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光绪突然驾崩,100年后一根头发暴露死因,究竟谁想害他?
创始人
2025-05-28 18:32:27
0

原标题:38岁光绪突然驾崩,100年后一根头发暴露死因,究竟谁想害他?

1

光绪帝是清朝最“悲催”的皇帝。

他4岁登基,18岁亲政,却始终没有感受过一天做皇帝的滋味。

他一直被慈禧太后挟持,甚至囚禁在灜台十年之久。

最离奇的是,1908年38岁的光绪帝突然驾崩,仅仅在22小时后,慈禧太后也撒手人寰。

一天之内统治者的相继离世真的是巧合吗?

当时民间有一个传闻:

慈禧太后觉得自己命不久矣,又不想在自己死后大权落在光绪帝手中,所以下令暗中处死光绪帝。

这个传闻在当时造成了不小的轰动,然而官方的说法却是光绪帝的死与慈禧太后并无关系。

光绪帝到底是怎么去世的?

2

在正史上对光绪帝的死有一个非常合理的说法:

他死于突发疾病。

清朝皇帝非常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会定期让太医院的太医来请脉。

在每次为皇帝看完病后,太医都会将这次看病的过程,皇帝有没有什么症状,需要用什么药在脉案上写得清清楚楚。

光绪帝是清朝那么多皇帝里脉案记录最多的人。

只看光绪帝被囚禁在灜台那十年里,他的脉案数量有900多次,平均下来一年太医需要给光绪帝看90多次病,基本上每隔三四天一次。

从脉案记录里可以看出光绪帝有许多慢性病,而且身体素质不高,经常头疼、食欲不振。

这些病症都需要长期调理,然而在脉案记录上太医没有这么开药方。

在脉案上,光绪帝的用药虽然合理,但经常更改,很多时候这些药方都是“治标不治本”。

长久以往,光绪帝的身体衰败不堪。

1908年11月14日,38岁的光绪帝帝突然驾崩,丧钟声传遍了整个北京城。由于他是突然死亡,他的皇陵都没有修好,棺椁只能存放在行宫之中。

身为皇帝,光绪帝本当享有应有的丧仪,但他连一场正式的遗体告别仪式都没有。

按照皇室丧葬的规定,皇帝死后需要将入棺的遗体放在殿内两天。在这两天里,许多皇亲国戚,朝中大臣都要来瞻仰遗体,进行告别。

光绪帝死后却只在殿中摆放了1小时就封馆,运送到景山的观德殿中停放,还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这种违反规定的操作显然是在刻意隐瞒什么,光绪帝的死因真的是因为突发疾病吗?

种种不合常理的行为让民间有了“是不是慈禧害了光绪帝”的流言,但最后流言都不了了之。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光绪帝的死因上都有一层神秘的面纱。

直到100年后,光绪帝的死因才真正被揭开。

3

2003年,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研究室成立了一个科研小组,这个科研小组由多个领域的专家组成,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研究光绪帝的头发。

光绪帝已经死去百年,这些头发是二十多年前我国花了巨大心力保存下来的珍贵研究品,目的就是为了在技术成熟时能够找到光绪帝的真正死因。

头发能“开口”告诉专家什么呢?

专家们将光绪帝的一根头发分成26份,用当时最先进的中子活化法显示每一份头发样本中的元素含量。

在第10份样本中,专家发现微元素砷的含量到达了2404微克,这已经是普通人的2404倍了。

一个人能如此大量摄入这种微量元素,在当时只有一种方法:

服用砒霜。

经过测算,能让头发中含有如此高的砷元素残留,其砒霜摄入量需要达到100多克,而普通人仅仅只需要摄入60克砒霜就会中毒身亡。

这一发现推翻了之前百年的光绪帝死于疾病的说法。为了拿到更多证明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的证据,科研小组准备对光绪帝的尸骨进行检验。

在光绪帝的尸骨中,专家刮取了靠近器官组织的骨骼表面的附着物,检测过后发现了大量的砷元素,这说明砷的来源确实来自光绪帝身体内部。

此外,在光绪帝的葬衣上,专家注意到越靠近光绪帝身体的衣服上砷含量越高,而在胃部区域的衣服上的砷含量也高于其他部位的衣服。

很明显,光绪帝在死前肯定摄入了大量砒霜,他极有可能是因为中毒身亡的。

经过5年的反复实验和分析,2008年,一篇关于光绪帝死因的报告横空出世。

在报告中,专家经过多重论据证明光绪帝确实死于砒霜中毒。

这一报告颠覆了历史界对光绪帝之死的推断,随之而来的却是另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是谁杀了光绪帝?真的如百年前的流言所说,是慈禧杀害了光绪帝吗?还是另有其人?

4

时间回到1908年,紫禁城内有一位年轻的女官正在备课,当她听到光绪帝突然驾崩时,非常的震惊。

这名女官叫做德龄,她是光绪帝的英语老师。她从小跟着任清朝外交官的父亲在日本、法国等地生活。

1903年回来后她就被慈禧太后看中,成为了一名女官,负责教光绪帝外语。

对光绪帝这个这个清朝最尊贵的学生,德龄教学的非常认真,她也对他关在灜台的遭遇十分同情。如今听说光绪帝的死讯,她有了一个非常怀疑的人:

李莲英。

德龄在1930年写过一本书《灜台泣血纪》,她详细写了许多清朝皇家的秘闻,其中就提到了李莲英想要杀害光绪帝。

在这本书中,德龄详细描写了李莲英仗着慈禧太后的喜爱,在宫中横行霸道,甚至为了讨慈禧太后欢心,他经常欺负光绪帝。

李莲英无意间看过光绪帝为了发泄写的日记:

“等老佛爷死后,我一定要下令斩杀李莲英和袁世凯!”

