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彭德怀和朱德等人应蒋介石的邀请,前往洛阳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会议期间,双方气氛紧张,彼此关系十分冷淡,然而蒋介石却丝毫没有表现出不满,反而主动找到彭德怀,态度十分亲切地说:有问题可以找湖南的张治中。彭德怀听后,带着讽刺的口吻回答道:多亏了你的‘关心’,连我老家的三代祖坟都被刨了。他这番话并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国共矛盾的加剧,蒋介石发动了大规模的屠杀运动,许多共产党人死于非命,甚至彭德怀的祖坟也未能幸免。几乎所有的共产党人都对国民党将领充满了愤怒与敌意。但有一位人物,回忆起阎锡山时却并没有显露出强烈的怨恨,他只是平静地说:阎锡山没有伤害我的家人。这位人物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徐向前。
**不解之缘** 1901年,徐向前出生在山西省永安村。与此同时,阎锡山已经开始了他的军阀生涯,进入了山西武备学堂。那时,二人并未有过任何交集。直到1911年,阎锡山响应武昌起义,成功杀死了太原的巡抚,随后掌握了山西的军政大权。为了实现自己的军国主义野心,1919年,阎锡山创办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这所学校成了徐向前与阎锡山命运交织的起点。 两年前,徐向前为补贴家用,在河北阜平县的一家商店做学徒,那段日子非常辛苦。早晨天未亮,他就要挑水、砍柴,还得照顾店主的孩子,几乎没有时间学习。渐渐地,他对未来感到迷茫。直到有一天,他的哥哥徐受谦寄来一封信,告知家乡新办了一所公费学校,并鼓励他回家读书。这个消息如同一束阳光,照亮了他前进的方向。于是,徐向前急忙向师傅请假,虽然没有满期,他还是谎称要回家结婚。师傅见他踏实肯干,便爽快同意,叮嘱他婚后尽快回来。 回到家乡后,徐向前顺利通过了入学考试,成为山西省国民师范学校的第一批学生之一。这所学校学制为两年,虽然实施的是半军事化管理,学生都穿军装,且教官大多数是阎锡山派来的晋军高级军官,徐向前当时并不清楚这些背景,他只是认为这是个学习新知识、结交同学的机会。因此,他非常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了解了许多新鲜的思想,比如苏维埃和劳务政府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徐向前所在的学校响应号召,积极参与示威游行。结果,阎锡山禁止学生参与抗议,甚至派兵镇压。徐向前由此开始怀疑阎锡山办学的真正动机。毕业后,他曾在当地小学任教,宣传爱国思想,却被学校辞退,这让他彻底认清,阎锡山办学并非为了教育,而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于是,徐向前决心追随自己的理想,进入黄埔军校,并在接受共产党思想的影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徐向前与阎锡山的路已完全分开。 **出乎意料** 阎锡山因无法抗衡蒋介石的压力,最后被迫逃往大连。然而,徐向前却在著名的黄安战役中成功利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击溃了蒋介石的部队。这个消息传到阎锡山耳中后,阎锡山开始对这位年轻的对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阎锡山通过自己的一些亲信,了解了徐向前的能力,并对这位老乡刮目相看,甚至嘱咐同乡将领在有机会时,一定要与徐向前交谈。 然而,机会比阎锡山预想的要来得更快。1937年,在参加完洛川会议后,徐向前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并与周恩来、彭德怀一起被派往山西与阎锡山谈判。当他回到家乡,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尽管同行的同志建议他先回家探望亲人,但因为肩负重要任务,徐向前决定先专注工作,家事暂时搁置。 在谈判结束后,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人多次劝他回家探望亲人。徐向前犹豫了一阵,最终决定在1937年9月16日踏上了回家的路。在回乡途中,徐向前看着熟悉的山路,感慨万千,向警卫员讲述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童年的趣事。途中,他见到多年未见的父亲背着口袋吃力地走在路上,顿时心头一紧,急忙走过去轻声唤道:爸爸。父亲一开始没认出来,直到徐向前自报家门,父亲才恍若惊觉,久久无法言语。 **家人和亲情** 面对久别重逢的父亲,徐向前百感交集,却一时无言,只能简单地问候父亲和母亲的身体状况。父亲沉默片刻,告诉他母亲三年前已经去世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徐向前的内心充满了愧疚和痛惜。回到家中,见到久违的姐姐、嫂嫂和女儿,大家都不知该说些什么。村里的乡亲们也纷纷赶来围观,房间里一时热闹非凡。一位老妇人凑到徐向前面前,好奇地打量着他,问道:外头都说你成了匪徒,长着红鼻子、蓝眼睛,是真的吗?徐向前笑着回答:那你还来看我,怕我把你吃了吗?话音刚落,大家不禁哄然大笑。 当晚,徐向前和亲人促膝长谈,问起女儿的生活状况。女儿默默站在姐姐身后,没说一句话,令徐向前有些失落。毕竟,女儿心中或多或少有些怨言。谈及母亲的去世,徐向前的姐姐和嫂嫂都提到,母亲生前常在梦中呼喊他的名字,徐向前听后,心中充满了愧疚。妹妹还透露,蒋介石曾多次派人打探他的行踪,但每次都被父亲巧妙应对。而让徐向前意外的是,阎锡山竟然没有对他的家人造成任何伤害。 **廉洁大爱**阎锡山在山西掌权期间,选拔干部时主要看重是否为山西本地人,而外地人如傅作义等则常遭排挤。但徐向前在担任太原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时,却始终秉持共产党员的原则,坚决拒绝了亲戚朋友的提拔请求。他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耐心向他们宣传共产党的廉洁风气,一些亲戚理解后主动传播好话,另外一些则依然不解。尤其是当徐向前拒绝了亲姐姐的请求时,大家更是纷纷发出质疑。 徐向前的姐姐们得知他成了大官,专程从五台县赶来太原,想着从他这里讨些物资补贴家用。她们不理解地问:阎锡山当官时,家人都享尽了福气。我们不求你官职,只要些旧家具就行了,怎么连这个都不行?徐向前笑着解释:阎锡山是一人当官,鸡犬升天。我们共产党不同,干部再大,依然是人民的公仆,不能私吞百姓一针一线。姐姐们误以为他在敷衍自己,不免心生气愤。徐向前劝道:既然来了,就多待几天,看看这里的干部吃住用是否和老百姓一样,到时你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