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中,大多人最羡慕的,就是出生皇家的皇族。自出生以来,他们便含着金汤匙长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生活更是悠哉闲适,快乐无边。确实,只要王朝存在一天,他们幸福的日子就会一直延续。但是,每当亡国时,身为皇族的他们,下场也是极惨!为了防止前朝皇室复辟,后朝大多都会将其斩草除根!
不过这样的传统“传承”到清朝后,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当大清走向末路时,民国却对皇帝溥仪及一众皇室成员的安置极好。不仅保障了他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更给出了极为惊人的《清室优待条件》。
在条件中,北洋政府承诺:将会每年提供400万两专款,以供皇帝使用。皇族未完工程、典礼等费用,也都由北洋政府提供。除此之外,包括紫禁城及颐和园,也仍是溥仪的财产,而北洋政府要的不过是他的逊位罢了。这样一来,清帝看似被迫退位,处境不利。但在生活方面,其实仍与帝王无异,当年帝王的排场如今仍然照旧,而其奢靡程度更是一如往昔。那么,溥仪到底有多少财产呢?
其实,当我们通过史料去查溥仪的资产时,却足以大吃一惊。因为除了北洋政府许诺的资金外。当年清朝修建的大量皇家行宫,如沈阳行宫等也都属于清帝的固有资产。作为皇帝行宫,它在布置、设施方面的投资从来都不是小数目,即便只以面积去卖,也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而除此之外,清朝还有着数量惊人的皇庄,其中皇庄中的耕地,也都在溥仪名下!当然,这绝不是他的全部。说完不动产外。溥仪的其他资产则更为惊人。因为,清朝收存的各种奇珍异宝及古玩书画,也都是他随时可以变现的资产。
为了将宝物卖的名正言顺。他将弟弟溥杰以伴读的身份召入宫中。同时,在伴读期间,他总是被弟弟所“感动”,也将大量的珍宝赏赐给他。而这些珍宝古玩没过多久,就出现在了外面的市场上,也变成了钱揣进了溥仪的兜里。
1922年前,溥仪命溥杰悄悄转移了数千件文物。而当冯玉祥政变后,溥仪更是将皇宫的宝物一次性全部拿走。仅仅卖了其中的皮毛,就获利80万大洋。此后,溥仪带着文物投奔日本,并在沈阳故宫做了“伪帝”,也将财富全部运往东北。在遭到日本索取、乱兵哄抢、苏联没收回国后,还交出了价值极为惊人的宝物。当然,这只是溥仪个人的财富。清朝皇室的具体财富,就很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