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现在朋友送礼讲究实用不浪费,可三国时东吴孙权对周瑜,送礼直接送到衣满箱!
你敢信?这位东吴霸主一年能给周瑜送两百件衣服,从正式的朝服到日常穿的葛布衫,从冬天保暖的棉袍到夏天透气的单衫,啥款式都有。
别以为这是随便堆量,背后全是两人铁到骨子里的君臣情,今天就扒扒这事有多离谱。
要知道孙权送衣服这么大方,先得说他俩的关系有多铁。早在孙权他哥孙策时期,周瑜就跟着闯天下,两人是“总角之好”。
孙策还跟别人说“周公瑾跟我,就像自己人一样”。后来孙策去世,把孙权托付给周瑜,周瑜直接成了东吴的“定海神针”,连孙权他妈都让孙权跟周瑜学,说“你得把公瑾当亲哥待”。
这种从小处出来的信任,可不是一般大臣能比的。当时东吴朝堂上,张昭管内政,周瑜管军事,可孙权对周瑜,那是连家里事都愿意说。
就说赤壁之战前,曹操写信吓唬孙权要投降,满朝大臣都劝降,就周瑜力排众议说能打,孙权直接把自己的佩剑给周瑜,说“全军听你调遣”。
这种信任,换成别人早慌了,周瑜却能带着吴军把曹军烧得大败,你说孙权能不记着他的好?
有人说“不就是送衣服吗?有啥稀奇的”,可孙权送衣服,讲究得很!首先数量是真夸张。
《三国志》里明确写过,孙权曾一次性赐给周瑜“衣被百领,杂物九种”,这还只是一次赏赐,要是算上一年四季的常规补给,一年两百件真不算吹。而且这些衣服不是同一款式堆数量,全是按周瑜的需求来的。
周瑜要上朝,孙权就送绣着花纹的朝服,料子用的是吴地最好的吴绫,摸着细腻还显庄重;周瑜要带兵出征,就送耐磨的棉甲衬里和防风的皮袍,冬天冷了还加送暖手的袖套;夏天热,就送透气的葛布衫,有的还绣着简单的云纹,既凉快又不丢大将面子。
更贴心的是,孙权连周瑜家人的衣服都想着——周瑜老婆小乔的丝绸衫、儿子周循的童装,孙权都让宫里的织工专门做,一起送到周瑜家。
你可别小瞧这些衣服的价值。一匹吴绫能换十石米,一件绣纹朝服得让织工做半个月,一年两百件衣服,换算成现在的钱,那得是天价。
可孙权一点不心疼,只要周瑜那边稍微提一句“衣服不够穿”,第二天宫里的人就把新衣服送上门了。
而且周瑜也懂孙权的心意,每次收到衣服,都会专门写信感谢,还会穿着新衣服去见孙权,跟他聊军队的事。
有次周瑜穿着孙权送的皮袍出征,打了胜仗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穿着皮袍去见孙权,说“托主公的福,这皮袍暖和,将士们看着我穿得好,打仗更有劲头了”——你看,这君臣俩一个愿送,一个会接,关系能不好吗?
后来周瑜在巴丘病逝,才三十六岁,孙权听到消息当场就哭了,几天没上朝。
更让人感动的是,孙权把周瑜生前没穿过的那些新衣服,全都整理好,送给了周瑜的儿子周循,还跟周循说“这些都是给你爹做的,你留着,就当你爹还在一样”。
而且孙权之后对周家人一直很好,周循长大后,孙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还让周循当骑都尉,跟当年周瑜的职位差不多。
现在再看这段历史,不是衣服多值钱,是那份“你为我拼命,我为你着想”的心意,才让这段关系能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