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老百姓参军热情不高,陈再道出奇招:把骑兵拉出来,练起来
创始人
2025-05-29 14:05:27
0

原标题:冀南老百姓参军热情不高,陈再道出奇招:把骑兵拉出来,练起来

1938年初,全国抗日斗争之火燃烧起来。为进一步打开敌后抗日局面,建立新的根据地。129师经八路军总部批准,专门成立了由三八六旅副旅长陈再道任司令员的东进纵队,开赶冀南。

陈再道

当时,东进纵队虽然称为纵队,但实际上只有6个连的编制,4个步兵连,配一个机枪连,再加上凑了一个骑兵连,所有人加起来不足600人.部队闯过了敌人的层层关卡,到达冀南后,便开始工作了。

可是,当时东进纵队是十分困难的。从生活上说,不到600人的队伍,缺衣少食,很多战士根本吃饱,再加上这里没有群众基础,生活物资也筹措不到,士兵们只有一身衣服,有些战士身上的棉衣棉絮都露出来了,脚上的鞋子还露着脚趾头。

从武器弹药上说,那就更惨了。离开129师的时候,每人配发了4发子弹,而这4发,用完了就是用完了,没有任何补充。加之在开赴冀南的途中,大大小小也打了几仗,弹药有消耗,有些官兵甚至只有枪没有一发子弹了。

可以说,部队是以一个极其困难的形象到达冀南的。当时,不但国民党看不上我们,就连老百姓对这支部队也有议论。大家都疑问这样的部队还能不能打仗,一个个兵员看上去面黄肌瘦,没有什么精神劲头,因此,群众对八路军的印象实在是一般。

既然是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除了发动群众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征兵扩大抗日队伍了。可是,纵队政治机关动员所有力量,采取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宣传,可是收效甚微。主要是冀南地区的老百姓都持一个观望态度,因为,既然是到部队去当兵,起码要吃饱肚子才能去打仗。可是,现在这支部队根本吃不饱,还打什么仗呢?

陈再道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如果不转变部队的形象,那是根本无法赢得百姓的信任的。现实的办法是,部队必须先自力更生站稳脚跟,于是,他先搞大生产,不到半年的时间,部队生产便抓了上去,官兵的伙食和被装等供应全都跟上了,官兵面貌焕然一新。

可是,官兵们吃饱了,有衣服穿了,兵员数量也并没有太大的改观,部队到冀南大半年,征集的兵员数量不足200人,这样的发展速度是跟不上抗日形势的。

陈再道有些急了,赶紧派人下去调查,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老百姓不愿参加八路军,很快反馈出了结果。

陈再道心里有数了。那段日子,他一改往日的常态。平时主抓步兵训练的他,转过头来抓骑兵训练了。而且一段时间内,他把骑兵连80匹马全都拉到了驻村外的打谷场上,由他带着每天练习突击训练,扬起马刀,喊出杀声,80匹马齐步飞腾,卷起巨大尘烟,看上去非常壮观。

不仅在驻村练,后来,只有发现邻近村庄有较大空地,他的骑兵连都会拉过去,从驻地跑到邻村,再组织训练,场面非常壮观。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不久,老百姓参加八路军的热情明显提高,短短时间内,竟然有1000多名青壮年入伍。纵队的一些人不明白,为什么突然间这么多人愿意参加八路军了呢?陈再道给出了解释。

原来,前面调研发现,老百姓看不上这支部队,是感觉这支部队没威风,看上去不像能与日本人打仗的样子。因此,参军热情非常低。陈再道知道这个问题以后,转变了训练思路,主练骑兵,而且到处拉练,彰显部队威风,让老百姓看到八路军的雄壮,很快便出了宣传效果。

随着东进纵队驻扎这里时间变长,形象越来越好,又连续打了几场大胜仗,老百姓参军热情越来越高,冀南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不到一年的时间,建立了20多个县的抗日政权,兵员数量也由当初的不足600人,发展到了1万多人,为冀南抗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假... 如果没有当初的侵略者,清朝也是苟延残喘,可能灭亡的还会更快一点。我们来看一下当时清朝所面临的问题。 ...
原创 王... 在《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的第78章中,我们聚焦于司马集团篇的第十章,深入探讨了“王与马共天下”...
原创 晋... 楔子:李治,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第三子,小名稚奴,受封晋王。因体弱多病,幼年丧母,再兼善良孝顺...
原创 世... 康熙,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统治时期波澜壮阔,对中华帝国的巩固和繁荣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
原创 官... 官渡之战的重要转折点就是建安五年(200年)十月曹操奇袭乌巢,而在此之前,曹操方虽然累计小胜,不至于...
明代绿釉刻花天童赐福梅瓶 明清时期,御窑大放异彩。永乐“为中国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1403-1424),在1403...
原创 明... 近现代史上的一场巨大灾变,一直以来都扑朔迷离,被历史志书扣上“王恭厂灾”的帽子。据传言,这场灾变的起...
原创 南... 原创不易,敬请支持。 相关视频 : 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都那么厉害,为何都不曾踏上意大利半岛半步? 历...
原创 1... 1952年,中国竟然放弃对日本索要战争赔偿200多亿美元。消息一出,迅速引起争议,明明日本发动的侵华...
原创 与... 1979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的一名研究生王国杰在前往苏联圣彼得大学留学之时,曾经在苏联刊上看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