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本无美貂蝉,为何吕布却要杀董卓,只因这件事吕布忍不了
创始人
2025-05-28 17:32:05
0

原标题:世间本无美貂蝉,为何吕布却要杀董卓,只因这件事吕布忍不了

三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也是最有趣的时代,混乱是因为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这期间发生了很多激动人心的故事。

有趣是因为《三国演义》的流行,让文学和历史水乳交融,通过罗贯中各种戏剧化的安排,整个三国历史,被写的是精彩纷呈,荡气回肠。

但文学有文学的好,历史也有历史的妙,抛弃文学只谈历史,也能非常的精彩,因为真实的历史,往往比小说更精彩。

尤其是小说里的人物,往往过于脸谱化,真实历史中,其实三国人物的经历非常精彩,绝不是小说中固定化的描写。

比如说开启三国乱世的董卓吧,我们其实对他知之甚少,他就像是现在影视剧里的日本兵,愚蠢无知,笨拙糊涂,但这样的董卓,显然不是能够搅动天下大局的人物。

那么历史上的董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更重要的是,貂蝉其实是虚构出来的人物,那么吕布又为什么要杀董卓呢?

(01)东汉的噩梦

董卓生于凉州,父亲做过颍川县的县尉,县尉是个典型的武职,有点像现在的公安局长,负责当时的治安和缉拿盗贼之类的工作。

凉州是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可以说这地方是东汉政府的噩梦,因为这个地方羌人特别多,而且汉人也是男不耕女不织,以射猎为主。

为什么这地方是东汉的噩梦呢,因为东汉政府为了与羌人作战,实在是耗费了太大的军力财力,以至于东汉末年,中央政府的实力,大部分都耗在与羌人的作战上面了。

而且更加要命的是,这是一场无解的战争,之前曾经看过一句话,说草原民族和汉民族之间有个规律,叫打输了被汉化,答应了也要被汉化。

这似乎是说农耕民族这边占有先天优势,但同时游牧民族也是农耕民族的噩梦,因为你打输打赢都没办法彻底解决矛盾。

打输了,没得说,和亲岁币金钱美女,赔点也就过去了,打赢了呢,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你把他们赶走了,却匈奴两千余里,但过不了多长时间,他们就会卷土重来。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汉朝政府就有目的的,把一些少数民族内迁,让他们远离草原,但没想到,这种做饭反而是危害更大。

因为这些内迁的胡人,反倒是得到了更大规模的繁衍生息,本来容易管理的地区,变成了胡汉杂居,反倒是不好管理了,而且动不动就叛乱。

东汉时期的羌人,就属于这种不断打仗,最后形成了凉州地区胡汉杂居的局面,当地民风彪悍,非常难管理。

董卓就是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所以董卓从小就武艺高强,年轻的时候做游侠,善于结交豪强,而且羌人都很害怕他。

后来参军,在凉州担任过“兵马掾”这个职务,根据史料记载,这个职务属于专设在与少数民族邻接的地区,任务是作战时参与策划,并身临前线,交锋对阵,这个经历对董卓很重要,只有不断在一线参与战斗,才能有真正的战斗力,尤其是在于羌人的作战中,能够让羌人畏服他,这也是日后董卓军人有大量羌人的基础。

游牧民族从来都是听强者的,但仅仅是这样,董卓还不会成为日后的样子,与羌人作战,只能让他成为一员猛将,但无法让他开拓眼界,被调到首都洛阳,才是他命运的转折。

汉桓帝末年,董卓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跟着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一起讨伐汉阳叛羌,大胜而归。

这里的羽林郎,属于中央军,也就是说董卓由凉州边陲之地来到京师洛阳,同时,“六郡良家子”又是名将出身的最好途径,对于董卓来说这是他一生的重大转折,从此他逐渐参与到东汉政府的军事行动,取得高位并拥有一支精锐的凉州部队。

