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民一锄头翻出四十五万骨头,秦军血战惊动考古队,坑洞里全是反绑手腕的尸首。
去年秋天,山西高平有个老农在自家地里犁地,锄头突然碰上硬物。扒开土一看,全是白骨,光一个坑就堆了百十号人的骨头架子。骨头碎得乱七八糟,有的头颅被砸得稀巴烂,手腕处还有绳索勒出的深痕。后来考古队一挖,整整三十多个大土坑,埋的都是青壮年男人,身上带着赵国士兵的青铜带钩。
早几年出土的战国竹简说得很清楚:公元前262年,韩国把上党郡让给赵国,等于给秦国递了挑战书。赵王派老将廉颇守着长平,死活不出城打仗。双方对峙三年多,秦国使坏派人造谣说廉颇胆小。赵王一冲动,把廉颇撤了,换上赵括。
赵括根本不会打仗,上来就乱调兵。秦国这边早有准备,白起带着大军故意败退,等赵军深入山谷就前后包抄,二十万赵军被围了个结实。断粮四十多天,士兵们饿得啃树皮草根,最后连人都开始吃人。赵括带着残兵突围时中箭死了,剩下四十多万投降,结果全被活埋。
考古报告写着骇人:大部分尸骨都有利器伤,箭头钉在头骨肩膀上,不少人双手反绑背后。最年轻的骨头才十六七岁,估计是没参战的传令兵。专家说实际死的人可能不止四十万,因为后来好多尸体直接推土坑堆着就地掩埋了。
白起后来也被秦王赐死,临死前嘟囔"得罪天了"。可这事还没完,2023年新发现的竹简显示,赵括上任后自己先把不同意的将士全杀了,军心早散了。当时秦军武器做得很精,弓弩误差不到三毫米,赵军全是凑合的民兵,装备比秦军差一截。
现在长平遗址立着纪念碑,可下雨时庄稼地里还是会冒出骨头。当地人说夜里能听见呜咽声,像无数人喊饿。文物局在那开了个博物馆,玻璃柜里摆着带血渍的陶碗,碗底压着半块人牙。
秦赵之战的详细记录在竹简上,白起的墓边长着野草,考古队还守着几个没挖完的大坑。两千多年过去,泥土里埋的不只是骨头,还有场没说完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