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中,鲁迅任职“教育部佥事”,这个官有多大?
《觉醒年代》讲的是1916年到1921年之间的历史,涵盖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青年杂志》问世等重大历史事件,也包括李大钊、胡适、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历史人物。场面宏大而又注重考究细节,确实是一部“百科全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民国的窗口。
我们从中学时代都知道,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表现,一部《狂人日记》更是振聋发聩。《觉醒年代》很用心,将鲁迅创作《狂人日记》的过程生动的展现出来了。关于人物的介绍,开篇就是“教育部佥(qiān)事周树人(鲁迅)字豫才”。鲁迅是周树人的笔名,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也不会闹周树人是周树人跟鲁迅不是一回事的笑话。 唯一让人不明白的就是“教育部佥事”,这是多大的官?要说这佥事的的历史渊源,早在金朝就设置了按察司佥事。及至元朝,诸卫﹑诸亲军及廉访﹑安抚诸司,都设置佥事一职。明承元制也设置有佥事一职,比如都督﹑都指挥﹑按察﹑宣慰﹑宣抚等都设置有佥事。清朝初期,佥事一职尚村。不过到了乾隆时期,这一职务就被废除了。 民国初期,北洋政府中央各部局都设置有佥事,相当于副职或者助理,一般分掌各厅、司事务,常兼任科长,地位则略高于科长。因而,鲁迅的职务不仅仅是教育部佥事,还兼任了社会教育司科长。鲁迅在《坟·从胡须说到牙齿》中写道:“我曾经是教育部的佥事,因为‘区区’,所以还不入鞠躬或顿首之列的。”
这教育部佥事可不是“区区”芝麻官,何以见得?北洋政府设置有陆军、海军、外交、内务、财政、司法、教育、实业、交通等9个中央直属部。各部的组成人员,由高到低分别是总长、次长、司长、科长等。
接下来,再说说鲁迅这个官究竟有多大。教育部总长价格不低,是北洋政府内阁成员之一,相当于现在的正部级,时任教育次长是范源濂,就是副部级了。鲁迅的上级社会教育司司长夏曾佑,就相当于正司级,下属科长就是正处级。 此外,鲁迅是大总统袁世凯任命的佥事。按照兼职是高一级兼低一级的官的原则,佥事兼科长应相当于现在的副司长。鲁迅在《记“发薪”》中写道:“一进门,巡警就给我一个立正举手的敬礼……可见做官要做得较大,虽然阔别多日,他们也还是认识的。”
由此可见,鲁迅对于教育部佥事一职还是比较看重的,一干就是干了14年。最为关键的是,鲁迅这个职务是京官,分量还是比较大的,到了地方任职会擢升一级。鲁迅任职期间,有稳定可观的收入,又四处奔波讲学,就给自己提供了一个相对不错的创作环境,最起码不会饿着肚子来搞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