(02)逐步失控的董卓

董卓不是个普通的武人,他是有将才的那种,有一次部队打了胜仗,朝廷赏赐下来大量的财物,董卓全部把他们分给了手下,很明显,董卓能够牢牢控制凉州军队,跟他早起这种将才作风是分不开的。

三国演义早期,有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叫做皇甫嵩,他是凉州安定郡人,非常厉害,史书上说他是用兵如神,谋不再计得帅才。

本来这个董卓,因为镇压黄巾军起义不利,已经被罢官,在洛阳待着,但没想到羌人又叛乱了,朝廷于是派皇甫嵩为主将,董卓为副将,前往凉州平叛,董卓也因此在此回到凉州,这无异于是猛虎归山。

这次董卓再次回到凉州之后,开始和皇甫嵩产生矛盾,逐步表现住拥兵自重的态势,就连用兵如神的皇甫嵩都不敢轻易动手,董卓已经牢牢控制了一只强大的只听命自己的凉州军。

朝廷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于是下令董卓进京,准备剥夺他的兵权,但董卓拥兵自重,挟“羌胡”以威胁政府,词气严厉,拒绝前来京师,更拒绝交出军队。

不但如此,董卓还屯兵河东,静观其变,窥视京都洛阳的局势变化,这个行动已经表明,董卓这个人是有野心的,因为他很了解朝廷的局势,非常明白此时在京师附近的意义和价值。

果不其然,洛阳皇城的三股势力终于决裂了,这三股势力分别是宦官,外戚和以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为代表的士族高门。

何进引狼入室,让董卓来京城,就在附近的董卓可高兴坏了,但人还没到,洛阳城里就打起来了,何进被太监所杀,袁绍一怒之下杀光所有太监,只剩下一小撮太监,带着皇帝逃走了,走了没多远就遇到了董卓。

这个时候,如果董卓的能力再强一点,说不定东汉就是另一幅模样了,进了洛阳城之后,此时宦官被杀尽,朝廷上风气为之一变,而且董卓也表现出要与士人交好的迹象。

尤其是赦免了党锢之祸中,大量被限制的读书人,重新让他们到朝廷做官,但董卓可能是高估自己了,他想学霍光,废立皇帝。

这种事,不是不可以,但一来董卓做得太粗暴,二来霍光什么什么,董卓什么身份,董卓的身份,本来就被人看不起,你还想学霍光,就这一个举动,给东汉朝廷和董卓本人,都埋下了灭亡的种子。

董卓企图拉拢世族、名士,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但是,对来自凉州边鄙“习于夷风”的董卓,一部分世族、名士仍然是反对的。与董卓公开决裂或潜逃出奔的,就有袁绍、袁术、曹操等人。

但即便如此,董卓对朝廷的控制依然很严密,关东诸侯在袁绍的号召下,讨伐董卓,依然不能撼动董卓的统治,而董卓最终的败亡,也并不是因为外部因素,而是因为内部的矛盾激化。

(03)三姓家奴

历史上,董卓的确是被吕布所杀,但却不是因为貂蝉,貂蝉是个虚构的人物,那吕布为什么要杀董卓呢,这要从吕布和董卓的关系说起。

董卓进驻洛阳之后,唯一可以与之争雄的就是丁原手里的劲旅,丁原的并州军跟凉州军一样,都属于边陲军,战斗力非常强悍。

尤其是丁原手下有一员猛将叫吕布,丁原以吕布勇猛,非常信任他,但董卓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居然就让吕布诱杀了丁原,率领并州军投降了董卓的部队。

而且吕布投降过来只有,董卓对他是非常的信任,史书上没有说吕布为什么要杀丁原,但董卓曾经在并州作战,担任过并州刺史,而吕布是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人。

从吕布投降董卓后,董卓对他如此信任的程度来看,吕布和董卓很可能早年间就已经相识,诱杀丁原也是他们早就串通好的。

当然不管是与董卓是旧相识也好,还是纯粹为了利益也好,吕布这个人经常叛主倒是事实,无比勇猛却又没有任何忠诚可言,这是吕布在后人眼中的样子,但当时的董卓并不知道后来的事情,他对吕布是一如既往地信任。

