁杰希望用这种委婉的方式让武则天戒色,杜绝面首乱政的局面。那么,武则天会对狄仁杰的劝谏作何回应呢?
女皇回应,国老哑口
面对狄仁杰的说辞,武则天知道他是另有深意,是想让自己克制欲望不再招纳、宠信面首。只不过,尽管对狄仁杰的一番苦心有所了解,武则天却并不愿意听从狄仁杰的劝谏。而对于这位自己素来尊敬信任的大臣,武则天选择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回应。
于是,武则天把狄仁杰叫到跟前,给他看了两样东西。等狄仁杰凑近时,武则天亮出了自己依旧乌黑亮丽的秀发,而后张开嘴巴,示意狄仁杰查看自己完好无缺的牙齿。武则天的意思是,自己的身体机能并没有衰退和损害,并不需要戒色来保重身体。
面对武则天的回应,毫无思想准备的狄仁杰被武则天的反驳逼得哑口无言。无奈之下,狄仁杰只好放弃了让武则天克制欲望、驱逐面首的打算。而武则天则心满意足地解决了狄仁杰的劝谏,继续我行我素,放任面首们的行为。
然而,正所谓“花无千日红,人无百日好”,日渐衰老的武则天不再有充沛的精力,最终并不能日复一日地宠幸放纵面首们胡作非为。随着武则天的儿子李显在大臣们的拥戴下发动“神龙之变”,武则天在大限将至之前交出了皇位。而在武则天荫蔽下胡作非为的面首们最终也受到了清算,彻底结束了混乱的局面。
小结
在封建社会中,皇帝作为至高无上的最高统治者,往往享有说一不二的绝对权力。这样一来,皇帝大可以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武则天肆无忌惮地招纳面首,同样也是如此。因此即便是备受信任的国老狄仁杰也无法让武则天改变心意。
只不过,武则天虽然可以不管不顾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却也因此忽视了狄仁杰劝谏她时的金玉良言。沉迷美色的武则天固然可以用自己尚算正常的身体机能来驳斥狄仁杰让她戒色的谏言,但是事实胜于雄辩,武则天最终还是被自己的欲望所蒙蔽了。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