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很多有权有势的大臣。这些权臣往往掌控朝政,一时拥有压倒性的权力。有的甚至敢废皇帝,成为朝廷的实际控制者。
但巧合的是,这些有权有势的官员,大多都没有很好的名声,而且越是有权势的人,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力,就必须变得非常霸道。这就是法庭上的生存法则。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大部分权臣都会被淘汰。老皇帝受不了,小皇帝也受不了。如果小皇帝受不了,老天就会把他带走。
人一旦死了,很多事情就无法再做决定了。诸如叛国之类的事情可能会出现。叛逆之类的罪,就是死也做不出来。挖出尸体并鞭打他们是很常见的。
所以,大多数权臣的名声都不是很好,主要是因为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在这些人编撰的书籍中,大多数权臣都是令人厌恶的。不管你以前做过多少事,有多少伟大的成就,但都是怀着罪恶之心的无耻行为。
但有一位权臣,却很特别。他具备了上述权臣的所有特征,但只有一件事:他的名声非常好。他确实是被皇帝所杀的,但奇怪的是,他的名声却并不差,甚至可以跻身贤人之列。相柱。
他就是长孙无忌,一个注定失败的权臣。不幸的是,他失败了,因为他遇到了或许是历史上最有权势的人(如果不是广告法,这两个字可能要被去掉了),但幸运的是,正是遇到了这个历史上最有权势的人物,才真正成就了长孙。无忌的名气。
那么长孙无忌是谁呢?今天赵烈君就带大家来看看这位唐初最著名的权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01)李世民嫡系后裔
长孙无忌是一个典型的人,家世显赫,身世悲惨。所谓出身显赫,是指他是隋代右校尉长孙胜的儿子,母亲是北齐乐安王高迈的女儿。
他的地位足够显赫,但身居高位的父亲却英年早逝。按照我们现代的理解,即使他的父亲死了,这个大家庭也不会处于悲惨的境地。
但身居高位的人往往拥有不止一位妻子,尤其是那些年轻时失去父亲的人。如果他们有同父异母的兄弟,剧情基本可以按照宫都的剧情来。
因为家庭越大,父亲的地位就越高。不同母亲的兄弟一旦失去了父亲,这是一件好事,他们就成了陌生人。成为敌人的可能性极高。
长孙无忌有这样一个无能的同父异母的弟弟长孙安业,他把长孙无忌和他的妹妹赶出了家门。幸运的是,他们还有一个好叔叔高士廉,兄妹二人都为叔叔的精心照顾而感到自豪。成长。
由此可见母亲的重要性。如果长孙无忌没有这层关系,一来他不会有这么好的学识,二来他也无法接触到李渊这样的贵族,认识李渊,成为姻亲。李世民。这是长孙无忌人生的起点,因为很快他的身份就会不同。
唐朝李渊的崛起,完全是顺应命运的结果。无论别人如何努力,他都看到了机会,从太原起兵占领长安。两三年后,世界迟早是属于李唐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他只不过是一个人。时间的问题。
作为李世民的大舅子,长孙无忌的地位随着李世民不断册封、爵位、政务而日益显赫。
当时秦宫里有十八个学士,都是李世民的智囊。当李世民被迫决定发动政变时,第一个得到确切消息的人只能是长孙无忌。
你还记得魏征吗?他原本是太子府的人,但是太子被李世民杀了之后,就跟随李世民,名垂后世。
因为无论你是太子府、秦王府还是齐王府,本质上都是唐朝的官员。现在不是封建时代,你只对上级领主负责。理论上来说,他们只听从皇帝的命令,职位也由皇帝任命。
所谓的秦王府十八学士及其心腹,有几个是一心追随李世民的?如果李世民真的战败,恐怕大部分人都会效忠新皇帝,但只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长孙无忌。
作为李世民的叔叔,您是宗法时代李世民最好的心腹。就算你再三思,别人也不敢用你。如果李世民战败,他的长孙无忌就会死。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命悬一线,长孙无忌兄妹献出了最好的自己。赵烈军之前的文章分析,玄武门事件的核心不再是玄武门,而是李渊对太极宫的控制。如果您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整个玄武门,长孙皇后利用进宫方便的优势,对李渊的控制一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长孙皇后甚至亲自鼓励秦王府的士兵,可见当时的情况有多么危险。连长孙无忌这些典型的公务员直接参与了政变。
所以易变之后,太宗设立了灵岩阁二十四功臣,长孙无忌位列第一,他的势力在李世民即位后就早早就达到了顶峰。
这就是叛逆的样子。如果你成功了,你的一生,乃至你的子孙后代都会幸福。拥立之功,比古时任何功德都更有效。
(02) 二帝一臣
李世民当了皇帝23年,长孙无忌站在唐朝官员的顶峰也有23年。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种损失,但他的运气确实不错,历史又给了他一个支持。
古人并不傻。每个人都想要拥护皇帝的功劳。皇帝还没有皇帝的时候,人人都想当大臣。所以,晚年的李世民面临着和当年一样的境遇。李承乾和李泰打了起来。一皇子一皇子,朝臣们纷纷站队,玄武门的复制品即将问世。
