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也决定进入全面持久的抗战,但他也做了最坏的打算。 1933年山海关事变后,北京、天津遭受日军炮火袭击。此时,南京政府花费一万多箱故宫文物分批南运。
首批80箱文物经长沙运往四川。第二批7286箱,沿陇海线经陕北进入四川。第三批文物最为惊心动魄。 12月5日,南京沦陷前一周,共有9369箱文物经武汉经水路运往四川。
说实话,故宫里的文物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漫长的旅途也充满了惊险和紧张。事实上,这批文物转移到四川的过程比战场上还要惨烈。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文物能卖多少钱?即使保存下来,对战争也没有什么帮助。
最有趣的是中国的产业大转移。
中日战争爆发前,国民政府制定了一次建设计划。中日战争爆发后,现代工业、金融、教育开始开花结果。或者说一生,这段时期是黄金十年,绝对是名副其实的。但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那个时代中国从事建设的背景。 6.7?工业增速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个充满尊重的成绩。
在工业建设中,南京作为首都,最重视交通建设,因为无论现在还是那个时代,交通不仅关系到经济,还关系到国防。中日战争之前,中国的铁路已超过2万公里,像你们这样的边远省市也开通了公路网,新建公路8万多公里。
上海战事打响后,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带头调动战略资源。其中,产业资源是重中之重。如何为沿海产业提供大后方,是南京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当时中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 1937年,中国有现代化工厂3800家,其中沿海城市有3300家,其中上海就占1200多家。
战略性转移人员比较简单,买一张火车票就可以了,但工厂如何搬迁却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事情,尤其是重工业工厂。工厂搬迁有很多步骤,如搬迁、选择、拆卸、包装、储存、运输、保险、收货等。
尽管困难重重,中国工业仍在日夜奋战后方,以保持火花。
我们先不谈别的了。南京人口超过100万。怎么疏散呢?如何转移是个大问题。除各机关公务员及家属外,有权力、有金钱的人,可以乘船沿长江撤离至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