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能够在早期让一个人担任自己管家,绝对不是因为这个人没有能力。曹操在三国时期可是出了名的识人明眼,他能够识别出有才之人,怎么可能会选择一个庸才?而且,如果一个人能和郭嘉、荀彧这样的谋士并肩工作,那么他怎么可能只是个庸才呢?
而且,每个人的作用和地位不同,不能单凭个人的标准来衡量他人的能力。有些人擅长的领域,在别人看来可能就是短板。戏志才作为曹操早期的家臣,他的历史记载不多,确实活跃在曹操起兵的初期,但他的作用和能力在当时主要体现在家中事务的管理上,所以史书记载并不多。
假如郭嘉没有早早去世,曹操可能会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因为郭嘉是曹操身边唯一能够劝说他的人,其他的谋士和将领对曹操的影响都远不如郭嘉。郭嘉的离世,使得曹操失去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智囊,导致后来的连环计失败,赤壁之战大败。即使诸葛亮借了东风,恐怕也难以扭转战局。所以,如果郭嘉在世,可能整个三国的格局都会发生改变,东吴和西蜀的命运可能就此改变。
郭嘉去世后,曹操身边出现了一个长得非常像他的人,曹操将其留下来,但这人只是外表相似,智慧却远不及郭嘉。郭嘉与其他谋士不同,他不仅是曹操的谋士,更是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结束乱世而奋斗的人。虽然曹操身边的人大多来自门阀士族,但郭嘉并不是为了迎合这些人,而是忠诚于自己的理想,他的忠诚不仅仅是对曹操的,而是对自己理想的忠诚。
许多人认为郭嘉是一个纯粹的谋士,致力于谋划天下太平,而不谋求个人私利。然而,一旦有人开始推崇郭嘉,或者将他与其他人比较时,总是会遭遇一些谩骂和嘲笑。可见,三国历史圈中,争论和误解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人总是喜欢用低俗的方式来评价历史人物,网络的发言门槛让大家可以轻易地发表意见,但实际上这些观点常常让人无奈和失望。对于那些不喜欢郭嘉的人,最好一开始就别轻易评论,免得陷入无谓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