德龄推测,李莲英觉得自己可能大势已去,所以抢先下手害死了光绪帝。

在宫内可谓是权势滔天的李莲英,他有很多种方法能让光绪帝吃下过量砒霜。

这么看来,光绪帝和李莲英的关系是水火不容,然而历史学家却发现了蹊跷。

同样是在清宫服侍多年的太监信修明写过一本《老太监的回忆》,在这本书的记录中,光绪帝与李莲英的关系非常好。

光绪帝称李莲英为“安达”,也就是师父的意思。

他不止一次表示:

“若无李安达,我活不到今日。”

甚至有证据证明,光绪帝在一次病重时误以为自己命不久矣,就叮嘱来看望他的弟弟醇亲王一定要记得善待李莲英。

这些细节可以证明光绪帝与李莲英有着深厚的情谊,也许李莲英并没有那么狠心要害死光绪帝。

那么还有谁会想要害死光绪帝呢?

之前李莲英无意间看到的日记里,除了自己还提到了一个名字:袁世凯。

光绪帝为什么会对袁世凯有那么大的仇恨?会不会袁世凯才是凶手?

5

“末代皇帝”溥仪的自传里,说过这样一件事:

溥仪亲耳听一个老太监说光绪帝临死的前一天还好好的,只是喝了一碗药就不行了,后来经过调查,这碗药是袁世凯送来的!

而袁世凯想杀光绪帝的理由很简单,他不希望光绪帝在慈禧死后掌握实权。

光绪帝曾在1898年颁布变法诏书,开启了戊戌变法。但由于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变法以失败告终。

光绪帝认为导致变法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是自己无法反抗慈禧,另一方面则是袁世凯在背后搞鬼。

光绪帝对于袁世凯的恨不亚于慈禧,他射箭时在靶心上写上了“袁王八”来泄怒,在日记里也不止一次写了“我一定要杀袁世凯”。

光绪帝的这些行为传入袁世凯的耳中,他自知只有站在慈禧身后才有自己的“生机”。

眼看慈禧病重,袁世凯为了保命将光绪帝杀了也有很大的可能。

但这个想法也有漏洞。

根据史料记载,皇帝吃的药在煎制时会有太监在一边监督,煎好后药也会在试毒完才让皇帝服用。袁世凯想要从外面送来一碗药直接让光绪帝喝下,有些天方夜谭。

而且按照正常逻辑,当时慈禧太后只是病重,袁世凯并不会知道她什么时候死,如果为了保命,那在慈禧去世后下手才是正常的。

所以袁世凯是不是真正的凶手还有待证实。

无论是李莲英、袁世凯甚至是慈禧,他们都有理由去杀害光绪帝,但是证据都不充足。

经过百年,很多的线索也随着时间消失殆尽。

我们能够从光绪帝的死因窥探到百年前历史的一角,也能感受到百年前清末皇室的暗潮汹涌。

光绪帝的一生饱受苦难,不仅生活悲惨,在政治上也不能为国尽力。相对于慈禧太后对外国人卑躬屈膝,对国内人民水深火难的生活视而不见,光绪帝有着救国图存的心怀,他想维护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

但大清王朝在他死后一年就灭亡,此时光绪帝的皇陵都没有修完,他的尸体还在行宫停放着。

1913年11月,崇陵才修好,光绪帝才得以入土为安。

虽然光绪帝的死因有待查明,但我国的科技力量已经今非昔比。

既然确定了光绪帝的死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杀害光绪帝的真凶也会浮出水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梁... 在南北朝时期,皇帝是个高危职业,皇位更迭之快令人不敢想象,而萧衍则是南北朝时期最成功的皇帝,没有之一...
原创 李... 公元621年,李世民取得了虎牢关之战的胜利。 在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艰苦战争后,李世民终于打败了王世充...
原创 清... 公元1683年,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掀起了一场激烈的国际战争,即雅克萨之战。起因可以追溯到1632年,明...
南昌新发现认定一处名人石刻 为... 江西民生新闻讯目前,南昌市各地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各级调查队员们...
原创 司... 提起司马迁,大家都知道是《史记》作者,其实司马迁不仅是史学家,他还是个天文学家,而且还是汉历的创始人...
原创 看... 电视剧《大明风华》以历史上明宣宗的第一任皇后胡善祥和第二位皇后孙氏为创作灵感,孙若微和邓家佳分别饰演...
原创 一... 汉王朝在王莽篡汉十五年后能得到重建,有汉王朝两百年来为民众所认可的社会因素,但也是因为碰到了一个历史...
原创 陈... #深度好文计划#南朝陈在劣势中步步沉沦,北朝一统天下的剧幕已然拉开,何人能扭转乾坤?历史的车轮无情碾...
原创 霍... 霍光、司马师、董卓,三位历史上的权臣,各自在废立天子的过程中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手段和结局。这不仅是一段...
原创 太... 光绪皇帝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富有天下的他本该意气风发,但是他的一生过的可谓是憋屈至极,从始至终他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