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光绪突然驾崩,100年后一根头发暴露死因,究竟谁想害他?
创始人
2025-05-28 18:32:27
0

原标题:38岁光绪突然驾崩,100年后一根头发暴露死因,究竟谁想害他?

1

光绪帝是清朝最“悲催”的皇帝。

他4岁登基,18岁亲政,却始终没有感受过一天做皇帝的滋味。

他一直被慈禧太后挟持,甚至囚禁在灜台十年之久。

最离奇的是,1908年38岁的光绪帝突然驾崩,仅仅在22小时后,慈禧太后也撒手人寰。

一天之内统治者的相继离世真的是巧合吗?

当时民间有一个传闻:

慈禧太后觉得自己命不久矣,又不想在自己死后大权落在光绪帝手中,所以下令暗中处死光绪帝。

这个传闻在当时造成了不小的轰动,然而官方的说法却是光绪帝的死与慈禧太后并无关系。

光绪帝到底是怎么去世的?

2

在正史上对光绪帝的死有一个非常合理的说法:

他死于突发疾病。

清朝皇帝非常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会定期让太医院的太医来请脉。

在每次为皇帝看完病后,太医都会将这次看病的过程,皇帝有没有什么症状,需要用什么药在脉案上写得清清楚楚。

光绪帝是清朝那么多皇帝里脉案记录最多的人。

只看光绪帝被囚禁在灜台那十年里,他的脉案数量有900多次,平均下来一年太医需要给光绪帝看90多次病,基本上每隔三四天一次。

从脉案记录里可以看出光绪帝有许多慢性病,而且身体素质不高,经常头疼、食欲不振。

这些病症都需要长期调理,然而在脉案记录上太医没有这么开药方。

在脉案上,光绪帝的用药虽然合理,但经常更改,很多时候这些药方都是“治标不治本”。

长久以往,光绪帝的身体衰败不堪。

1908年11月14日,38岁的光绪帝帝突然驾崩,丧钟声传遍了整个北京城。由于他是突然死亡,他的皇陵都没有修好,棺椁只能存放在行宫之中。

身为皇帝,光绪帝本当享有应有的丧仪,但他连一场正式的遗体告别仪式都没有。

按照皇室丧葬的规定,皇帝死后需要将入棺的遗体放在殿内两天。在这两天里,许多皇亲国戚,朝中大臣都要来瞻仰遗体,进行告别。

光绪帝死后却只在殿中摆放了1小时就封馆,运送到景山的观德殿中停放,还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这种违反规定的操作显然是在刻意隐瞒什么,光绪帝的死因真的是因为突发疾病吗?

种种不合常理的行为让民间有了“是不是慈禧害了光绪帝”的流言,但最后流言都不了了之。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光绪帝的死因上都有一层神秘的面纱。

直到100年后,光绪帝的死因才真正被揭开。

3

2003年,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研究室成立了一个科研小组,这个科研小组由多个领域的专家组成,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研究光绪帝的头发。

光绪帝已经死去百年,这些头发是二十多年前我国花了巨大心力保存下来的珍贵研究品,目的就是为了在技术成熟时能够找到光绪帝的真正死因。

头发能“开口”告诉专家什么呢?

专家们将光绪帝的一根头发分成26份,用当时最先进的中子活化法显示每一份头发样本中的元素含量。

在第10份样本中,专家发现微元素砷的含量到达了2404微克,这已经是普通人的2404倍了。

一个人能如此大量摄入这种微量元素,在当时只有一种方法:

服用砒霜。

经过测算,能让头发中含有如此高的砷元素残留,其砒霜摄入量需要达到100多克,而普通人仅仅只需要摄入60克砒霜就会中毒身亡。

这一发现推翻了之前百年的光绪帝死于疾病的说法。为了拿到更多证明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的证据,科研小组准备对光绪帝的尸骨进行检验。

在光绪帝的尸骨中,专家刮取了靠近器官组织的骨骼表面的附着物,检测过后发现了大量的砷元素,这说明砷的来源确实来自光绪帝身体内部。

此外,在光绪帝的葬衣上,专家注意到越靠近光绪帝身体的衣服上砷含量越高,而在胃部区域的衣服上的砷含量也高于其他部位的衣服。

很明显,光绪帝在死前肯定摄入了大量砒霜,他极有可能是因为中毒身亡的。

经过5年的反复实验和分析,2008年,一篇关于光绪帝死因的报告横空出世。

在报告中,专家经过多重论据证明光绪帝确实死于砒霜中毒。

这一报告颠覆了历史界对光绪帝之死的推断,随之而来的却是另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是谁杀了光绪帝?真的如百年前的流言所说,是慈禧杀害了光绪帝吗?还是另有其人?

4

时间回到1908年,紫禁城内有一位年轻的女官正在备课,当她听到光绪帝突然驾崩时,非常的震惊。

这名女官叫做德龄,她是光绪帝的英语老师。她从小跟着任清朝外交官的父亲在日本、法国等地生活。

1903年回来后她就被慈禧太后看中,成为了一名女官,负责教光绪帝外语。

对光绪帝这个这个清朝最尊贵的学生,德龄教学的非常认真,她也对他关在灜台的遭遇十分同情。如今听说光绪帝的死讯,她有了一个非常怀疑的人:

李莲英。

德龄在1930年写过一本书《灜台泣血纪》,她详细写了许多清朝皇家的秘闻,其中就提到了李莲英想要杀害光绪帝。

在这本书中,德龄详细描写了李莲英仗着慈禧太后的喜爱,在宫中横行霸道,甚至为了讨慈禧太后欢心,他经常欺负光绪帝。

李莲英无意间看过光绪帝为了发泄写的日记:

“等老佛爷死后,我一定要下令斩杀李莲英和袁世凯!”

