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甘蔗如何传入中国?制糖业兴盛的同时,“蔗”文化也颇为浓郁
创始人
2025-05-29 14:07:34
0

原标题:古代甘蔗如何传入中国?制糖业兴盛的同时,“蔗”文化也颇为浓郁

甘蔗

当年杨贵妃,"红尘一骑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同样对于长于南方的甘蔗,北方只知秋季甘蔗下来了,口中甘甜,而何时始有甘蔗,又是如何传入中国的,这些问题也不用顾去了,其实这一系列问题在史学中也有许多争议。

先秦时期,甘蔗开始逐步出现在中国

《楚辞》中的甘蔗

中国最早关于糖的记载是在《诗经》中:"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这说明公元前12世纪就已经制糖,但这并不能表明此糖为蔗糖。

但在屈原的《楚辞·招魂》中这样写到:"胹鳖炮羔,有柘浆些"。《汉书·礼乐志》:"百末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 颜师古注引应勋曰:"柘浆,取甘柘汁以为饮也。可见将甘蔗的上限定在战国是比较妥当的。

先秦市集柘"和"蔗"的读音可能来自梵文"sakara",而国外关于甘蔗的记载最早见于印度的《吠陀经》,据此可以推测中国记载的甘蔗最早是由外国传入,而非中国自产。一些专家学者还通过对史实资料以及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发现,中国甘蔗的栽培与制糖技术最早是由波斯人从印度引入西亚,继而传播到阿拉伯帝国统治的各地区。

那甘蔗又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呢?

甘蔗传入南方

据史料记载,关于甘蔗属的多样性起源中心之说,主要有三个说法:一是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至锡金;二是马来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一带;三便是中国原产地。而前面推测到中国不是自产,所以甘蔗原产地很可能是新几内亚或印度,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由广东进而传入我国南方湘鄂地区。这便于《楚辞》中的记载相衔接。

古印度文明

公元前510年,波斯皇帝大流士侵略印度时,甘蔗这种不需要蜜蜂的植物可以自己产"蜜",便被称为"味道甜美的芦苇",也为波斯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在中世纪欧洲,十字军东征带来砂糖,因为过于宝贵甚至作为药材使用。因其巨大利润,甘蔗随后成为在欧洲广泛拓展殖民地种植园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此后为了追寻这种特别的蜜,西欧和东方的甘蔗交易开始了。

在中国"渐入佳境"的甘蔗,不光制糖业发展迅速,还有哪些闪光之处?

大幅度丰富人们的饮食生活

顾恺之

在东晋时有一个关于甘蔗的轶闻趣事,留下了甘蔗"渐入佳境"的独特吃法。那便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大画家顾恺之,有一天他和桓温一起去江陵考察,当地官员带来了特产甘蔗来拜见桓温。

当大家都在吃甘蔗时,"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其余人笑问顾恺之,他反而却说"我从尖子开始吃,到最后越来越甜。"《世说新语》中写道"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入佳境'。此外,古代还通过甘蔗来制糖。比如《楚辞》中的相关记载,就说明楚国掌握了对甘蔗进行原始加工的方法。"甘蔗长杖余颇似竹,斩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饴饧,名之曰糖。"但此时还不能称之为蔗糖,只是一种粘稠的半固体形状。到东汉时张衡著有《七辨》,里面有:"沙饴石蜜"之说,可看作是砂糖。蔗糖到了三国,因为《江表传》"孙亮使黄门就中藏吏取交州献甘蔗饧"记载,即是甘蔗的饧,就是后来所称的沙糖。蔗糖:"又煎而曝之,既凝,如冰……入口消释,时人谓之'石蜜'也"可以看出此时甘蔗已经可以制作冰糖了。

古人制糖

此外,种蔗制糖的各种方法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也有所记载。通过甘蔗榨成的液汁,将果汁装瓶后沉入井底,还可以制成清凉可口的果汁冷饮。后来明朝医学家李时珍曾说:"柘浆甘寒,能泻火热"这说明甘蔗浆不仅甜美可口,还可消渴解酒。

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

甘蔗和蔗糖成为一种新的商品在市面上流通,可以说是丰富了人们交易的品种,而唐代蔗糖生产在整个古代蔗糖生产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任。唐代蔗糖生产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并在开放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吸收国外先进蔗糖生产技术,使产量大大提升;此后,唐代蔗糖生产为后世继承与发展,奠定后世蔗糖基础。

盛唐船贸

蔗糖相较于以前的大量增产,使甘蔗和蔗糖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得以流通。如扬州,在《唐大和上东征传校注》载,天宝二年(743)鉴真东渡日本曾在扬州备办物品,其中就有"甘蔗八十束",后"天宝七载春",又购"五百余斤百物",可见扬州甘蔗和蔗糖交易量极大。

陆龟蒙《江南秋怀寄华阴山人》诗云"野馈夸菰饭,江商贾蔗饧",《资暇集》云:"......云乳饧。时新开是肆,每斤六十文,明日市得而归"都反映了江南地区蔗糖流通贩运的事实。“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在这繁荣的商业贸易往来中,蔗糖作为特产也好,单纯的商品也罢,其背后彰显了唐王朝开放发达的社会经济体系,兼容并蓄的文化内涵。蔗糖、甘蔗的流通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颇具色彩的唐代贩运图画。同时,甘蔗和蔗糖的贩运也为农民增加收入和政府新增税收提供了新的途径。

