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秦汉三国时期列朝列国志】西汉(十五):汉文帝3
创始人
2024-11-02 19:06:25
0

原标题:【中国秦汉三国时期列朝列国志】西汉(十五):汉文帝3

西汉(十五):汉文帝3

b.南越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及岭南一带,聚居一种支族众多的越族,被统称为“百越”。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越人,因地处“楚之南”,被称为“南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在这里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三个郡。秦末农民战争起义爆发后,行南海郡事的赵佗自立为王。

汉高祖时,赵佗接受“南越王“封号,从此“称臣奉汉约”,成为西汉王朝下的一个属国—南越国。吕后统治时期,对南越实行经济封锁政策,赵佗即以兵戎相见,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文帝即位后,改变扼杀政策,采取安抚政策,向南越提供发展生产所需的铁器、农具、马牛羊等。并派人修葺赵佗在真定(今河北正定)的祖坟,置守邑,岁时祭祀。又撤掉进攻南越的军官,拜赵佗的兄弟做官。然后,遣陆贾再次出使南越。在文帝诚意的感召下,赵佗谢罪称臣,从而再次赢得了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到武帝时期,岭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已有较大发展。

汉文帝对周边少数民族不轻易用兵,尽力维持相安友好关系,以礼相待,兄弟相称,这对于加强中原人民与周边少数民族人民之间的团结,增进友谊,起了很好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汉朝时期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10)轶事典故

①出生奇闻

传说刘恒生于军中,长大后不知道父亲是谁,长大后每天在代城东门外祭父。刘邦多次梦见一个小孩在祭祀自己,派使者到代,果然发现了刘恒,于是就将他立为代王。

②宠信邓通

邓通是深受汉文帝宠信和喜爱的佞臣。一天,文帝叫一个看相的术士给邓通看相,相士直言不讳地对刘恒说:“邓大夫以后会因贫困而饿死。“文帝听后大不高兴,愤愤地对邓通说:“朕要想让你富,有何难哉?“说完即下了一道诏书,把蜀郡严道的铜山赐给邓通,并允许他铸钱。邓通从此富可敌国。邓通既蒙文帝宠爱,感激涕零,更加想要有所报答才行。

一天,文帝的毒疮突然发作,红肿流脓,溃烂不堪。刘恒痛得钻心,整天伏卧床上,哀号不已。一帮御医药开了不少,文帝吃了却不见疼痛稍减分毫,最后竟痛得晕了过去。邓通在旁急得抓耳挠腮,一见皇帝竟昏死过去,于是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勇气,竟一下子扑到文帝身上,也不管那脓血有多污秽腥臭,就张开嘴巴,对着文帝背部的烂疮就吸。说来也奇怪,邓通才吸了几口,文帝的疼通便减了几分,竟悠悠地醒了过来。邓通又吸了几口,然后伸出舌头,往疮口里舔了几舔,文帝竟觉得一下子疼痛全消了。等他舔完,文帝扭过头一看,见是邓通,大受感动,心想关键时刻又是邓通对自己最忠心,总算不负对他的一番提拔和宠爱。以后几天里,邓通又给他吸了几次,文帝的疮慢慢好了起来。一天文帝问邓通:“你说天下谁最爱我?“邓通说;“那自然是太子。“这时正好太子刘启进来问安,文帝便叫刘启来给他吮疮。刘启无奈,跪在榻前,对着刘恒溃烂的背,勉强把嘴巴凑上去,还没碰到疮口,竟一个恶心,呕吐起来。文帝见了大不高兴,刘启只好怏怏退出。

后来刘启听说邓通曾为刘恒吮疮,大为愧恨,从此记恨在心。几年后文帝驾崩,刘启即位,这就是汉景帝。景帝一即位,首先便把邓通革职,追夺铜山,并没收他的所有家产。可怜富逾王侯的邓通,一旦竟与乞丐一样,身无分文,最后竟应了那个相士的话,饿死街头。

③传统节日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刘恒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④废除肉刑

西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年),在西汉的齐国(在今山东淄博市),有个被人称为淳于公的太仓令淳于意因为犯了罪要受刑。在当时,受刑就是受肉刑,这是残害人身体的刑罚。按照汉朝的法律,官员犯罪要解送到京师长安去受审。

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在当地有点小名气。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会拍上司的马屁,就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个贵妇得了重病,请淳于意到家诊治。贵妇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但是贵妇家人再三恳求,淳于意只好勉强给她服了几服草药。不久,贵妇病重逝世。贵妇的家人一口咬定是淳于意错开药方,把病人置于死地,并把淳于意告到了官府,昏庸的官吏不分青红皂白,判淳于意有罪,须受肉刑。当时肉刑有三种: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由于淳于意曾做过官,所以要被押送到京师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离家那天,感叹自己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现在自己有难,谁也帮不上忙。淳于意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决定陪父亲去长安,替他申冤,家人再三劝阻都没用。

