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帽两边的“长杆子”,为何要做得那么长?说出来你也许不信
创始人
2025-05-28 19:01:57
0

原标题:宋代官帽两边的“长杆子”,为何要做得那么长?说出来你也许不信

古人讲求衣冠礼制,在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宋朝为例,每逢大朝会或者祭祀日,皇上要穿衮袍、戴冕旒、持笏板,大臣们则要穿公服,戴礼帽。而平时的小朝会,君臣都比较随意,身着较为宽松舒适的常服,搭配一顶两边带有“长杆子”的官帽,有些人会好奇长杆子的用途,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讲解。

这种官帽的正式名称叫长翅帽,改良自幞头。幞头起源于汉朝民间,老百姓们下地干活时担心灰尘将头发弄脏,便在头顶裹上一块方巾,这种习俗至今仍在关中地区有所保留。后来,上层的贵族觉得此法美观大方,纷纷开始效仿。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至隋炀帝时期,人们开始在发髻上加一个硬质保护套,使其保持耸立的姿态,再罩上黑色布帛,使幞头看起来更加挺拔俊伟,甚是美观。

到了五代十国晚期,人们嫌弃幞头穿戴太过于浪费时间,便用金属丝制作出一个支架,再蒙上黑纱,做成方形的定式帽子,随时可以穿戴或摘下,省去了不少麻烦。宋朝建立后,赵匡胤发现大臣们在上朝时经常交头接耳,完全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为了整治这种恶习,他下令用竹片和铁条在帽子上加装长长的双翅,长翅帽因此得名。

自此之后,官员们因为帽翅太长,为了避免互相戳到,只能相互间隔1米左右站着,无法再交头接耳。如此一来,朝堂确实整肃了许多,但官员们却麻烦连连。平时行走时,为了避免帽翅被剐蹭到,必须缓步慢走,还要时刻避让路人和障碍物。处理政务时,免不了要互相讨论,但又受帽翅挟制,没办法靠得太近,为了让对方听得见,只好大声说话,结果没多久就口干舌燥,只能被迫休息,这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

如果大家仔细一点,就会发现宋朝的皇帝也都戴着长翅帽,他们倒不是严于律己,而是为了体现君臣一体的思想,用以笼络人心。除此之外,他们普遍认为长翅帽有一种舒张的美,戴上之后能让人身体的比例看起来更加的洒脱俊美,就像大名鼎鼎的瘦金体一样。

关于长翅帽还有一则趣事,讲的是宰相寇准有一次微服私访,偶遇一位老人,便与之交谈。老人很快便说出了寇准的身份,这让他很诧异,他的着装打扮与寻常百姓无异,言行举止也没有官僚做派,他不明白自己哪里露出了马脚,便向老人询问缘由。老人直言寇准走路时躲躲闪闪,一看就是常年戴长翅帽养成的习惯,所以断定他是朝廷命官。

元朝时,粗狂的蒙古人根本不喜欢长翅帽,索性弃之不用,直至朱元璋夺取江山后,汉人衣冠才被恢复。但朱元璋并不喜欢长翅帽,认为其太过于繁琐,影响日常办公,于是将两边的帽翅缩短,就成了我们都熟悉的乌纱帽。满人入关后,将自己的穿衣理念引入中原,红缨帽自此成为官员的标配,而乌纱帽则永远被淹没在历史之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佛慈制药:公司目前已在兰州市投...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在健康茶饮市场方面,公司和全球各家奶茶店有合作关系吗?有...
原创 王... 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然而,在他辉煌的战功背后,隐藏着一个让秦始皇心疼而又无奈的秘密——一个“恶...
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   “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做到友谊的了解。”这是林徽因的父...
原创 为... 我国古代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制度,就是科举考试制度,它始于隋朝。有了这个制度,做官不再是被推荐或者家族传...
原创 清...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走向灭亡的过程充满曲折和悲情。在晚清时期,实际上的统治者是慈禧,她...
原创 中...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他们创立了不同的学派,培养了众多的门徒,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原创 宋... 公元976年10月20日,赵匡胤被发现于万岁殿内离奇猝死,一天之后,赵光义在没有任何文字遗诏的前提下...
原创 为... 宋朝曾有两次结盟灭敌的尝试,却在这两次行动中引火烧身,导致最终被对方所灭。 第一次是金国和北宋的“...
历史上功高震主却得以善终的三位... 在功高震主的情况下,能够全身而退、得以善终的将领却寥寥无几。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三位这样的名将——王翦...
原创 刘...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于华夏大地,并相互争斗的历史刻画的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