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谋士是一种专门为主公出谋划策的人,一般在打仗的时候发挥其作用。一个好的谋臣,可远胜十万大军。对于谋士自己来说,“谋”是一种保护;对于他的主人来说,“谋”是一件武器;对于他的敌人来说,“谋”则是一把利剑。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三国时期最厉害的6位谋士,其中便有诸葛亮和司马懿,另外四人你知道是谁吗?
一、谋士第六位——贾诩
贾诩,字文和,凉州姑臧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
二、谋士第五位——陈宫
陈宫,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东郡东武阳人。为人性格刚直烈壮,年少之时和海内名士多有交往。天下大乱之时,陈宫投靠曹操,成为其心腹,但不久之后与曹操反目,辅佐吕布对抗曹操。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等汉末名士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并先后取得兖州与徐州。下邳之战,吕布不听陈宫之谋而失败,慷慨赴死。曹操无奈,只好忍痛将陈宫斩杀!罗贯中曾评价曰:不识游鱼不识龙,要诛玄德拒曹公。虽然背却苍天意,谁似忠心映日红?
三、谋士第四位——郭嘉
郭嘉,字奉孝,乃颍川阳翟人,是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人送外号“鬼才”。原先在袁绍帐下效力,后认为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遂弃袁绍而去,后来在荀彧引荐下成为曹操谋士。在曹操和袁绍争霸时,他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为曹操剖析了天下时局,从而坚定了曹操歼灭袁绍的决心。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四、谋士第三位——庞统
庞统,字士元,生于179年,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助刘备夺得西川!有人觉得,跟孔明相比,庞统有些浪得虚名。其实不然。庞统这个人还是有才的。按照司马徽的说法,孔明是得其主未得天时;那么庞统则是,得其主,未得地利。在进围雒县时,庞统率军攻城,不幸中箭而亡,年仅三十六岁。事后他被追赐为关内侯,谥曰靖侯。
五、谋士第二位——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人氏。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在曹魏后期,司马懿绝对是一个杰出的谋士,素有“旷世奇才”之称的他,是三国后期唯一能与诸葛亮抗衡的人。只不过他隐藏的极深而已,是三国笑到最后的人!
六、谋士第一位——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出身并不显贵,他在正式追随刘备之前“躬耕于南阳”,对此陈寿在《三国志》上是这样说的:“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泰)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畊陇亩,好为梁父吟。”
效力刘备后,战略上,他提出三分天下,认为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算是为刘备政权定下了基本国策;战术上,在刘备兵败夷陵之后,面对内忧外困的局面,诸葛亮独自撑起了蜀汉的大业,先是平定南部叛乱,之后又恢复经济,收拾刘备扔下的乱摊子,独立辅佐后主刘禅。康熙帝曾评价: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