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自建立到最终覆灭,一共延续了两百多年,这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产生了十六位皇帝,除去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其中不乏拥有雷霆手段和雄才大略的君主,朱瞻基就是其中一位。身为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在位期间不仅将明朝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还大力整顿吏治,并推行休养生息的安民政策。在他的治理下,天下也出现了一片盛世之象。但他不仅仅是一个杰出的君主,还是一个成就很高的艺术家,他的书画都极为精致。尤其是作画,留下了许多传世作品,他画的《花下狸奴图》,甚至连后世的一些皇帝都爱不释手。
不过,也正因为他在多个方面都展现出了过人的能力,因此在后世中关于他的讨论也一直没有中断,而且朱瞻基身上还有一些未解之谜,600多年来都让人想不通。
他和祖父朱棣的关系常常被人提起。在成为皇帝的这条道路上,祖父朱棣给他的影响很深。相比父亲朱高炽,朱瞻基自小同祖父朱棣的关系更为亲密,也在这位雄才大略的祖父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并最终在自己登上皇位以后得以大展身手。原本,朱棣本来更倾向于立身材健硕的二儿子朱高煦为太子,但又害怕破坏立嫡长子的规矩,最后还是在臣子一句“好圣孙”的提点之下,才将朱高炽立为了太子。而顺势成为皇太孙的朱瞻基,也在之后多次挡在父亲面前与自己的皇叔斗智斗勇。
因为立太子一事,朱高炽和朱高煦兄弟二人相互争斗得十分激烈。而因为父亲偏爱身强体壮的次子,对身体肥胖的大儿子不够重视,这也导致二儿子朱高煦十分嚣张,经常会在各种场合嘲讽自己的哥哥。而朱高炽平时又十分隐忍,所以时间一久使得朱高煦更为过分。但每当父亲受辱之时,朱瞻基总会挺身而出接过皇叔的话茬,并妙语连珠地反驳回去,而这也为后面叔侄相争埋下了伏笔。虽然没能被立为太子,但朱高煦却从没放弃做皇帝的梦想。
从朱棣去世到朱瞻基登基,朱高煦曾经有两次机会登上皇位,但都错过了,而且一次比一次怪异。第一次机会出现在朱棣第五次出征之时,他半路病危,最终死在了路上。那时朱高煦已经被强制赶去了封地,得到消息的时间太晚了。再加上朱高炽联合其他臣子封锁了消息,等到他得到消息以后,哥哥早已登基,他虽然气愤但也无可奈何。但这一次以后他也加强了防备,并且在京城埋下了许多眼线。可惜他没有想到,第二次的情况却更不可思议。
第二次机会,发生在明仁宗朱高炽登基的第一年,这一年五月的一个深夜,明仁宗意外猝死,朝野顿时乱成一团。而此时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召回在外的太子朱瞻基。国不可一日无主,皇帝驾崩了,太子必须尽快登基。但当时朱瞻基在南京,按理说赶回京城至少要两三个月的时间。这样的情况下,他的皇叔不可能没有准备,甚至还会下黑手半路截杀他。但神奇的是,他居然在父亲去世当天就赶到了京城,之后处理完相应事宜顺利登基,使得朱高煦想做皇帝的梦想再次落空。
而这一点,也是后来被无数后世人猜疑的地方,朱瞻基是怎么突然赶回来的?除了他提前得到消息以外没有其他可能,但是猝死这种完全没有预兆的事情,他是怎么提前得到那么精准消息的呢?有人说,他知道父亲身体不好,所以提前就已经在关注父亲了。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还是不足以服众。也有人说朱高炽死于谋杀,杀他的正是太子朱瞻基。这样说倒可以解释得通,一切都是太子自导自演的话,他当然可以在父亲去世的当天赶到皇宫。但这种说法也没有真凭实据,只是后人的一种猜测。
不管事实真相如何,通过这件事情,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封建王朝内部的争斗有多么惨烈。即使是最亲近的亲人,也可能会成为被人利用的工具,也印证了那句老话:最是无情帝王家。帝王家事,向来是后世民间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朱瞻基身上的神秘色彩,还不止这些。更多的未解之谜,也只能等日后科技和文化更为进步之时,才会揭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