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咱们的国家陷入了危难之中,一些有知识、有文化的热血青年,出于爱国的热情,纷纷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往延安,投入到革命之中。在这些爱国青年之中,有不少是出身于富甲一方的豪门贵族或财力雄厚的商贾之家,这些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小姐,能抛弃优越的生活条件,甘愿奔赴条件艰苦的延安,确实挺让我们敬佩的。今天咱们要说到李又兰就是这样一位千金大小姐。
受到父亲的影响加入革命队伍
李又兰1919年出生在浙江宁波的一个大家族,她家在当地非常有名望,而且财力也相当雄厚。她的父亲李善祥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孙中山、黄兴等人的交情非常不错。在民国初期的时候,曾经出任过县长一职,后来因为不满袁世凯的所作所为,辞掉了县长一职开始经商,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李又兰从小受到父亲爱国思想的影响,经常会参与一些抗日救亡的活动,比如在父亲出资捐建的医院里,参加伤员救助,并大力地进行抗日宣传。日本对中国同胞的暴虐行为,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爱国商人李善祥没有向其他的一些父母那样,阻拦儿女投奔革命,而是主动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加入抗日救国的行列。就这样李又兰加入了抗日革命队伍。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搬到了重庆,而把一些重要的军事部门迁移到武汉。当时中国共产党在武汉也设有办事处,所以一些想去往延安的爱国青年,好多都是通过此办事处转往延安的。李友兰和她的同学们经过商量,也决定通过武汉办事处去延安。当时周总理就在这里。1938年3月,他们来到了武汉,当时的武汉形势很不好,到处都是国民党特务,他们机智巧妙地摆脱了特务的纠缠,费尽周折地来到了八路军办事处。他们兴奋极了,围着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叽叽喳喳的你一句我一句地说:“我们要去延安,让我们见见周部长。”
那时候,周恩来的参谋正是张爱萍,考虑到周恩来的工作实在是太忙了,所以张爱萍死活不答应让他们见周恩来,最终拗不过这帮学生,李又兰一行人终于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说现在去延安的路不安全,介绍他们去了南昌新四军办事处。到了江西办事处,李又兰算是正式参加了革命。根据她的情况,组织在给她安排她到群众中间去做宣传动员工作,以此来加强老百姓的爱国信念。她的口才很好,工作能力也越来越强,每次宣传动员过后,都会收到很多群众的好评。她的上级领导对她的工作成绩非常满意,很是赏识她,所以经常会派她去参加一些军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
第一段婚姻:丈夫牺牲痛不欲生
李又兰和项英是在1938年的一次新四军大会上相识的,人们常说“英雄爱美女”,这话没错。当时李又兰在台上演讲,时任新四军副军长的项英一下子就被李又兰深深吸引住了,像这样长得漂亮又有才华的女孩,在延安简直是凤毛麟角。项英是新四军的创建人之一,也是新四军中的主要领导人,在军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项英之前有过一段婚姻,前妻叫张亮,也是一位革命者,早期就加入党组织,她和项英育有一儿一女。当时张亮和瞿秋白一同被捕,当瞿秋白被杀害后,人们一度认为是张亮出卖了瞿秋白,从此张亮背上了“可耻叛徒”的罪名,直到建国之后才真相大白。张亮确实是被冤枉了,但因为这件事情,她和项英的婚姻还是走到了尽头。
项英对李又兰的非常用心,以项英那时的威名和在军中的地位,在加上放下身段苦苦的追求,李又兰怎能不动心呢?战争就是这么残酷,他们还没有出新婚燕尔期,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项英副军长没有牺牲在战场,却被一个可耻的叛徒杀害了。
李又兰接到项英被杀害的消息,整个人像傻了一样,她不敢相信,刚刚新婚不久的丈夫,就这样离开了自己,她伤心欲绝到几近崩溃。但是战争就是这么残酷,在战争中,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在经历着和亲人的生死离别。毕竟是一个革命战士,她强迫自己振作了起来,化悲痛为力量。她知道如果继续这样整天的以泪洗面,丈夫的在天之灵也会不高兴的。这时组织上正准备要选一位同志去速记培训班进修学习,她自告奋勇希望前往。