临淄相距长安两千余里,缇萦随父亲好不容易到了长安,淳于意被押入狱中,等待处罚。

缇萦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她靠着敲打皇宫外设置的报警用的“路鼓”,才得以向汉文帝上书申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就仔细阅读起来。缇萦的奏章是这样写的:“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他如今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文帝看了小女子缇萦的上书,觉得这个小姑娘说得有道理,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并自我责备道:“据说舜帝在位的时候,若有人犯罪,便在其衣服上做记号,或让犯人穿戴与众不同的服饰,以此作为对他们的惩罚和羞辱。惩罚虽如此之轻,可百姓却没有犯法的,这是多么高明的统治啊!现今的法律中有三种肉刑,即黥刑、劓刑和刖刑,戕害人的生理,但作奸犯科的行为却依然屡有发生,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呢?无非是我的德行不足以服人,且对百姓的狡猾不明。为此,我感到非常的惭愧。所以说,若不对百姓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使他们走向犯罪。《诗经》上说:“道德修养很高的君子,如同百姓的父母一般。”现在有人触犯了法律,尚未对其进行教育,便施以肉刑,即使他们之中有人想改恶从善,却也没有机会了。我非常同情这种人。肉刑到了断人肢体、毁人肌肤的地步,终身也无法去掉,这种刑罚使人痛苦不堪,多么不道德啊!难道身为百姓父母的君王就能对此称心如意吗?现在下令废除肉刑,已经定罪尚未施刑的要予以纠正,不再施刑。此外,犯罪之人无论量刑轻重,只要在服刑期间不逃亡,期满后即可免罪成为平民。要注意完善这条法令……”

于是,文帝便给御史大夫(最高监察长官,相当于副丞相,位列三公)冯敬下了一道诏书,要他修订有关律法,废除肉刑。

⑤作风俭朴

汉文帝以作风俭朴、爱惜民力著称。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他想修一个露台,但想到要花费百金,就说:“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于是作罢。此外,他常穿绨衣,并命自己宠爱的慎夫人所穿衣服不得拖到地上,帏帐不得绣花纹,给天下人做榜样。自己的陵墓霸陵都用瓦器,不用金银铜锡作为装饰。

后来,汉武帝曾问东方朔教化的办法,东方朔提到文帝身为天子,统治四海,却身穿黑色的粗衣,脚着生皮制成的鞋,用皮带系剑,以莞蒲为席,不治兵器,絮衣无饰,收集上书所用布囊,连缀成官中帷幕,以道德、仁义作为准则。因此全国节俭蔚然成风,教化大兴。不过后来刘向向汉成帝指出此说荒诞无稽,因为未央前殿一直都很豪华,无须以书囊作帷幕。

⑥亲尝汤药

汉文帝时大臣袁盎曾提到:“陛下居代时,太后尝病,三年,陛下不交睫,不解衣,汤药非陛下口所尝弗进。”后来这个故事成为二十四孝中的“亲尝汤药”。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关于清代总督和巡抚的职掌,笔者已经撰写过数十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如果读者有兴...
原创 朱... 谈到“同患难易,共享乐难”,这句古话常常是描述人际关系的真实写照。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原创 此... 我们翻阅历史的厚重篇章,只为展现那一段不同寻常的往事。 提到“呼延”这个复姓,很多人可能会立刻联想到...
原创 朱... 根据《陶庵梦忆》中的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成为皇帝后不久,就开始考虑自己去世后的安葬问题。他并未被权力...
原创 为... 前言 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之间,虽然历史上并未明确记录,但南明作为一个实际上存在过的“半个帝国”,在明...
原创 朱... 天命所归:草根皇帝朱元璋的传奇人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
原创 岳... 靖康的国耻,依旧铭记在心;作为臣子,对于恨意的抚平,何时才会实现?策马驾车,要冲破那贺兰山的缺口。我...
原创 唐... 唐朝历史上,几位关键人物的名字至今为人熟知,他们的经历也成为了大唐初期的传奇故事。这几位重要人物分别...
原创 汉...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征战几乎贯穿了整个东汉末年,局势也从那个时期开始失控。黄巾起义爆发后,...
原创 霍... 当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火箭,满载着无数梦想与期望,划破苍穹腾空而起时,敦煌的莫高窟、月牙泉和鸣沙山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