但问题偏偏就出在吕布和董卓的关系上面,董卓越是对吕布好,董卓原来的部下就于是看吕布不爽,因为在凉州军眼里,并州军那纯粹是投降部队,是手下败将,哪配有如此的待遇。

尽管说董卓的凉州军吞并了丁原的并州军,但也无可避免地在军中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尤其是有一次董卓军队跟孙坚作战,以东郡太守胡轸为大督、吕布为骑督,没想到这个胡轸完全看不起吕布,因为他在凉州军是老资格。

就这样一个人,居然公开宣称,要斩杀吕布,这才像一支整齐的部队,这种公开“宣言”,必然激起吕布和并州军的仇恨,从而导致全军不战自溃。这是并、凉两支军事力量矛盾和敌视的典型事例。

董卓本是要干大事的人,奈何手底下没有一个像样的谋士,再加上全是这种难以约束的士兵,情况就变得越发难以控制。

凉州军和并州军的矛盾,被司徒王允看在眼里,他极力拉拢吕布,而且王允是太原祁县人,也属于并州,跟吕布还有一层老乡关系。

再加上董卓动不动就发脾气,有一次随手就扔出来一个戟,差点击中吕布,这也就加剧了两个之间的矛盾,董卓脾气大,有野蛮风气,生长环境相对更温和的吕布,可能真的受不了,董卓这种胡汉杂居形成的习惯。

最终王允策反成功,乘凉州军大部在关东讨伐袁绍等之际,吕布刺杀了董卓,从这个细节我们也能看出来,董卓把吕布留在身边,让战将出去打仗,那是真的信任吕布,可惜吕布这个人实属三国罕见之厚颜无耻之人。

董卓死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划也破产了,董卓的成功与失败,都是同一种因素,那就是自己的军队,凉州军过于野蛮,难以约束,在洛阳城内经常劫掠,犯下了很多骇人听闻的罪行。

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些野蛮,可能正是他们的特点,在我们眼中看到的野蛮,也许对他们而言,没什么大不了,这就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在道德风俗方面的根本性差异,不能用简单的一句,董卓是个大坏蛋一带而过。

董卓开启了乱世,但很早就死了,那么他死了之后,杀死董卓的吕布最终是个什么下场呢,欢迎关注三国人物系列,下次我们聊聊吕布,关于董卓,欢迎留言交流你的看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今... 在浙江金华的朱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承载着家族记忆与岁月风霜的宝物,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币。朱先生的爷...
原创 孔...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神秘的时代,诸侯之间从未停止过的战争透着几分诡异,政治家、军事家蜂拥而出,给后世...
原创 中... 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前三名皇帝是谁? 第三名,明思宗朱由检。 明思宗朱由检也就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
原创 治... 关于电视剧《天下长河》中的第二主角陈潢,笔者已有文章《清朝治河名臣陈潢,许诺过三十年黄河清,为何最终...
原创 清... 在古代,皇帝的大臣们在称呼皇帝时常用“万岁”来表示对皇帝的尊敬,但这并不意味着皇帝真的能够活万岁。皇...
原创 玄...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的一个转折点,李世民破釜沉舟,在玄武门除掉了对手李建成与李元吉,逼迫李渊禅位,一...
原创 孙... 战国时期的天下就像一盘大棋,各国诸侯就像下棋的人,每一次的决定都有可能影响国家的兴亡,为了手中掌控更...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整个清朝铁帽子王都享受着很多的特权。但是在清朝覆灭之后,这些一直被大清...
原创 一... 一代名相陈廷敬,一代廉吏于成龙。清朝之时山西多富商,山西乔家更是富贵之名响彻整个大清。但是山西也多清...
原创 帝...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千古大帝李世民已经处于人生的最后阶段。 一、 临死前,李世民对太子李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