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状元不久,大清就亡了,状元郎刘春霖在民国受到怎样的待遇?
封建时期挑选人才,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科举考试了,每隔四年都会出一个状元,在清朝时期有一位非常特殊的状元,他叫刘春霖,是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状元。
考中状元
刘春霖家境贫寒,世代务农,他的父亲在府衙当差,母亲靠给人洗衣服做女仆赚钱。
年幼时期,他在济南待了一段时间,6岁的时候被送到了直隶老家,跟随哥嫂生活。
8岁时候被送进了私塾,因为为人聪明,博文强记受到了老师的称赞,父亲也看这个儿子有读书的天分,还将他送到莲池书院读书。
此后刻苦攻读十多年,很受书院老师的看重。
光绪30年,参加了殿试,最后被慈禧钦点为状元。传闻他这个状元,颇有一些运气成分。
当时原本应该被点为状元的有两个人,一人是谭延闿,此人出自湖南地区,因为和谭嗣同既同姓,又同一籍贯,慈禧看到后非常厌恶他,就将此人划去。
还有一个人名叫朱如珍,此人来自广东,那里出过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名字中又和支持光绪的珍妃相同,慈禧又将这个人也划掉了。
最后看到了刘春霖,当时天下大旱,认为他的名字有好意头,又看他的书法十分出众,就将他钦点为状元,他也成为了清朝最后一位状元。
追随朝廷
那时已经是1904年了,他入朝做了一年翰林院编修,第2年,就被送到日本法政大学攻读,当时国内有两种变革的说法,一类是君主立宪,一类是共和制。
刘春霖作为统治者钦点的状元,自然支持君主立宪,回国后担任资政院议员。
从1914年到1924年,这10年时间里,民国政府领导者更替不断,刘春霖也跟随着这些领导者从袁世凯到冯国章再到曹琨,一直担任他们的秘书长。
在袁世凯称帝时期,他还加入了“劝进”的行列,和满清遗老过从甚密,成为了大家公认的清朝遗老之一。
当时他还被要求,仿照历代皇帝的起居注,每天记录袁的言行,供其欣赏。
张勋拥立溥仪登基的时候,他还又穿上了清朝的官服,去给这位皇帝叩头。
晚年时期,他对自己曾经的这些事情也十分悔恨。
在直立任职时期,他看到了各地军阀混战、政治腐败的局面非常愤怒,最后在1928年退隐,在退隐之后就不问政事,每天在家中下棋练字,依靠出售字画为生。
这位状元擅长馆阁体,小篆写的极为出众,时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的说法,他流传下来的作品,让现在的很多书法家都汗颜。
刘春霖状元试卷
晚年保住气节
溥仪建立为满洲国之后,看中了这位末代状元的身份,想要聘请63岁的刘春霖出任伪满洲国教育部长。
当时溥仪还专门派使者带着重金,来到北京看望刘春霖,希望他能赴任。
刘春霖表示自己年事已高,难以胜任,希望对方另请高明。
后来又有一位汉奸郑孝胥出面劝说,此人是刘春霖的同期,两人都是当时的大书法家。
郑孝胥早早投靠了日本人,知道这位好友喜欢喝茶,还专门准备了几斤好茶叶。
两人见面之后,当这位好友表明了来意之后,直接被刘春霖赶出家门,带来的茶叶也被扔了出去。刘春霖因为不愿做亡国奴而被人称赞。
刘春霖依靠出售字画为生,但他也非常有气节。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人占领了北京城。当时有很多日本人在北京城开办店铺,为了扩大影响力,喜欢找一些中国书画家为他们写匾额。
看中了刘春霖的笔墨以及他的声望,当时一位名叫加藤的日本商人就请他来给自己写招牌,当时带着大笔钱财上门拜访,却被刘春霖赶了出来。
加藤从随身的包里拿出来4根金条,并表示写一个字就可以得到一根金条,刘春霖依然不为所动。
后来,日本政府想借刘春霖的名声,邀请他出任北京市市长,先后派出多名汉奸劝说,都被他严词拒绝。
之后日本人恼羞成怒,干脆带着一支军队将刘春霖的家给抄了,还拿着刺刀将刘春霖及其家人全部赶出了家门,刘春霖之前收藏的书画也都被日本人一扫而空。
刘春霖又花重金找人说情,才终于又将刘府还给了他们。
刘春霖依然没有改变对日本人的态度,他几乎每天闭门不出,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教育方面,经常给学校捐钱捐书。
1933年夏天,黄河泛滥山东,河北,河南三省受灾严重,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刘春霖又在直隶等地募集钱财,帮助这些流民。
刘春霖考中状元之后,清朝就废除了科举制度,他也成了最后一任状元。
做了状元之后,几乎没有什么施展抱负的空间,中间也做过一些糊涂事,好在最后保住了气节,留下了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