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别的文章里说过,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开国皇帝都是程序员,都需要修补前朝的漏洞,来保证本朝不至于因为同样问题而被颠覆。比如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间,废掉了丞相制度,加强了君主专制。我个人觉得,朱元璋之所以选择废掉秦以来就有的丞相制度,很大程度是因为南宋和元朝时期,权相挟持君主的缘故。
甚至就在朱元璋出生那会儿,元朝就出现了权相。这个权相,就是燕帖木儿。个人觉得,朱元璋猜忌丞相,很大原因因此人所导致。
1、燕帖木儿的起家之路
燕帖木儿本来是元朝的一个武官。元朝元武宗在位期间,元武宗很器重燕帖木儿。在武宗朝廷那会儿,燕帖木儿可谓顺风顺水。不过元武宗死后,元武宗的弟弟继承了元朝皇位,这便是元仁宗。
其实从人情世故来说,几乎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小圈子。元武宗做皇帝,他的小圈子的亲信往往都能做朝廷重臣。但是随着元仁宗做了皇帝,这元仁宗少不得得给权力做重新分配。毕竟元仁宗也有自己的亲信圈子。所以通常来说,燕帖木儿作为武宗朝廷的重臣,在仁宗朝廷时代大概被冷落。不曾想仁宗皇帝也很器重燕帖木儿。仁宗死后,仁宗的儿子继承皇位,这便是元英宗。
元英宗在位期间,在元朝搞汉化改革。这触怒很多元朝权贵。所以元英宗被身边的侍卫刺杀,这便是元朝历史上的南坡之变。我记得我写过关于南坡之变的文章。
元英宗死后,元廷经过一番决议,决定拥立宗室成员也孙铁木儿为新的皇帝,这便是泰定帝(按:元英宗没有后代,所以需要朝廷决议来拥立新的皇帝)。
当然,元英宗在位那会儿,对燕帖木儿也很器重。所以燕帖木儿在泰定帝登基的时候,算是很高级别的官员了。不过,泰定帝对燕帖木儿并不信任,反倒是打算培植一些自己的心腹来接收燕帖木儿的权力。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泰定帝没等完成这个更新过程就死了。
当然,泰定帝打算重用自己亲信的情况虽然没落实,倒是让燕帖木儿后怕。燕帖木儿担心:如果下一个元朝皇帝依旧对自己有打压想法,那自己怕是不会这么好运了。
于是燕帖木儿决定搞事情。
泰定帝死后,理论上应该是太子阿速吉八继承皇位。不过,当时阿速吉八在上都(内蒙古境内)。朝廷的丞相也没及时拥立阿速吉八做新皇帝。这给了燕帖木儿时间窗口。于是燕帖木儿趁机在元大都发动政变,拥立元武宗的儿子为新的皇帝,这便是元文宗。
元文宗登基的消息传到上都。上都得元朝贵族、官僚愤怒异常。于是也拥立阿速吉八做新的皇帝,这便是天顺帝。同时元朝爆发内战。最终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战争,天顺帝被杀,天顺朝廷垮台,文宗朝廷取得胜利。
而燕帖木儿也由此成为元朝的头号权臣。
2、权势熏天的燕帖木儿
元文宗在位期间,燕帖木儿做到了丞相的职务。当然,虽然元文宗是皇帝,但是朝廷很多大政方针出自燕帖木儿的指令。
甚至元文宗在位期间,一度禅位给自己的哥哥(元明宗)。而元明宗因为打算和燕帖木儿夺权,结果被燕帖木儿秘密害死。之后元文宗宣布复位。甚至燕帖木儿为了享乐,还霸占了泰定帝的皇后为自己小妾。当然,这个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
元文宗死后,燕帖木儿还先后参与了元宁宗和元顺帝的拥立活动。最终在元顺帝在位时期,燕帖木儿病死。
当然,元宁宗和元顺帝在位那会儿,燕帖木儿是事实上元朝的最高统治者,元顺帝几乎得看燕帖木儿的脸色来生活。
元文宗在位初年,朱元璋出生了。所以朱元璋长大后听到燕帖木儿的事迹,会对丞相这个职务产生这样的印象,那就是这个职务可以挟持、压迫皇帝:要知道,燕帖木儿做丞相那会儿,挟持过元文宗、元宁宗、元顺帝三位皇帝,还害死了元明宗。
朱元璋做老百姓的时候,对于这一切当然无所谓。但是他做了皇帝以后,当然会尽力避免明朝也出现燕帖木儿这样的职务。
实际上从明朝历史来看,朱元璋的制度很成功:整个明朝,都不存在类似前朝那样的权臣,能挟持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