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帽两边的“长杆子”,为何要做得那么长?说出来你也许不信
创始人
2025-05-28 19:01:57
0

原标题:宋代官帽两边的“长杆子”,为何要做得那么长?说出来你也许不信

古人讲求衣冠礼制,在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宋朝为例,每逢大朝会或者祭祀日,皇上要穿衮袍、戴冕旒、持笏板,大臣们则要穿公服,戴礼帽。而平时的小朝会,君臣都比较随意,身着较为宽松舒适的常服,搭配一顶两边带有“长杆子”的官帽,有些人会好奇长杆子的用途,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讲解。

这种官帽的正式名称叫长翅帽,改良自幞头。幞头起源于汉朝民间,老百姓们下地干活时担心灰尘将头发弄脏,便在头顶裹上一块方巾,这种习俗至今仍在关中地区有所保留。后来,上层的贵族觉得此法美观大方,纷纷开始效仿。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至隋炀帝时期,人们开始在发髻上加一个硬质保护套,使其保持耸立的姿态,再罩上黑色布帛,使幞头看起来更加挺拔俊伟,甚是美观。

到了五代十国晚期,人们嫌弃幞头穿戴太过于浪费时间,便用金属丝制作出一个支架,再蒙上黑纱,做成方形的定式帽子,随时可以穿戴或摘下,省去了不少麻烦。宋朝建立后,赵匡胤发现大臣们在上朝时经常交头接耳,完全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为了整治这种恶习,他下令用竹片和铁条在帽子上加装长长的双翅,长翅帽因此得名。

自此之后,官员们因为帽翅太长,为了避免互相戳到,只能相互间隔1米左右站着,无法再交头接耳。如此一来,朝堂确实整肃了许多,但官员们却麻烦连连。平时行走时,为了避免帽翅被剐蹭到,必须缓步慢走,还要时刻避让路人和障碍物。处理政务时,免不了要互相讨论,但又受帽翅挟制,没办法靠得太近,为了让对方听得见,只好大声说话,结果没多久就口干舌燥,只能被迫休息,这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

如果大家仔细一点,就会发现宋朝的皇帝也都戴着长翅帽,他们倒不是严于律己,而是为了体现君臣一体的思想,用以笼络人心。除此之外,他们普遍认为长翅帽有一种舒张的美,戴上之后能让人身体的比例看起来更加的洒脱俊美,就像大名鼎鼎的瘦金体一样。

关于长翅帽还有一则趣事,讲的是宰相寇准有一次微服私访,偶遇一位老人,便与之交谈。老人很快便说出了寇准的身份,这让他很诧异,他的着装打扮与寻常百姓无异,言行举止也没有官僚做派,他不明白自己哪里露出了马脚,便向老人询问缘由。老人直言寇准走路时躲躲闪闪,一看就是常年戴长翅帽养成的习惯,所以断定他是朝廷命官。

元朝时,粗狂的蒙古人根本不喜欢长翅帽,索性弃之不用,直至朱元璋夺取江山后,汉人衣冠才被恢复。但朱元璋并不喜欢长翅帽,认为其太过于繁琐,影响日常办公,于是将两边的帽翅缩短,就成了我们都熟悉的乌纱帽。满人入关后,将自己的穿衣理念引入中原,红缨帽自此成为官员的标配,而乌纱帽则永远被淹没在历史之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武... 程咬金,这个在《隋唐英雄传》中傲视群雄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在乱世之中,他以过人...
原创 此... 历史上从来都不缺乏群雄争霸的现象,不管是在中国的古代史还是欧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样的,这是一个能人辈出...
原创 南... 南北分治:未信仁贤国已虚,哪堪勋旧尽诛锄 周主宇文赟以内外粗安,乐得恣情声色,任意荒淫。尝自扪杖痕...
原创 聊... 在传统的印象当中,似乎入仕当官应该是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的专属,少年则往往因为其年纪的幼小和阅历的缺失...
原创 慈... 清朝由强盛转为衰败,是从乾隆皇帝去世之后开始的,在咸丰皇帝去世之后,慈禧当政更是让清朝走向了灭亡。慈...
原创 1... 1947年5月16日,在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的强大攻势下,有“御林军”之称的国民党王牌部队整编第74师被...
原创 马... 1973年,考古界掀起了一场轰动的风暴,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成为当时的焦点。这座汉墓是西汉长沙丞相利...
原创 它... 1972年,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访问济南。为了迎接西哈努克国王,济南铁路部门专门对老火车站进行了改造,...
原创 晚... 晚清大内侍卫高手长什么样?负手而立,颇有一代宗师的架势 穿梭千里,挥舞利刃,曾征战百万敌。江湖豪侠,...
原创 李... 公元649年7月10日,唐太宗李世民去世,这位享年51岁的明君让整个大唐王朝沉浸在悲痛之中。他曾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