德龄推测,李莲英觉得自己可能大势已去,所以抢先下手害死了光绪帝。

在宫内可谓是权势滔天的李莲英,他有很多种方法能让光绪帝吃下过量砒霜。

这么看来,光绪帝和李莲英的关系是水火不容,然而历史学家却发现了蹊跷。

同样是在清宫服侍多年的太监信修明写过一本《老太监的回忆》,在这本书的记录中,光绪帝与李莲英的关系非常好。

光绪帝称李莲英为“安达”,也就是师父的意思。

他不止一次表示:

“若无李安达,我活不到今日。”

甚至有证据证明,光绪帝在一次病重时误以为自己命不久矣,就叮嘱来看望他的弟弟醇亲王一定要记得善待李莲英。

这些细节可以证明光绪帝与李莲英有着深厚的情谊,也许李莲英并没有那么狠心要害死光绪帝。

那么还有谁会想要害死光绪帝呢?

之前李莲英无意间看到的日记里,除了自己还提到了一个名字:袁世凯。

光绪帝为什么会对袁世凯有那么大的仇恨?会不会袁世凯才是凶手?

5

“末代皇帝”溥仪的自传里,说过这样一件事:

溥仪亲耳听一个老太监说光绪帝临死的前一天还好好的,只是喝了一碗药就不行了,后来经过调查,这碗药是袁世凯送来的!

而袁世凯想杀光绪帝的理由很简单,他不希望光绪帝在慈禧死后掌握实权。

光绪帝曾在1898年颁布变法诏书,开启了戊戌变法。但由于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变法以失败告终。

光绪帝认为导致变法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是自己无法反抗慈禧,另一方面则是袁世凯在背后搞鬼。

光绪帝对于袁世凯的恨不亚于慈禧,他射箭时在靶心上写上了“袁王八”来泄怒,在日记里也不止一次写了“我一定要杀袁世凯”。

光绪帝的这些行为传入袁世凯的耳中,他自知只有站在慈禧身后才有自己的“生机”。

眼看慈禧病重,袁世凯为了保命将光绪帝杀了也有很大的可能。

但这个想法也有漏洞。

根据史料记载,皇帝吃的药在煎制时会有太监在一边监督,煎好后药也会在试毒完才让皇帝服用。袁世凯想要从外面送来一碗药直接让光绪帝喝下,有些天方夜谭。

而且按照正常逻辑,当时慈禧太后只是病重,袁世凯并不会知道她什么时候死,如果为了保命,那在慈禧去世后下手才是正常的。

所以袁世凯是不是真正的凶手还有待证实。

无论是李莲英、袁世凯甚至是慈禧,他们都有理由去杀害光绪帝,但是证据都不充足。

经过百年,很多的线索也随着时间消失殆尽。

我们能够从光绪帝的死因窥探到百年前历史的一角,也能感受到百年前清末皇室的暗潮汹涌。

光绪帝的一生饱受苦难,不仅生活悲惨,在政治上也不能为国尽力。相对于慈禧太后对外国人卑躬屈膝,对国内人民水深火难的生活视而不见,光绪帝有着救国图存的心怀,他想维护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

但大清王朝在他死后一年就灭亡,此时光绪帝的皇陵都没有修完,他的尸体还在行宫停放着。

1913年11月,崇陵才修好,光绪帝才得以入土为安。

虽然光绪帝的死因有待查明,但我国的科技力量已经今非昔比。

既然确定了光绪帝的死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杀害光绪帝的真凶也会浮出水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闽江夜景灯光秀时间调整 每周二... 原标题:闽江夜景灯光秀时间调整 每周二至周日各有5场炎炎夏日,沿江畔漫步,欣赏迷人的闽江夜景灯光秀,...
杨少华账号中午仍带货,曾为儿子... 7月9日下午,北京青年报的记者从知名相声演员苗阜以及天津相声主持人小佀那里获悉,享年九十四岁的相声大...
原创 为...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兵喜欢用火。比如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藤甲兵等等事迹。然而火烧藤甲兵是...
原创 东... 公元770年在秦、郑、晋、齐等诸侯的护卫下顶住洛邑(今河南洛阳洛邑),就这样东周建立了。东周(公元前...
原创 少... 荀彧,这个名字常常被人念错的三国谋士,一生不遗余力地辅佐曹操,堪称德才兼备,最终却郁郁而死。 过去看...
原创 史... 我们人类打过的这些仗第33期 中国、法国从地图上看分处亚欧大陆两端相隔万里,但是历史是奇妙的东西,可...
原创 高... 历史长河中,明朝是一段引人入胜的篇章,令无数喜欢历史的人为之着迷。然而,有人对明朝的评价却颇为低迷。...
拍卖征集:中国瓷杯|从青瓷到珐... 在中国数千年的瓷器发展史中,瓷杯不仅是日常饮器,更是工艺、审美与文化的缩影。从质朴的青瓷到绚丽的珐琅...
原创 作... 不要以为当上皇太子,啥也不干,等到老皇帝去世,就一定能成为皇帝,历史上当上皇太子,却没能成为皇帝的人...
原创 朱... 朱元璋赏朱棣个橘子,朱棣连夜逃跑保住一命!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就是明太祖,出身卑微,白手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