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是深远,源远流长的,甚至放眼整个世界来说,没有一个国家的历史悠久程度可以和中国持平,上下五千年的辉煌绝对不是随便说说而已,仅从当年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来看,到目前只有中国一个还存在着。
像古罗马和古印度之类,已经因为文化的断流而丧失了古字,而号称空中花园的古巴比伦,甚至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只有我国的悠久历史,经过岁月的长时间洗涮历久弥新,在不断的发展和传承之后一直保留到了今天。正是因为这丰厚的底蕴,留给现在我们值得研究的东西就非常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古人留下来的史书典籍,当然,对于充满猎奇心理的我们来说,另外一种了解方式可能更加的喜闻乐见,那就是古董和文物,虽然它们总是静默在那里,但是总能为我们诉说更多的故事。
俗话说曾经沧海难为水,我国的文物和古迹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已经存在于世界各地,并且在地下长眠的文物含量是非常多的,即使到了现在有些地方的文物埋藏量还是多而浅,所以基本用不到专业人员,有些人民群众也可以在不经意间挖出来。
但是发现古董其实只是一个起点,对于我们来说,发现之后不断发掘使其展露全貌才是最重要的,这一过程十分考验耐心,农民地窖能存万斤红薯,一考古家蹲守此地7年,挖出西汉第一大墓。不断意外出土的大墓
我们都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地下埋藏的东西是很丰富的,但是由于在近代的时候,无论是国家还是人民都在忙于名族独立战争无暇顾及这些,所以一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这地底下埋藏的这些东西才逐渐开始发掘。
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所以对于各个地方的墓葬开发就比较慢,出于这种情况,多数墓葬经常会在人民的不经意间被挖掘,有的时候特征很明显,知道自己挖的这是个古墓,比如在陕西地区,就曾出现过这么一档子事。
在一个不是很偏远的农村,有一户人家请了工人为自己家打地基,本意是想要重盖新房的,但是就在挖了一会之后,突然挖出了一个古代将军的头盔,当时村民在震惊之余,也很快平静了下来,因为陕西这地方作为古代建都的热门,经常挖出一些文物。当然,这次发现之后,村民的保护意识很强,很快就联系了相关部门进行开采发掘,对于文物做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当然这只是情况之一,其实更多的是挖到了文物而不自知,这种事在以前是经常发生的。
比如在北京地区,早年曾有一位农村的老妇人家中的茅坑堵塞,在经过一番处理之后竟然是发现了其中一个碗,但由于当时的生活条件实在是太艰苦,所以这个碗就被那老妇人洗了洗拿来当做鸡的饭盆了,这一用就是十年时间。
一直到十年之后,相关人员下乡普查那些被认错或是遗失在民间的文物的时候,才发现了这个碗,最后经过一系列的查询和还原之后,才知道这碗价值高达数亿人民币。当然,其实这种例子不止一个,这个文物虽说没有及时被发现,但是起码最后保存是完整的,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损伤,这是万幸,而有些古董文物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比如我国的旅游标志性文物,马踏飞燕,当年也是命途多舛。
话说其实文物的发现基本都是成群出土的,所以当年马踏飞燕出土的时候也是在一大批文物之中的,当时的出土也是偶然之间被一群农民挖到的,但是当时人们的保护意识是非常浅薄的,竟然把地下挖出来的金属物品当做是破铜烂铁。
当时的人们发现之初直接想的是当做废品卖掉,所以不加任何保护措施的用麻袋一装,很随意地就拿到了废品收购那里,直接卖掉了,要不是那老板留了个心眼发现了不同寻常,那么这批文物还不知道要被埋没到什么时候。所以在后来,对于这些出土奇怪的一些东西都是要细细查看的,不仅如此,就连一些可能存在古董的地方也会有一些考古人员进行专门考察,因为曾有一人,经过七年的艰苦蹲守,还真的有所发现,并且是西汉最大的墓。
怀疑出现
时间大概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方面的技术也是逐渐成熟,因此,越来越多的文物开始被人们发现,在江苏省徐州市,一些小孩子在玩耍的时候,竟然从地底下挖出了几个陶俑,这时候人们的保护意识已经是很强烈了,
