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光村位于海口镇的层峦叠嶂之间,地处海拔335米的山腰,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村落常年被云雾环绕,先祖以“云漈”为其命名,寓意山高入云、漈水倾泻之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因“漈”与“祭”同音被认为不够吉利,村民取“云沐霞光”之意将其更名为“云光”,暗含朝晖绚烂的美好意境。
云光村全景图
作为典型的古村落,云光村的核心特色在于其清代风格的石厝建筑群。这些石厝依傍山势错落分布,家家户户紧密相连,沿山坡自然铺陈,形成了独特的村落格局。每逢初雨,谷底山雾升腾弥漫至村落,石缝间的青苔越发鲜绿,整座村庄宛如悬浮于云海之上,故有“人在云间住,屋在画中藏”的赞誉。
磂仔厝
云光村的历史底蕴深厚,其发展脉络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间。当时郑、杨、王、张等家族陆续迁居至此,其中郑氏家族人丁最为兴旺,素有“六子三十六孙”的说法。迁居于此的先民世代崇尚武学,族人不论长幼均勤习拳脚,凭借过人武艺守护乡里、抵御外侮,保障了一方安宁。
石厝巷子
在长期的聚居过程中,先民们以当地石材为主要建材。这些建筑以黑瓦覆顶、石墙立基,不事雕梁画栋的修饰,既满足居住需求,又具备御敌防御的功能,在朴实的风格中彰显着先民的生活智慧与营造匠心。除了古建文化,云光村还承载着珍贵的红色记忆——村后僻静山谷中的“红军洞”岩穴,曾是闽中游击队的重要秘密据点,革命志士曾借此险要地势与敌人周旋,为村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
近年来,云光村锚定农文旅融合发展方向,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实现了乡村振兴的跨越式发展。村内先后建成特色农家乐、云画家写生基地,并以传统石厝为基底打造特色民宿集群,为游客提供农耕体验、文化写生、山野休憩等多元服务。同时,村落深度挖掘民俗风情、古建文化、红色历史等资源,推出徒步探秘、非遗体验等特色文旅项目,吸引了周边地区游客慕名而来。
云画家写生基地
如今的云光村,已从昔日偏远闭塞的小山村,转型为兼具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的区域文旅地标,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持续的新动能。
游客踏青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