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去世前中西医之争,为何最后中医胜出了?
创始人
2024-11-02 09:40:00
0

原标题:孙中山去世前中西医之争,为何最后中医胜出了?

这种说法是有误的,孙中山先生在病重之时,是由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并不是死活不肯用中药。

孙中山是否用中药的来龙去脉

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抵达北京,准备与段祺瑞政府展开会谈。但在这次到达北京之前,由于长期的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他的身体已经吃不消了,得了肝病。加上这次北上,长途跋涉,日夜操劳,使他本来虚弱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到达北京后,又因与段祺瑞意见不和,使其病情更为恶化,短短五天后,孙中山就一病不起,不得不住进协和医院进行治疗。

1925年1月20日以后,孙中山病情急剧恶化,体温不断升高,身体已经到了不能正常饮食的地步。最后,经协和医院的医生商议,决定对孙中山实施手术,在和家属协商后,由宋庆龄劝孙中山入院动手术,在宋庆龄的劝说下,孙中山答应开刀动手术。

25日下午6时,手术正式开始,医生将孙中山的腰部割开,检查了肝脏之后,发现孙中山的肝已经变得坚硬如木,最后确诊为肝癌,且已经到了晚期,癌细胞已经向全身蔓延,按照当时的医疗条件,这种病无药可治。

在孙中山手术之后,针对孙中山的后续治疗问题,他的身边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是以宋庆龄和张静江为首的一方,他们见西医疗法对孙中山的治疗起色不大,决定放弃西医,主张用中医治疗。但孙中山的主治医生汤尔和等医生却坚决反对用中医治疗,要用中医治疗的话,就必须得搬出协和医院,显贵如孙中山,也不能例外,即使当时协和医院的院长是孙中山的好友刘瑞恒,也没有一点通融的余地。

最后,众人还是决定采用中医进行治疗。

2月18日,孙中山由协和医院转至铁狮子胡同行辕,由中医进行治疗,为他先后诊疗的著名中医有陆仲安、唐尧钦、周树芬等人,但情况也不是太理想。

2月26日,孙中山的病情再次加重,随即停止服用中药,又改服西药,直至3月15日病逝。

为什么围绕孙中山会展开中医药之争?

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各方面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在医学方面,一些外国传教医师打算用西方的西药和西医教育体系以及一些诊疗手段,让中国人中出现对西方科学和宗教的探究风气。这一举措,使西医在中国的本土化趋势得到了加强。

随后,欧洲列强又相继在中国设立了大批的医学院校,著名的有协和医院、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广东光华医学院、齐鲁大学医学院等,这些医学院的设立,使得中国西医势力进一步加强。随着西医势力的不断加强,欧美各国随之有了废除中医的倾向。

20世纪初,西医在中国的势力已经得到稳固,随着五四时期欧美之风的兴盛,西医阵营业已形成,对中医的批判否定也随之而来,而中医也不甘示弱,针对西医的指责,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予以回击,双方剑拔弩张。

孙中山病重后,因为其特殊的身份,所以他选用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便成了当时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在孙中山接受治疗期间,当时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双方都不甘示弱,都在报纸上事无巨细地报道孙中山的病情,并密切关注孙中山所接受的治疗。

孙中山在病危之际,采用中西医并用的态度,反映出了中国人普遍的、典型的对待中西医的态度,也反映了中西医并存的现实。

中西医之争的最后结果如何?