相关人员很快到了发现陶俑的地方并且展开了调查,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除了这几个陶俑之外,并没有其他的任何发现,甚至还划定范围调查了周边地区,但最终还是一无所获,很快前来调查的人员很快就离开了。此时众多队员之中有一个叫王恺的非常不甘心,他坚信这里是有些东西没有被发现的,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自己留下来继续摸索,他始终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获得上级同意之后,自己留下来展开了调查。
当然,王恺并不是漫无目的,而是慢慢地观察,寻找线索,后来他想到一个方法,可以通过询问附近村里里上了年龄的老人,就算是让他们讲讲故事,说不定也有什么意外的发现,于是专家王恺就开始走街串巷,拜访附近村落之中的老人。
不得不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虽说在一圈下来王恺没有听到什么关于古墓的消息,但是却是听说了一个线索,有个老人家的地窖可以存放上万斤的红薯。王恺很快就察觉出来事情的不同寻常,要知道,当时农民自家的地窖不可能是有这么大的容量的。所以王恺怀疑这下面绝对有东西,所以就选择和这地窖的主人交流,谁知道这老人还是比较固执,总以为这个专家只要下了自家的大地窖就会把它弄到国家去,到时候自己上万斤的红薯就没地方放了,所以存在抵触的心理。
王恺专家和老人商量了半天,人家就是不同意,最终,王恺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开始长期地住在了这个村子,一方面继续调查,一方面想尽一切办法和老人沟通整整七年的时间一直在这里蹲守,最终,老人终于是选择了妥协。
王恺迫不及待地下到地窖之中,展开了全面的调查,不久之后,一座庞大的汉代古墓还真在这个地窖中发现了。庞大的蕴含量
在确定是一座古墓之后,政府立刻做出了批示,在做好老人安置工作的前提之下进行搬离和开发工作,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座古墓的庞大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随着发掘工作的推进,本地的一百多户居民全都被要求搬离。
不难想象这所古墓的庞大程度绝对是空前绝后的,在经过长时间的开采挖掘之后,一座八百多平方米的汉代古墓终于是被完全呈现出来,且不说里面文物蕴藏量的多少,仅是面积就可以排到汉朝第一。
最重要的是,其中还有五个俑坑,里面发现了和七年前陶俑非常相似的兵俑,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陪葬品,很多人就开始怀疑了,这墓主究竟是什么身份。正常来说这种大墓应该在都城西安的,为什么这么大的墓会出现在苏州。正主的真实身份
关于这个主人的身份,专家早已经做出猜测,应该是一个诸侯的墓,要是皇帝早就埋到西安去了,而这么大的诸侯按理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在刘邦去世之后,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诸侯们采取了推恩令,不断缩小大诸侯的封地和势力。
那么又可以确定一个事实,这个诸侯没有受推恩令太大的影响,只能说明这不是当时战功赫赫的大臣,而是刘家的自己人,最后经过多方面的确认得知,这座墓的主人其实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的孙子刘戊,当时并不是没有削弱他的势力,反而是削的太过。
这种过分的无理由削弱引发了刘戊的怒火,最后实在是忍无可忍的刘戊直接起兵反叛对抗,甚至还联合了其他的几个势力较大的诸侯,当时这势不可挡的形式让大汉朝廷很是害怕,但是刘戊到最后有点上头了,连自己手下的建议都不听了。最后在和周亚夫的对抗之中,中了人家的绝后计,由于刘戊的轻敌,导致自己的粮道被截断,最后庞大的军队是不攻自破,包括刘戊在内的几个诸侯全都被斩首,当时的皇帝也是知道自己有点过分,所以命令将刘戊以王爷之礼厚葬。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如今如此庞大的坟墓。
总结所以说有时候诸侯王的排场甚至是要比皇帝还要大的,想当年汉武帝出门时候的阵势还没有一个诸侯大,也难怪后来的皇帝连老祖宗弟弟孙子的势力都要削弱,果真是最是无情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