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制与秦制》|每日一书
创始人
2025-05-28 20:02:03
0

原标题:《周制与秦制》|每日一书

《周制与秦制》,作者:冯天瑜,版本:商务印书馆 2024年3月

推荐理由:

这本书是冯天瑜(1942年2月8日-2023年1月12日)先生的遗作。书名取“周制与秦制”,既说明全书内容有关中国的制度史,也说明了冯天瑜进入耄耋之年把毕生所究的题目作了一次总结。

上世纪70年代末是他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开端,从那时起,他对观念史、思想史、社会史和制度史均有涉猎。拿本书来说,这也不是他首次把周制和秦制同时作为专著的研究内容,此前为学界熟知的有《“封建”考论》(2006)和《中国文化生成史》(2013)两书。“周制”和“秦制” 虽以朝代命名,却不是单指周代的制度、秦代的制度,而是由此形成的制度及其传承和革新。宋人欧阳修说,“自汉以后,帝王称号,官府制度,皆袭秦故,以至于今虽有因有革,然大抵皆秦制也”,自宋,古代中国又经历元明清等朝代,也可以说“大抵皆秦制也”。周制的宗法精神也在这期间若隐若现。当然,当秦制产生,周制的大部分内容已经被替代了。我们也才有三千年周制、两千年秦制的说法。

人们进入历史深处去探究细节会发现,周制和秦制的边界可能也并不如我们认为的那样明确,其关系也不是简单的“替换”“延续”。冯天瑜要处理的是周制和秦制是如何形成的,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以及两者的关系。这就需要他在正式制度之外,也得去考究非正式的、民俗性和习惯性的制度,他过去做的观念史则为这一工作奠定诸多基础。周制的诞生、周制到秦制的变革、秦制到近世的变革,凡此三场,皆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制度演变。每场变革都有关键人物的出现和推动,如周公于周制,而每场变革也将体现在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中。冯天瑜发挥他擅长的文化史分析,也在文化生态的层面为周制和秦制找到了根由,尤其是东亚大陆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农耕型自然经济和宗法式社会结构等。凡是关于制度的比较研究,最终似乎都会无可避免地通往这个方向,是否是一种地理环境决定论,不是一句评论、一篇文章或是一本书能讲清的。冯天瑜的“终极聚焦”(来自他本人的说法)还是从周制和秦制的演变来思考现代制度建设。对近代制度转型和后单位制的思考都是他的“聚焦”。

撰文/罗东

编辑/宫子 刘亚光

校对/翟永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佛慈制药:公司目前已在兰州市投...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在健康茶饮市场方面,公司和全球各家奶茶店有合作关系吗?有...
原创 王... 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然而,在他辉煌的战功背后,隐藏着一个让秦始皇心疼而又无奈的秘密——一个“恶...
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   “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做到友谊的了解。”这是林徽因的父...
原创 为... 我国古代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制度,就是科举考试制度,它始于隋朝。有了这个制度,做官不再是被推荐或者家族传...
原创 清...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走向灭亡的过程充满曲折和悲情。在晚清时期,实际上的统治者是慈禧,她...
原创 中...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他们创立了不同的学派,培养了众多的门徒,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原创 宋... 公元976年10月20日,赵匡胤被发现于万岁殿内离奇猝死,一天之后,赵光义在没有任何文字遗诏的前提下...
原创 为... 宋朝曾有两次结盟灭敌的尝试,却在这两次行动中引火烧身,导致最终被对方所灭。 第一次是金国和北宋的“...
历史上功高震主却得以善终的三位... 在功高震主的情况下,能够全身而退、得以善终的将领却寥寥无几。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三位这样的名将——王翦...
原创 刘...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于华夏大地,并相互争斗的历史刻画的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