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功利:烽火岁月中的奋斗与奉献
口述/刘功利整理/刘少斌
人物简介
刘功利,男,1929年10月24日出生,湖北省耒阳市小水胜利村人。1949年10月入伍,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了46军136师406团1营6连。1950年3月,他随部队开赴湘西参与剿匪,担任连队文化教员。1952年9月,他随部队进入朝鲜,负责运送弹药并参与坑道工事的测量工作,曾获得嘉奖。1953年7月,他参加了马踏里战斗。1954年10月转业回到家乡耒阳,后来在教育系统工作,1988年退休。
我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家里有钱有势。7岁时,我开始接受启蒙教育,16岁从小学毕业后考入了耒阳县一中。1949年10月,解放军进驻了耒阳县城,我也决定报名参军,成为了46军136师406团1营6连的一名新兵。
1950年3月,我跟随部队进入了湘西地区参与剿匪。那天下午,我所在的团接到上级的命令,要立即开往绥宁县。当晚,我们赶到八十里大南山下,天色已经黑得看不见手指,周围伸手不见五指。我们点亮火把,眼前是一片起伏的山峦和茂密的森林,一条羊肠小道向山间延伸,我和战友们踩着泥泞的路,前进得非常艰难。到了半夜,靠近山的主峰时,山路变得更加险峻,我们还遇到了一段悬崖,悬崖上铺着一条用木料搭成的栈道,没有栏杆,栈道上还长满了青苔,走在上面非常滑。正当我们前行时,一匹骡子背着炮弹,突然踩到滑溜的木头上,前蹄打滑,骡子摔下了万丈深渊。
尽管路途艰险,我们全团士兵依然凭借着不怕牺牲的决心,彻夜行军,带着骡马和辎重,翻越大南山,按时抵达了绥宁。到达绥宁后,绥宁县的匪首龙怀麟感到非常害怕。这事得从半年前说起。1949年10月,绥宁县解放后,成立了临时县政府。龙怀麟向军分区司令员写了一封信,假装表示自己再不参与政治,愿意过安静的生活。首长相信了他的话。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950年1月,趁我军大部队进入广西时,龙怀麟暗中勾结了附近县乡的大批土匪,自立为“中华民族自救军”第5纵队司令。
几个月后,龙怀麟指使土匪攻打绥宁县,杀害地方干部和百姓,甚至自立为“县政府”,气焰嚣张。为了保护新成立的人民政府,我团接到命令,立即出发前往绥宁围剿龙怀麟。我们的围剿非常成功,土匪纷纷溃败,四散逃窜,许多人将武器弹药藏匿在山洞中,准备伺机反扑。龙怀麟还利用一些匪徒冒充解放军,纵火烧村庄,企图嫁祸于我军。幸好,我连队经过时及时扑灭了大火,并且帮助了灾民。当地群众意识到真相后,纷纷主动提供线索,帮助我们追剿匪徒。
有一天,我和刘连长带着一个排深入山中搜剿。突然,一间木屋里传来了枪声,把我吓了一跳,误以为是遇上了土匪。我立即护住连长,迅速隐蔽在一棵大树后,用冲锋枪准备迎敌。稍微靠近时,我发现是我的战友小罗站在屋里发愣。原来,他在搜查房屋时,看到床下有一只脚露出来,便喊道“出来!出来!”谁知道床底下的人不但不出来,反而缩得更紧。他慌乱之中开了一枪,结果打死了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事后,我找到死者的父母,向他们解释情况,并承诺对肇事的战士进行严肃处理,愿意赔偿二十块银元。家属最终表示理解并接受了赔偿。
1952年9月,我随部队进入朝鲜作战。朝鲜前线我军正在忙于修建防御坑道,我被安排负责坑道的测量工作。由于山上岩石多,施工难度很大。白天,我几乎在坑道中来回钻进,测量高差、角度、距离,晚上则整理数据、绘制图纸。凭借简易的工具,我成功完成了多个坑道的贯通工作,由于测量误差小,我获得了嘉奖。
1953年3月,我们136师接防了马踏里地区,驻守的是美军陆战1师。我团准备进攻马踏里时,先对敌情进行了侦查,并勘察了地形。经过激烈的炮火和步兵的配合,我们的部队成功攻占了敌人的西山阵地。在激烈的战斗中,我连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许多战友牺牲了,其中栗学福班长在最后关头用爆破筒摧毁了敌人的最后一座地堡。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美军发起了多次反扑,甚至通过空中和炮火支援展开攻击。为了应对敌军的反击,我连和炮兵联合行动,利用燃烧弹照亮敌军目标,进行精准打击,最终在几天的战斗后,我们成功地击败了敌人。当消息传来,停战协议即将签署时,我们的战士们都欢呼了起来,但也有不少战友在最后时刻牺牲。
1954年10月,我退役回到家乡,后来进入了教育系统工作。回首那段战斗岁月,我深知自己和许多战友的奉献和牺牲,正是这场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也为国家赢得了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