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战友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热烈与喧嚣。茹常强忍住没发出回应,心里不禁感到有些无奈。尽管他的新名字已经公示了半个月多,战友们还是习惯叫他旧名。就算他们冲进帐篷来,笑骂他耳朵是不是被驴毛堵住了,茹常依然没有出声,只是默默看着他们。他们随手拿起茶壶,边聊边灌水,声音哗啦啦的,直到茹常正想开口时,突然被一个喊声打断。
“闭嘴,赶紧叫我李嘉庆!”
李嘉庆,这个名字曾是茹常的本名。他的祖籍在渤海郡,属于靺鞨族。茹常从东北出发,途经河北,一路拼搏,最终来到了宁夏,凭着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成功成为了朔方军的将领。经过大唐皇帝对他卓越业绩的审阅,皇帝赐予了他“李嘉庆”这一新名字,还亲自下令送来了荣誉证书。接到新命名的消息,部队中的将士们眼中显露出一种躁动的情绪。
“大家快去请他吃饭吧!” 一阵笑声和起哄声中,李嘉庆喝了一点酒,随后撕开上衣,露出胸膛上那些刀剑留下的疤痕。每一道疤痕都讲述着他曾经如何和死神擦肩而过。
“加油,咱们的唐朝,不能倒!”
喧闹渐渐消散,宴席结束,院子里只留下了零乱的残局。李嘉庆又端起酒杯,倒满酒,盯着杯中倒影的月光,陷入沉思。他有时会回忆起那些为国家献身的战友们,时而又疑惑这场荣光是否只是一个梦。作为一个外族人,能被皇帝赐姓,这份荣耀,究竟该如何回报呢?
大唐开元年间,政治宽容、社会和谐,使得这个帝国的国运如日中天。文治武功相得益彰,繁华盛世让李嘉庆在这个时代中脱颖而出,得到了认可。而他的儿子,也将在这个时代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儿子,改名叫李怀光吧!”
李怀光小时候并没有太多的从军经验,但他凭借着出色的武艺和非凡的勇气,逐渐崭露头角。李怀光自幼生活在军营,身体得到了严格的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不断的营养补给,他的体格日渐强健,仿佛比常人更为结实。他的父亲李嘉庆也一直全力支持他,给予了儿子无私的帮助。无论是言传身教,还是在关键时刻给予机会,李嘉庆都毫不保留。
“基础稳住了,你只差一个机会。”
李怀光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激动,但李嘉庆却渐渐感到无法再掌握时代的节奏。唐玄宗开始迷恋酒色,早年的英明与威武逐渐褪色,赏罚分明的精神也不再存在。那些年轻的干儿子,也因此遭遇陷害,甚至丧命。
此时,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始终不相信安禄山会背叛,直到潼关失守、主帅被斩,唐军士气大幅下降。李隆基秘密逃往四川避难,高力士全程陪伴,而李亨则跑去灵武开始了自己的登基之路。战乱蔓延,士兵们身心疲惫。李怀光的父亲李嘉庆,依然带领着朔方军的将士们坚守在战场上,奋勇守卫着这个已然破碎的王朝。
唐朝的局势急剧恶化,越来越多的节度使开始自立为王,地方割据势力愈加强大。李怀光带领着朔方军修筑防线,严防吐蕃的再次入侵。而他自己,也在这片战场上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支撑整个战局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