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谁是第一勇将?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有些人说是吕布,有些人则认为是关羽,典韦和许褚也在争论之中,甚至有人说是马超和赵云。不过,如果我们细细分析一下,真正的三国第一勇将应该是张飞,也就是张翼德。 如果你说许褚的勇敢和张飞一样,那么曹仁、夏侯惇和夏侯渊这三兄弟恐怕会忍不住笑出声。因为张飞在长坂桥头,骑着马,手持长矛,气吞万里。而许褚身边虽然有文聘、李典、乐进、张辽、张郃这几位大将,但他们站在一起,却没人敢单挑张飞,也没人敢与张飞联手来对付吕布。这种情形是否能说明,张飞在他们眼中,比吕布还要可怕呢?
在武林中有句老话,拳出少壮,棍怕老郎。张飞不仅拥有胯下的乌骓马和手中的丈八矛,他从未害怕过任何对手。不管是吕布还是马超,每次和张飞单挑,都没有占到便宜。这样一来,我们就不禁要问:在徐州小沛和吕布的单挑,葭萌关下和马超的对决,看似没有胜负,那么如果继续打下去,谁能赢? 这个问题,如果问吕布和马超,他们肯定会有相同的答案:继续打下去,赢的肯定是张飞! 事实上,吕布和马超已经通过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张飞是无法战胜的。如果继续打下去,他们只会失败,而张飞则无论面对谁,都越来越强大。这一点,通过阅读《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早已看出来了。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张飞和马超在葭萌关的那场夜战。根据小说和正史的描述,马超至少比张飞年轻十岁。那时,四十岁的马超正处于黄金时期,而张飞已经五十多岁。但张飞依然老当益壮,最终把马超打得毫无脾气。 任何有眼力的人都能看出,马超在这场战斗中明显处于下风,马超自己心里也明白这一点:马超见自己无法战胜张飞,于是心生一计,假装失败,诱使张飞追击。等张飞靠近时,马超突然从背后偷袭,但张飞凭借敏锐的眼力闪避过去。即便马超试图用铜锤偷袭,张飞凭借自己更为敏锐的感官,成功躲避了攻击。 两人一番对决后,打了一个平手,各自撤退。但第二天的情况就有些微妙了:次日,张飞再度欲下关挑战马超,但这时人报诸葛亮来了。如果不是诸葛亮提出了收服马超的办法,张飞绝对会继续和马超打下去,直到把马超彻底打服。 但实际上,马超已经默认败北。第二天,张飞仍然准备继续挑战马超,但由于刘备和诸葛亮的干预,马超并没有再迎战,而是选择了回避。此时的马超,既没有被任何人强迫,也没有任何上级命令要求他再与张飞一决高下。马超知道,自己打不过张飞,任凭如何下去,结果都是失败。 这就是典型的进退两难:前有张飞阻拦,后有张鲁催促,马超几乎没有选择,唯有等待劝降。这样的困境,恰恰证明了马超心里清楚,自己绝对打不过张飞。 另外,战斗的勇气不仅仅是单纯的冲动。马超第一次没能赢,第二次也绝对赢不了。如果张飞再接着打下去,马超肯定会输,甚至连继续战斗的力气都没有了。 与马超对战后,吕布的情况则更为复杂。建安三年的吕布,尽管有着赤兔马和方天画戟,但他依然无法与张飞抗衡。吕布与张飞大战一百回合,结果两人未分胜负,但从气力和状态来看,吕布明显已经感到力不从心。张飞的力量更为持久,而吕布明显因为内耗而逐渐疲乏。吕布与张飞的对决,吕布明显处于下风。尽管赤兔马和方天画戟让吕布在许多战斗中占据优势,但面对张飞这样的超级猛将,他也显得力不从心。经过一百回合的对打,吕布的体力已经几近耗尽,接下来的战斗,吕布恐怕连撑下去的力气都没有了。 在这样的对决下,吕布不仅未能打败张飞,还因疲惫和缺乏气力,最终选择了撤退。而这也是他在面对张飞时的真实状态。 总结来看,张飞与吕布、马超的对决,看似平分秋色,但真正明了其中的情况后,我们发现,张飞无论在与谁的对战中,都能站上最终的胜利者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