第二段婚姻:幸福美满相守一生
在培训学习这段时间,李又兰强迫自己振作起来,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不能辜负领导对自己的期望,她本身就天资聪慧,有不错的文化功底,在加上她全心投入的努力,很快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42年1月份,华中局准备在苏北阜宁召开一次党委扩大会会议,参会的都是新四军和各战区的主要领导。其中张爱萍也是参会人之一,那时他已经荣升到旅长的职位了。
李友兰因为在速记培训班专门学习过,所以在这次会议中被指名担任速记工作。会议结束的第二天,张爱萍打开送过来的会议记录一看,不但字迹娟秀大气,而且记录的内容既全面又简洁。要知道这次他在会上的发言都是临场发挥的,想到什么说什么,说过之后,其实自己都不大记得到底讲了些什么了。张爱萍对这位速记员产生了莫名的好感,有了想见见她的奇妙想法。当时,他绝没有想到,这位速记员就在他还是周恩来警卫员时,曾经被他拒在门外不让其见周恩来的那个小姑娘,有时候,缘分确实是妙不可言。
张爱萍经过多方打听,知道了这位速记员叫李又兰,不但口才好能讲能演,而且文笔也相当不错,其实李又兰的这些优点,他在看那份会议记录时已经看出来了。他觉得自己已经喜欢上这个姑娘,有了追求她的想法。这一天,会议结束后,张爱萍比其他人晚从会议室出来一会儿,突然看到桌子上有一只手套,就拿了起来,他经过询问,知道了是李又兰丢失的后,他心里不由一阵窃喜,这不正是接近李又兰的好机会吗?
张爱萍拿着手套亲自登门给李又兰送了过来,李又兰是又惊又喜,惊的是,张爱萍这么个大领导亲自把手套给自己送过来,喜得是手套失而复得,因为苏北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手套可是速记员必备之物。这次见面,俩人互相认出了对方。也算是“老相识”吧,从此以后,他们的交往多了起来,渐渐地俩人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当他们的恋情公开之后,有些对李又兰不利的闲言碎语传了出来,指责她不应该这么快就爱上别人,这样怎么对得起她的前夫项英呢?
面对这些流言,李又兰心生顾虑,她和张爱萍商量说,如果能得到陈毅军长的支持,她就什么也不怕了。后来张爱萍找到陈毅,说了两人的想法,陈毅痛快地在他们的婚姻申请书上签下了“同意”两个大字。1942年8月8日,在陈毅军长的支持下,他们幸福地走到了一起。李又兰和张爱萍相濡以沫,共同渡过了六十多年,他们共育有四个孩子,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三个儿子完全继承了他们的精神和才华,个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三个儿子都是牛人
张翔是他们的长子,从小到大学习就非常优秀,长大后和父母一样,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国防建设方面贡献卓越。2001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二儿子张胜,1964年入伍,曾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战略研究室主任等职在文学方面很有成就,编撰过不少和军事相关的书籍。
张品是他们的小儿子,出生于1947年,也是一名军人,他比较有经济头脑,所以一直在国防科工委下面一个企业做管理工作。也是大校级别。
结语
因为战争的原因,李又兰的一生有些坎坷,但是凭着她的坚韧的个性,她还是活出了人生的精彩。尤其是三个牛人儿子,是他们夫妇一生的骄傲。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之家,父辈为革命奉献的一生,为中国的解放做出不朽的贡献,儿女们和父辈相比毫不逊色,建国后,为了祖国的建设,在不同的领域同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一个既让人敬佩又让人羡慕的家庭。
孩子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实这和父母的引导和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的人们常说“一个熊孩子后面肯定有一对熊家长”,同样的道理,一个优秀的孩子身后,一定有一对了不起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