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卜先知?《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为何说诸葛亮“不得其时”?
创始人
2024-11-01 01:45:14
0

原标题:未卜先知?《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为何说诸葛亮“不得其时”?

“卧龙虽得明主,但不得其时”乃是《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司马徽所言。至于司马徽为何能做出如此精准的预判,是因为他开了上帝视角。没错,就这么简单!

《三国演义》是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文学作品,当时距离三国时期已经过去一千年,对于三国的历史,罗贯中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审视的,蜀汉被曹魏所灭,这对于他来说是既定事实。司马徽虽然历史上的确有此人,但并无记载他曾经说过这句话。因此,罗贯中“安排”司马徽说这句话,实际上是他本人对于魏蜀两国兴亡的看法。在已经熟知历史走向的罗贯中看来,蜀汉被消灭的原因在于诸葛亮出山过早。

当时的刘备可以用无立锥之地来形容,他空有廓清宇内之志,但只能窝在小小的新野城中。诸葛亮是个忠诚的人,他既然追随刘备,则必然会竭尽全力为刘备出谋划策,为了刘备的基业他不惜耗尽自己的精力。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最为艰难的,作为这个过程的经历者,诸葛亮的健康一定会受到损害。刘备的年龄比诸葛亮大二十多岁,刘备百年之后他的基业必须靠诸葛亮支撑,而健康状态不如人意的诸葛亮,一定难以支撑太久,一旦诸葛亮出现问题,则蜀汉危矣。

罗贯中的设想中,诸葛亮出山应当是在刘备至少取得一块基本盘的前提下,诸葛亮不必劳心劳神,可以顺利实现基业的平稳交接。

如果不是对历史开了上帝视角,仅仅按照《三国演义》的设定,司马徽是绝对不会说出这种话。因为《三国演义》中,兵力是无限的,区区蜀汉居然能在夷陵之战中发动七十万大军,而诸葛亮北伐次次出动的军队都在十万以上,这样的设定直接抹平了蜀汉和曹魏在经济、人口上的差距,如果真是这样,那诸葛亮北伐成功还真不是啥难事。司马徽也不会说出此言。

因此,司马徽说诸葛亮“不得其时”,实际上是罗贯中借助小说来阐述自己对正史的分析与理解。但因为时代的限制,罗贯中并没有能够以唯物史观去观察历史,他忽视了经济和资源对争霸战争的决定性作用,而将成败归因于某些重要历史人物身上。如果按照正史而论,诸葛亮如果晚出山,刘备很可能连一块根据地都拿不下来,因为在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虽然纵横天下多年,但没有形成一个理论化的发展规划,这对于逐鹿中原而言是致命的。

无论诸葛亮何时出山,只要他选择蜀汉,他的一生注定会经历“壮志难酬”的遗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爱新觉罗·莽古济,又称哈达公主,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三个女儿,母亲是继妃富察·衮代,倍受努尔哈赤的宠幸...
原创 朱... 当谈及“莫欺少年穷”这句名言时,吴敬梓的言辞恳切且充满警示。然而,这句话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警告,而是...
东晋大才子为不娶公主自断双腿,... 魏晋南北朝那会儿,出了不少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还有一堆才子佳人的事儿,说都说不完。不过今儿要讲的这段...
原创 安... 田承嗣(705—779年),平州卢龙(今河北省卢龙县)人,唐朝中期将领、藩镇,安东副都护田守义之子。...
书香政协•文史阅享丨东石码头地... 前言 文史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职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晋江市政协始终把文史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
原创 陆... 陆逊,是东吴的大都督,和周瑜、鲁肃,以及吕蒙并列。东吴四大都督,虽然都是天纵英才,但是他们的结局都不...
原创 东... 南阳地处秦岭淮河交汇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前不久有网友问到三国时期南阳的地位这个问题,本人当时大致回...
原创 1... 1949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天,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受苏联政府的委托致电周恩...
康马玛不错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 24日从北京传来好消息,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玛不错遗址是目前发现...
历代都说曹魏是正统,宋朝为何要... 其实很简单啦,有人说的什么程朱理学之类,虽然也是重要原因。但是不是主要原因。 关于三国史观的变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