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帽两边的“长杆子”,为何要做得那么长?说出来你也许不信
创始人
2025-05-28 19:01:57
0

原标题:宋代官帽两边的“长杆子”,为何要做得那么长?说出来你也许不信

古人讲求衣冠礼制,在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宋朝为例,每逢大朝会或者祭祀日,皇上要穿衮袍、戴冕旒、持笏板,大臣们则要穿公服,戴礼帽。而平时的小朝会,君臣都比较随意,身着较为宽松舒适的常服,搭配一顶两边带有“长杆子”的官帽,有些人会好奇长杆子的用途,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讲解。

这种官帽的正式名称叫长翅帽,改良自幞头。幞头起源于汉朝民间,老百姓们下地干活时担心灰尘将头发弄脏,便在头顶裹上一块方巾,这种习俗至今仍在关中地区有所保留。后来,上层的贵族觉得此法美观大方,纷纷开始效仿。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至隋炀帝时期,人们开始在发髻上加一个硬质保护套,使其保持耸立的姿态,再罩上黑色布帛,使幞头看起来更加挺拔俊伟,甚是美观。

到了五代十国晚期,人们嫌弃幞头穿戴太过于浪费时间,便用金属丝制作出一个支架,再蒙上黑纱,做成方形的定式帽子,随时可以穿戴或摘下,省去了不少麻烦。宋朝建立后,赵匡胤发现大臣们在上朝时经常交头接耳,完全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为了整治这种恶习,他下令用竹片和铁条在帽子上加装长长的双翅,长翅帽因此得名。

自此之后,官员们因为帽翅太长,为了避免互相戳到,只能相互间隔1米左右站着,无法再交头接耳。如此一来,朝堂确实整肃了许多,但官员们却麻烦连连。平时行走时,为了避免帽翅被剐蹭到,必须缓步慢走,还要时刻避让路人和障碍物。处理政务时,免不了要互相讨论,但又受帽翅挟制,没办法靠得太近,为了让对方听得见,只好大声说话,结果没多久就口干舌燥,只能被迫休息,这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

如果大家仔细一点,就会发现宋朝的皇帝也都戴着长翅帽,他们倒不是严于律己,而是为了体现君臣一体的思想,用以笼络人心。除此之外,他们普遍认为长翅帽有一种舒张的美,戴上之后能让人身体的比例看起来更加的洒脱俊美,就像大名鼎鼎的瘦金体一样。

关于长翅帽还有一则趣事,讲的是宰相寇准有一次微服私访,偶遇一位老人,便与之交谈。老人很快便说出了寇准的身份,这让他很诧异,他的着装打扮与寻常百姓无异,言行举止也没有官僚做派,他不明白自己哪里露出了马脚,便向老人询问缘由。老人直言寇准走路时躲躲闪闪,一看就是常年戴长翅帽养成的习惯,所以断定他是朝廷命官。

元朝时,粗狂的蒙古人根本不喜欢长翅帽,索性弃之不用,直至朱元璋夺取江山后,汉人衣冠才被恢复。但朱元璋并不喜欢长翅帽,认为其太过于繁琐,影响日常办公,于是将两边的帽翅缩短,就成了我们都熟悉的乌纱帽。满人入关后,将自己的穿衣理念引入中原,红缨帽自此成为官员的标配,而乌纱帽则永远被淹没在历史之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宫选秀,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心酸的故事。这一传统制度在影视剧中被渲染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好奇,究竟...
原创 古... 四川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四川盆地就地形而言相对呈封闭状,易守难攻的地形带来得天独...
原创 任... 每个时代都会有很多趣闻,元朝也不例外,只是因为元代比较冷门,大家看着蒙古名字蒙圈,就影响大家想对元代...
原创 中... 历史上有两个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影响深远,甚至让中国的历史倒退了许多年!中国有着漫长的五千年文明史,其...
原创 马... 马关条约是日本与清朝(中国)签订的一项不平等条约,结束了中日甲午战争(又称为中日战争)。 中日甲午...
原创 刘... 刘邦死后,吕雉为何执意要让儿子娶自己的亲外孙女?太自私了!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没能够留下名字的不多,一...
原创 只... 蒙古大军是中国草原上诞生的最为强大的军队,在当时,整个亚欧大陆上没有能与之争锋的存在。元朝的军队的强...
原创 不... 在如今的社会,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变得愈发重要,因为一个令人难忘的名字能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为了能够给孩...
原创 清... ? ? 在历史长河中,顺治元年(1644年)的一幕场景成为了人们争论不休的焦点。吴三桂背叛明朝,...
原创 袁... 《碧血剑》中的袁崇焕成为金庸先生笔下的英雄,从书生到守边大将,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然而,小说中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