民国建立后,百废待兴。在医学教育上,北洋政府决定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举措,在中国全面推行西洋医学。虽说当时全面推行西洋医学,但对中医还是有所保留,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北洋政府在立法、行政、财政等方面对中医予以支持,对中医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宽容和扶持。

但好景不长,教育部因在学系中“漏列中医”,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各地代表赴京请愿,但请愿代表在北京遭到了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汪大燮的拒绝,不仅如此,汪大燮还公开发表讲话,要废除中医。他在接见请愿代表时说道:“余决意今日废去中医,不用中药,所谓立案一节,难以批准。”

汪大燮讲话引起了请愿代表的极大愤慨,他们纷纷给北洋政府试压,要求重视中医,设立中医课程。最后,北洋政府教育部在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妥协,他们在回复给请愿代表的信中说道:“除制定中医学校课程一节,暂从缓议,其余各节,准予分别筹办。”

也就是说,北洋教育部依然没有答应设立中医课程一事。

后来,随着事态的发展以及西医势力的不断增长,北洋政府教育部最终附和了废止中医的主张。从此以后,中西医双方矛盾升级。

1929年2月23日,南京国民卫生政府召开了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这次会议由担任过协和医院院长的刘瑞恒主持,讨论的议题是关于废止中医的提案。可笑的是,这次会议的参与者竟然没有一个中医,全部是西医,会议的结婚显而易见,依然是废除中医的提案轻而易举地得到了通过。

3月2日,由余云岫主编的《社会医报》特刊,公布废止中医案。消息不胫而走,数日之内,举国沸腾,全国上下为之震怒。全国各中药团体、中药人士纷纷质问南京政府并成立请愿团,抗议南京政府的所作所为,当时的著名政要于右任、谭延闿、戴季陶等先后接见了请愿团成员,以表明他们的态度。

最终,在社会各界的抗议下,南京政府选择了妥协,暂时搁置了废止中医案,不予执行,中医界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但此次的胜利也并不意味着中医在与西医的斗争中彻底取得了胜利,相反,中医的生存情况依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不仅西医阵营对中医的打击没有停止,就连当时的国民政府对中医的打压也是势头不减,废止中医的倾向犹如一把利剑悬在中医界的头上。

1931年5月,在中医界的斗争下,成立了国医馆,国医馆在保存和发扬中医药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36年1月22日,在众多政治人士的推动之下,国民政府又颁布了《中医条例》。至此,中医地位在法律条文上正式得到了保障,同时也宣告了废止中医案的失败。

结语

关于中西医之争,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偏向于一方。尤其是中医,在中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已经和民众的生活密切结合,并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成为了广大国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贸然废除,必然导致社会动荡。因此,在对待中西医问题上,二者应该取长补短,而不是一味地只争高下!

参考资料:《近代中医废存之争研究》《近代中西医争论史》《中医存亡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茶叶巨头冲击IPO,又失败了 一纸备案公告,让泉州富豪圈的茶叶王国迎来关键节点。 7月17日,深圳证监局一纸备案公告,让沉寂许久的...
原创 或...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惊才绝艳的人才黯然离去,也有不少强大的帝国在历史洪流下分崩离析。曾经殖民大半个地...
原创 烽... 褒姒为什么不会笑? 周幽王真的是个昏君吗? 西周真的灭亡于一个场“烽火”和一个女人的微笑吗? 褒姒到...
原创 韩... 刘备军团的北伐与当年刘备的老祖宗的刘邦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刘备的地盘和当时刘邦受封汉中王的地盘基本类似...
原创 抗...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被划分为多个战区,以便更好地组织和协调抗日行动。而山西,作为一个战略要地,自然也...
原创 为... 20世纪末有一部非常有趣的戏说清朝的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火了,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调皮的三德子和憨...
原创 唐... 武则天统治时期,太宗、高宗两朝打下来的巨大疆土逐渐萎缩,对漠北势力处在被动挨打的局面。到了唐中宗李显...
东晋十六国,浅谈十六国时期的几... 十六国时期铸造的钱币主要有“凉造新泉”(前凉)、“丰货”(后赵)、“汉兴”(成汉)、“大夏真兴”(赫...
原创 孔... 文| 趣味历史smile 看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就可以了! 三国人物中,最为人熟知的大概就是卧龙先生...
原创 夏... 中华文明究竟起源于何时,这是国家决定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时代之问。 我国古代史籍把三皇五帝时代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