增加海外交流

中国不但种蔗制糖居世界之先,也是世界蔗糖贸易的先行者。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于1271年踏上旅途前往东方,到达中国后,发现了所经多地都生产甘蔗和制糖以及销售糖。比如福州就在商船行迹中得以记录"大批的船只满载着商品特别是糖,因为这里也制造大量食糖。许多商船从印度驶达这个港口,印度商人带着各色品种的珍珠宝石。运来这里出售。"根据历史资料,中国在1840年前是世界上唯一产糖大国。

《中国经济年鉴》里记载有:"福建之漳州、泉州,广东之潮州,江西之赣州、抚州、饶州,浙江之处州,湖南之郴州,皆以产糖著名,古有八州糖王之称。故而台湾省在郑成功统治之前,每年输出的糖已达7至8万担。郑成功统治后实行屯田制,开发糖业,蔗糖产量较前又增加达三倍。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所产蔗糖,"畅销国内外,极远如布列颠三岛,亦有华糖踪迹。"中国蔗糖事业的繁荣景象,令人向往。

鸦片战争

但自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剥削变本加厉,蔗糖事业也蒙受其害。不仅中国的出口大大减少,据记载,自1878年英商洽和洋行设糖厂于香港,并向中国进行倾销,中国有进口糖,可能自此开始。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蔗糖事业更是一落千丈,日本通过关税保护政策,并刺激奖励和加强科学技术研究,积极发展蔗糖业,将中国的蔗糖业压垮,还与中国抢占市场。中国由出口大国变成了大量进口国。后有恢复,亦是后话。

但无论怎样,古代中国作为蔗糖贸易中的重要输出大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蔗糖传往世界各地,显示着中华的地大物博,赫赫荣耀!随着贸易的发展,种蔗制糖的技术也传播到了各地。

浓郁的"蔗"文化甘,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凡甘之属皆从甘美也"甘蔗口味甜美可口,且因顾恺之的"渐入佳境",且其形状似竹一般节节而生,故予甘蔗浓郁的文化内涵,象征着蒸蒸日上和甜美幸福。

古代君子

此外,甘蔗亦有警惕的作用。我们皆知竹子易折,甘蔗也是如此,虽节节向上生长,也同样稍一用力,便很容易将枝节截断,曹植《矫志诗》中感慨道:"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从而人们了解甘蔗这一特性后,警示统治者,小人虽巧言令色,但万不可成为宰辅之人;也可喻之自恃过高则易折的道理。此外,甘蔗虽美好,但"甘蔗渣"则往往代表美好事物的消逝,令人叹息。但无论是美好的寓意还是警醒的作用,甘蔗不仅仅给人味觉享受,还有深厚的"蔗文化",丰富了唐人的精神生活,为唐代多彩的文坛添了可歌咏的一笔。不仅是唐代,"蔗文化"通过一代代的传承,在日后的文化生活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结语

甘蔗作为一种热带作物,随着人们的交流,落户到中国温暖的广东地区,后适应中国的生长环境,人民培育选种,使甘蔗适合中国的气候,由此扩大了甘蔗的种植范围,进入到南方地区。"百味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这一美好的劳作开始了。后来随着贸易的发展,甘蔗也乘着船传播到各地,北方亦感受到了它的甘甜,外国之人也体味到了来自中华的美味。每一个出众的事物都会为人所歌颂,甘蔗出现在中国文坛上,它背后的文化内涵扎根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渐入佳境"也就不再仅仅是一段轶事。

参考文献

[1]《甘蔗的起源与进化》

[2]《晋书·顾恺之传》

[3]《异物志》

[4]《齐民要术 甘蔗》

[5]《中国蔗糖简史——兼论甘蔗起源》

[6]《说文解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陈登:东汉末年的智勇将领 陈登,字元龙,出生于下邳淮浦,即今江苏涟水西。他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将领...
原创 晚... 晚清四格格是庆亲王奕劻第四个女儿,因为聪明伶俐深得慈禧的喜爱,甚至在四格格结婚之后依然将四格格放在自...
原创 二... 上个世纪30、4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在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动了侵略战争。日军的烧...
原创 制... 今天,军武菌就来和大家就来聊聊,古人在认识和利用硝石的过程中发生的趣事。 我国作为火药的发明国,对于...
原创 韩... 韩先楚在众多的上将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因为他独特的作战思维,创造出了一场又一场的神奇战斗,不仅可以...
原创 为... 1904年,在中国的旅顺地区,爆发了一场战争,但奇怪的是中国并非是参战方之一。 这是沙皇俄国与日本帝...
原创 明... 众所周知,明清两代不设宰相,明代以内阁大学士行使宰相职权,而清代以入主军机处代行宰相权力,自秦以来,...
原创 中... 今年是2022年,50年前的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中日这两个东亚强国拥有着无数的恩怨情仇的...
原创 海... 一提起海瑞,大家心中第一个念头,自然是“青天”。但是,经过一些史学家的研究,许多关于海瑞的事迹,包括...
原创 他... 他是起义将领,为解放立下大功,老百姓却请愿杀了他,这是为何? 解放战争时期,很多国民党将领看清了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