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尼克松从美国飞抵中国,与中国领导人会面。周恩来总理与他在机场的握手照片很快传遍全球。 然而,中国方面发布的这张照片,与美国方面发布的有一个细微的不同,那就是少了一个人——周恩来总理的翻译冀朝铸。冀朝铸的缺席并非偶然,而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这其中蕴含了周恩来总理的大智慧。 尼克松抵达中国之前,周恩来总理曾特别叮嘱工作人员:对待美国客人要以礼相待,不卑不亢,不冷不热,不强加于人……
1972年2月21日上午十一点半,尼克松的专机抵达北京机场。这个举世瞩目的时刻,尼克松希望能够纠正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命令拒绝与中国代表团握手的失礼行为,同时也希望稍微修补过去美国对中国的伤害。为此,尼克松特意安排了在他与周恩来总理握手之前,随行人员暂缓下飞机。 在下飞机前,尼克松已经提醒过随行人员,但他仍然不放心,临时派了一名身材高大的警卫站在飞机舱门口,防止其他人跟随下机。飞机着陆后,尼克松与妻子一同走下飞机。当时在场迎接他们的,只有周恩来等人,没有热烈的群众欢迎,也没有铺设红地毯,唯一的装饰是一面美国的星条旗和一面中国的五星红旗。 尼克松刚走下几级台阶时,就伸出了手,周恩来也随即伸出手与他紧紧握住。两人的握手持续了整整一分钟,现场的相机和电视摄像机迅速对准了他们,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对于这次握手的意义,尼克松曾写道:这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而周恩来总理则意味深长地说:你的手穿越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与我握手! 握手之后,尼克松的随行人员陆续下飞机,周恩来总理一一向他们介绍了中方人员。随后,军乐队奏响了两国国歌,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检阅了仪仗队。接着,他们一起登上了中国方面准备的红旗轿车,前往钓鱼台国宾馆。 在这张两人握手的照片即将发布之前,周恩来总理特别指示将自己的翻译冀朝铸从照片中去掉。 起初,冀朝铸看到自己不在照片中,感到非常困惑,甚至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犯了什么错。仔细观察照片时,他注意到在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握手时,周总理身体微微后倾,而这与通常握手时身体微微前倾的姿势不同。冀朝铸当时站在周总理身后,专心听着两位领导的对话,并进行翻译,因此他身体稍微向前倾斜。 然而,周恩来总理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安排,是因为他非常关心冀朝铸的处境。周恩来担心,如果照片中冀朝铸弯下腰,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误解为向美国人低头,这样的解读对冀朝铸不利。因此,周恩来指示把冀朝铸从照片中去掉,完全是为了保护他,体现了周总理对冀朝铸深深的关怀和细心的考虑。 多年后,冀朝铸回忆起这件事情时,依然心怀感激。他说:我成年后只哭过三次,一次是因为父亲,一次是在陈毅老总的葬礼上,最后一次就是在周恩来总理的葬礼上……这足以看出,冀朝铸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厚感情。