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卜先知?《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为何说诸葛亮“不得其时”?
创始人
2024-11-01 01:45:14
0

原标题:未卜先知?《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为何说诸葛亮“不得其时”?

“卧龙虽得明主,但不得其时”乃是《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司马徽所言。至于司马徽为何能做出如此精准的预判,是因为他开了上帝视角。没错,就这么简单!

《三国演义》是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文学作品,当时距离三国时期已经过去一千年,对于三国的历史,罗贯中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审视的,蜀汉被曹魏所灭,这对于他来说是既定事实。司马徽虽然历史上的确有此人,但并无记载他曾经说过这句话。因此,罗贯中“安排”司马徽说这句话,实际上是他本人对于魏蜀两国兴亡的看法。在已经熟知历史走向的罗贯中看来,蜀汉被消灭的原因在于诸葛亮出山过早。

当时的刘备可以用无立锥之地来形容,他空有廓清宇内之志,但只能窝在小小的新野城中。诸葛亮是个忠诚的人,他既然追随刘备,则必然会竭尽全力为刘备出谋划策,为了刘备的基业他不惜耗尽自己的精力。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最为艰难的,作为这个过程的经历者,诸葛亮的健康一定会受到损害。刘备的年龄比诸葛亮大二十多岁,刘备百年之后他的基业必须靠诸葛亮支撑,而健康状态不如人意的诸葛亮,一定难以支撑太久,一旦诸葛亮出现问题,则蜀汉危矣。

罗贯中的设想中,诸葛亮出山应当是在刘备至少取得一块基本盘的前提下,诸葛亮不必劳心劳神,可以顺利实现基业的平稳交接。

如果不是对历史开了上帝视角,仅仅按照《三国演义》的设定,司马徽是绝对不会说出这种话。因为《三国演义》中,兵力是无限的,区区蜀汉居然能在夷陵之战中发动七十万大军,而诸葛亮北伐次次出动的军队都在十万以上,这样的设定直接抹平了蜀汉和曹魏在经济、人口上的差距,如果真是这样,那诸葛亮北伐成功还真不是啥难事。司马徽也不会说出此言。

因此,司马徽说诸葛亮“不得其时”,实际上是罗贯中借助小说来阐述自己对正史的分析与理解。但因为时代的限制,罗贯中并没有能够以唯物史观去观察历史,他忽视了经济和资源对争霸战争的决定性作用,而将成败归因于某些重要历史人物身上。如果按照正史而论,诸葛亮如果晚出山,刘备很可能连一块根据地都拿不下来,因为在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虽然纵横天下多年,但没有形成一个理论化的发展规划,这对于逐鹿中原而言是致命的。

无论诸葛亮何时出山,只要他选择蜀汉,他的一生注定会经历“壮志难酬”的遗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齐... ——————————————————接上篇 周惠王二十四年(前653年)秋,代替郑文公出席‘宁母之会...
原创 中... 长期以来,每当有中国人在国外受到欺负时,就有人说,哪一天中国强大了,看他们还敢欺负我们! 然而,事实...
原创 隋... 隋唐后期各路英雄纷纷起兵,其中唯有李渊造反成功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一统了天下,史称唐高祖。其实当时除李...
原创 听...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劳驾点击右上方的“ 关注 ”以增加您的阅读体验,同时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193...
原创 古... 在古代徽文化中,有一种特殊的桌子,被称为“合欢桌”,这个名字听起来或许陌生,但一旦了解其由来和作用,...
原创 慈... 慈禧太后,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傲慢跋扈却又极为重要的人物。尽管她生育不多,除了养子养女,咸丰帝算是唯一的...
原创 伊... 文|环宇通史 编辑|环宇通史 引言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在俄罗斯登基,他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
原创 宋... “在更遥远的远古时期,女性比现在以往的历史时期都更加自由。”但古代,女性从出生起就被灌输着男尊女卑的...
原创 日... 经常关注新闻的朋友就应该知道,近现代日本谈论最多的就是关于皇位继承可不可以让女孩去继承?这样并不是说...
原创 琉... #历史开讲# 文|木木 编辑|观星 “系图座”是一个管理审查士族家谱的机构,在系图座的监督下宗族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