田可汗的称号并不是白给的。通过政变上台的李世民,对诸侯之变最为警惕。最终太子叛乱被废黜,李泰也被废黜,因为李世民不想让人们认为李泰是太子斗争的胜利者。他的逻辑是你们两个都得下去。这会警告其他诸侯不要再进行明争暗斗之类的事情。
河里蛤蜊打斗,渔翁得利,完全不起眼的李治最终成为了皇帝。这一切,完全是长孙无忌造成的。事实上,李承乾和李泰也是他的侄子,只不过实力都很强。长孙无忌不需要叔父,但李治需要。如果没有长孙无忌的坚持,李治根本就不可能当上皇帝,因为李世民打心底里喜欢李泰。
最后李世民明确告诉李治,是你叔叔任命你的。这句话的分量相当重。果然,李世民临终前,将长孙无忌提拔为大臣托孤。整个唐朝都靠着他的叔叔。照顾得很好。
有了长孙无忌的支持,按理说他已经处于人生的巅峰,但他还不满足。他要朝臣听他的,他要彻底主宰朝政。
如何统治政府?很简单的一步,对付那些不听话的人就行了。长孙无忌并不知道,正是他的杀戮,为他日后的灭亡埋下了种子。
他所有的诬陷、陷害、指控最终都被他的政敌得知并用来对付他。此时,诬告方遗爱谋反的长孙无忌完全不知道,大肆消灭政敌的先例已经开了。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所谓的方遗爱叛乱,完全是长孙无忌为了打击政敌而策划的,但是这件事的起因却很有趣。房遗爱是著名谋士房玄龄的儿子。
妥妥的官二代,早早赢在了起跑线上,娶了大名鼎鼎的高阳公主。在他人生巅峰的时候,却不断受到高阳公主派来的绿帽子的打压。
在爱人辩机和尚被李世民砍成两半后,高阳公主把精力集中在与方家老大争夺家产上。高阳公主主要是想争夺房玄龄的爵位,本该传给房邑的直子,但高阳公主却因为自己的身份不断找麻烦。
最后,也许是因为她常年沉迷于情欲,她想出了一个坏主意,进宫告状,说方以之对她进行了性骚扰。太宗听了这话,也没什么,皇室的尊严在哪里。
恰巧一直在等待机会的长孙无忌跳了出来,说陛下的案子应该由大臣们来审理。李治自然高兴。毕竟皇帝是亲戚,也是贵族,不适合其他人去尝试。
长孙无忌并不在乎是否真的有骚扰。他想要的是一个全面打击异见人士的机会。通过这个案例,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果。长孙无忌的政敌被清除。从此以后,放眼李唐王朝,长孙无忌才算真正的无忌。
(03)不可复制的成功
长孙无忌很清楚自己的地位是怎么来的,全都是靠支持。李治继位不久,长孙无忌极力请求李治立太子。
如果做到了这一步,那么长孙无极将会非常强大。他连续拥立了三位皇帝。这样的纪录可以让他为所有人感到骄傲。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长孙无极确实有些嚣张。
所以,在宴会上,他公然说自己比隋朝的杨素强太多了。杨素也是隋朝的一位有权有势的人物。论功绩和实力,他基本上都是顶尖的。
但长孙无忌得意地说:“我自认为比杨素强,因为杨素得势时已经老了,而我张苏无忌却比他年轻。”
本以为有了三次拥护他的功德,长孙无忌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这第三次却与前两次不同,因为他遇到了最可怕的对手,武则天。
武则天当然要争权夺利,当然要自己的孩子当太子,但是长孙无忌却非常看不起武媚娘,认为他地位低下。
在最后的“废王立兵”事件中,武则天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武则天却承担了责任。显庆四年(659年),许敬宗命人向高宗呈密玺,称他为监察御史。李超与长孙无忌勾结,策划叛乱。
最终,长孙无忌被迫上吊自杀。巧合的是,武则天后来成为了女皇帝。在男性世界里,这就是另类,所以不知不觉间就给武则天泼了很多脏水。
比如,很多人会说长孙无忌的遭遇是武则天的错,但其实长孙无忌的命运是注定的,只是他的行为加剧了这个悲惨的结局。
没有哪个皇帝喜欢顾明大臣,顾明大臣都知道,所以才拼命夺权。结果就是大部分大臣顾明最终都会被小皇帝杀死。这就是命运,人类大臣的巅峰就是成为大臣托孤,但新皇帝肯定不喜欢克制,这种冲突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
想要杀长孙无忌的肯定是李治。武则天当然也想杀他,但主角还是李治。武则天充其量只是一个助手,帮助他实现一个好皇帝的愿望。
这就是长孙无忌的幸运,因为武则天顶罪之后,后人对他的评价一直都是非常正面的,都觉得是武则天在幕后黑手。
既然这么多人不喜欢武则天,那么显然长孙无忌一定是个好人。这个逻辑就是这么简单粗暴。我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
是幸还是不幸,就留给后人去评价吧,但长孙无忌的一生绝对是坎坷的一生。如果您对张苏无忌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作者:赵烈名臣)
本文为文史自媒体赵烈名臣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如无特殊说明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你!
我讲最狂野的八卦,讲最正确的历史,每天为您提供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就是对我最好的支持!
下一篇:无敌的御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